古文或誤以「見」為「典」,以「陶」為「陰」,如此類多。(《北堂書鈔》一百一、《禦覽》六百一十八。)
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簡者,皆於火上炙乾之,陳、楚間謂之汗。汗者,去其汗也。(《初學記》二十八,《禦覽》六百六。
案《後漢書·吳傳》註云:“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之汗簡。義見劉向《別錄》。)
讎校: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繆誤為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文選·魏都賦》注,《禦覽》六百一十八。)
晏平仲名嬰,東萊夷維人事,事齊靈公、莊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世說新語·言語》篇注。案,《史記·管晏列傳·集解》引:萊者,今東萊地也。)
稷,齊城門名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門下,故曰稷下也。(《史記·田敬仲世家·集解》、《水經·淄水注》、《太平寰宇記》十八。)
籲子。芋子。(《史記·荀卿列傳·索隱》)
徐子,外黃人也。(《史記·魏世家·集解》)
臣向與黃門侍郎歆所校《列女傳》,種類相從為七篇,以著禍福榮辱之效,是非得失之分,畫之於屏風四堵。(《初學記》二十五,《《禦覽》》七百一。)
楊雄《經目》有《元首》、《元沖》、《元錯》、《元測》、《元舒》、《元營》、《元數》、《元文》、《元扌》、《元圖》、《元告》、《元問》,合十二篇。(蕭該《漢書音義》)
鬻子名熊,封於楚。辛甲故殷之臣,事紂,蓋七十五諫而不聽。去至周,召公與語賢之,告文王。文王親自迎之,以為公卿,封長子。
(《史記·周本紀·集解》。案自「辛甲」下當別為一條。)
九府書民間無有,《山高》一名《形勢》。(《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注)
(《莊子》,)宋之蒙人也。(《史記·老莊列傳·索隱》)
又作人姓名,使相與語,是寄辭於其人,故《莊子》有《寓言》篇。(《史記·莊子列傳·索隱》)
老萊子,古之壽者。(《文選·游天台山賦》注)
冠子常居深山,以為冠,故號冠子。(《藝文類聚》六十七,《文選》劉孝標《辨命論》注,《禦覽》六百八十五。)
(《周訓》,)人間小書,其言俗薄。(《漢書·藝文志》注)
(郎中嬰齊)故待詔,不知其姓,數從遊觀,名能為文。(《漢書·藝文志》注引劉向雲)
(鄭長者,)鄭人,不知姓名。(《漢書·藝文志》注)
騶衍之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其書言天事,故曰談天。(《史記·荀卿列傳·集解》、《後漢書·西域傳》注、《北堂書鈔》九十九。)
《方士傳》言,鄒衍在燕,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鄒子居之,吹律而溫氣至,而黍生,今名黍谷。(《北堂書鈔》一百十二、《藝文類聚》九、《文選·魏都賦》劉注、顏延年《秋胡詩》注、阮嗣宗《詣蔣公奏記》注、《白帖》六、《太平禦覽》八百四十二。)
「齊使鄒衍過趙,平原君見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屬,論“白馬非馬」之辯,以問鄒子。鄒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辯有五勝三至,而辭正為下。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抒意通指,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相迷也。
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辯可為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巧譬以相移,引人聲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繳紛爭言而競後息,不能無害君子。」坐者稱善。(《史記·平原君列傳·集解》)
(杜文公,)韓人也。(《漢書·藝文志》注)
(《黃帝泰素》。)或言韓諸公孫之所作也。言陰陽五行,以為黃帝之道也,故曰《泰素》。(《漢書·藝文志》注。)
騶修衍之文飾,若雕鏤龍文,故曰雕龍。(《史記·荀卿列傳·集解》,《後漢書·崔駟傳》注,《北堂書鈔》一百。案《後漢書》注引作鄒修衍飾之文,若雕龍文。《禦覽》四百六十四引云:鄒者,頗采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辨,文具難勝,齊人美之,頌曰談天鄒。
文與此異。)
(於長《天下忠臣》,)傳天下忠臣。(《漢書·藝文志》注)
(申不害,京人。)京,今河南京縣也。(《史記·申韓列傳·集解》)
(申子,)今民間所有上下二篇,中書六篇,皆合二篇,已備,過太史公所記也。(《史記·申韓列傳·索隱》)
孝宣皇帝重《申不害·君臣篇》,使黃門郎張子喬正其字。(《禦覽》二百二十一)
《申子》學號曰刑名,刑名者,循名以責實,其尊君卑臣,崇上抑下,合於六經也,宣帝好觀其《君臣篇》。(《史記·張叔列傳·索隱》,《漢書·元帝紀》注,《張歐傳》注。)
鄧析好刑名,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數難子產為政,子產執而戮之。(《荀子·不苟篇》注引劉向雲)
(尹文子)與宋釒開俱游稷下。(《漢書·藝文志》注引劉向雲)
公孫龍持白馬之論以度關。(《初學記》七)
(成公生)與李斯、子由同時。由為三川守,成公生游談不仕。(《漢書·藝文志》注引劉向雲)
(毛公)論堅白同異,以為可以治天下。(《漢書·藝文志》注)
名家者流,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史記·太史公自序·索隱》、《漢書·司馬遷傳》注。)
(我子)為《墨子》之學。(《漢書·藝文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