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 籀省作□。漢□作歸。考證:〔【周禮·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 謹照原文占改卜。法改灋。
█武 【辰集下】【止字部】 武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音舞。【玉篇】健也。一曰威也,斷也。【書·大禹謨】乃武乃文。
◆又【伊訓】布昭聖武。
◆又【左傳·宣十二年】楚子曰:止戈為武。【又】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者也。武有七德。
◆又諡法之一。【汲塚周書】剛彊理直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
◆又周樂名。【前漢·禮樂志】武王作武。武,言以功定天下也。
◆又【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鄭注】文謂鼓,武謂金。【疏】金屬西方,可以為兵刃,故為武。鼓主發動衆音,無兵器之用,故為文。
◆又跡也。【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禮·曲禮】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又【禮·曲禮】牛曰一元大武。【疏】牛肥則跡大。
◆又【爾雅·釋詁】武,繼也。【詩·大雅】下武惟周。【箋】言後人能繼先祖者,惟有周也。
◆又冠卷曰武。【禮·玉藻】縞冠□武,居冠屬武。
◆又【親記】委武。【注】秦人曰委,齊東曰武。
◆又冠名。【蔡邕·獨斷】武冠,或曰繁冠,今謂之大冠,武官服之。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東武陽縣。【應劭曰】武水之陽也。
◆又:泰山郡南武陽縣,武水所出,南人泗。
◆又關名。【地理通釋】《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將通於少習,以聽命。【杜注】少習,商縣武關也。《輿地廣記》:商雒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關。《賈誼·新書》所謂建武關函谷臨晉關者,大抵為備山東諸侯也。
◆又武都,州名。【廣韻】本自白馬氐地,魏文徙武都郡於美陽,今好畤縣界,武都古城是也。後漢平仇池山築城,置武都鎮,即今州是也。
◆又【地理通釋】唐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武州。
◆又廣武,山名。在滎陽。【前漢·項籍傳】羽與漢王臨廣武,間而語。
◆又縣名,屬太原郡。
◆又修武、陽武、原武,皆屬河內郡。
◆又靈武,今陝西環縣,唐肅宗即位於此。
◆又湖名。【廣輿記】在黃州府黃陂縣,相傳黃祖習射處。
◆又溪名。亦山名。【廣輿記】在辰州府盧溪縣。馬援門生善吹笛,援作歌和之曰滔滔武溪一何深,即此。
◆又武山,亦在盧溪縣。
◆又真武,湖名。【六朝事蹟】吳後主寶鼎元年,開城北渠,引後湖水流入新宮。今城北十三里有古池,俗呼為後湖是也。
◆又星名。【夢溪筆談】北方真武七宿,起於東井,終於角。
◆又□武,北方七宿也。【禮·曲禮】前朱雀而後□武。
◆又姓。【廣韻】《風俗通》云:宋武功之後,漢有武臣。
◆又漢複姓,六氏。漢有乗黃令武安恭,出自武安君白起之後。《風俗通》云:漢武強侯王梁,其後因封為氏。世本云:夏時有武羅國,其後氏焉。《何氏姓苑》有廣武氏、武成氏、武仲氏,又《西秦錄》有武都氏。
◆又與珷通。石似玉者。【史記·司馬相如傳】瓀石武夫。
◆又【正韻】微夫切。與無通。【禮·禮器】周坐屍,詔侑武方。【鄭注】武,讀為無。考證:〔【汲塚周書】剛彊直理曰武。〕 謹照逸周書及北史于忠傳,直理改理直。〔【廣韻】本自白馬元地。〕 謹照原文元改氐。
█歧 【辰集下】【止字部】 歧 【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音祁。【集韻】同跂。足多指也。或作枝。
◆又歧路也。【顏延之·赭白馬賦】臨歧矩步。【注】歧,歧路也。《爾雅》曰:二達謂之歧。【後漢·張堪傳】麥穗兩歧。【注】一莖兩穂,如歧路之二達。
◆又歧歧,飛行貌。【潘岳·笙賦】翾翾歧歧。 通作岐。
◆又【玉篇】古文□字。注詳邑部四畫。
█歪 【辰集下】【止字部】 歪 【字彙】烏乖切,音崴。不正也。○按此乃竵之俗字。《正字通》云:《說文》竵訓不正,俗合不正二字改作歪,《字彙》訓與竵同,不知歪即竵之偽。別見立部竵字注。
█歫 【辰集下】【止字部】 歫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止也。從止巨聲。一曰搶也。【徐曰】搶,頭撞地也。一曰超歫。
◆又【玉篇】違也,戾也,至也。與距通。【前漢·食貨志】元龜歫冉,長尺二寸。【注】冉,龜甲緣。歫,至也,度背兩邊緣尺二寸也。【揚雄·羽獵賦】騰空虛歫連捲。【注】師古曰:歫,即距字。
█歭 【辰集下】【止字部】 歭 【唐韻】直離切【集韻】陳知切,□音馳。【說文】□也,歭□不前也。通作踟□。
◆又【廣韻】直裡切【集韻】丈裡切,□音峙。與峙通。供具也。【書·費誓】歭乃糗糧。《石經》從山作峙。
█歮 【辰集下】【止字部】 歮 【字彙補】與澀同。【漢·犍為楊君頌】□路歮難。
█歬 【辰集下】【止字部】 歬 【廣韻】古文前字。【說文】從止在舟上。注詳刀部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