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不旬月,輒遭掩捕族誅。監察御史嚴善思公直敢言,時告密者不可勝數,太后亦厭其煩,命善思按問,引虛伏罪反坐者八百五十餘人,羅織之黨,為之不振。補闕朱敬則、御史周矩皆上疏請寬刑,太后善之。制獄稍衰,戶婢團兒譖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為魘咒,太后殺之。有告皇嗣異謀者,命來俊臣鞠其左右。太常工人安金藏大呼曰:「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X,五臟皆出。太后令舁入宮,敷心藥,經宿始蘇。
嘆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即命來俊臣停推,睿宗由是得免。太后思徐有功用法平恕,擢為殿中侍御史。遠近聞之,無不相賀。時禦醫沈南璆,亦得幸于太后。懷義心慍,乃密燒天堂延及明堂,皆盡,風裂血象,為數百段。血象者,懷義殺牛取血,畫為大佛象。懷義云:「自刺血為之也。」太后諱之,懷義內不自安,言多不順,太后執之於瑤光殿前,使武攸寧帥壯士毆殺之。
太后多選美少年為奉宸內供奉。張昌宗、張易之皆年少,美姿容。太平公主隱敷之以Y藥,使偉岸其陽物,且能堅久,薦入宮中,太后大幸之。二人常傅朱粉,衣錦繡,賞賜不可勝紀。以昌宗為散騎常侍,易之為司衛少卿,皆為內宸供奉。武承嗣、武三思等皆爭候其門,為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易之又嘗引蜀商數人,飲博侍宴于禁中,宰相韋安石見而逐出之。又小說家盛傳薛敖曹故事,則太后之外遇,固不止於懷義、南璆、昌宗、易之也。婁師德薦狄仁傑于太后,以為同平章事。仁傑不知,意頗輕師德,數擠之於外。太后覺之,問仁傑曰:「師德知人乎?」對曰:「臣與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師德所薦也,亦可謂知人矣。」
仁傑出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包容久矣。」太后一日謂仁傑曰:「朕夢大鸚鵡兩翼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太后由是無立承嗣、三思意。又吉頊說昌宗易之,勸立廬陵王,以慰人望,二人亦乘間屢為太后言之。太后乃託言廬陵王有疾,遣使召之,及其妃子皆詣行在,承嗣快快發病而已。皇嗣固請遜位於廬陵王,太后許之,立為太子,賜姓武氏,以豫王旦為相王。
太后信重狄仁傑,群臣莫能及,嘗謂之「國老」而不名。
仁傑好面折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嘗從太后游幸,遇風巾墜,馬驚不止,太后命太子追執其鞚而系之。仁傑屢以老疾乞骸骨,不許。每入見,太后嘗止其拜,曰:「每見公拜,朕亦身痛。」
及卒,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眾或不能決,太后輒嘆曰:「天奪吾國老何太早耶!」太后嘗問仁傑曰:「朕欲得一佳士而用之。」仁傑曰:「未審陛下何所用之?」
第28回 三百年捱不到禍亂相尋
2
太后曰:「欲用為將相。」仁傑薦荊卅長史張柬之。太后屢遷其官,卒用為相。又嘗薦姚元崇、桓彥范、敬暉等數十人,太后率用之,悉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盡在公門矣。」
仁傑曰:「薦賢為國,非為私也。」太后寢疾,張昌宗、張易之居中侍疾,同平章事張柬之、崔元日韋與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已謀誅之,謂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曰:「將軍今日富貴,誰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
柬之曰:「將軍亦思報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國家,惟相公處分。」遂與定謀。柬之使以敬暉、桓彥范及荊州長史楊玄琰、散騎常侍李湛皆為左右羽林將軍,委以禁兵。時太子于北門起居,柬之使敬暉、桓彥范謁見,密陳其事,太子許之。
柬之、玄琰、彥范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遣李多祚、李湛迎太子,斬關而入,斬易之、昌宗于廡下。太后驚起問曰:「亂者誰耶?」對曰:「張昌宗、易之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太后見太子曰:「乃汝耶,小子既誅,可還東宮。」
彥范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太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太后乃傳位於太子,中宗重複即位,太后徙居上陽宮,帝帥百官上太后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太后僭位二十一年,讓位後,又一年而崩,壽八十一歲。年雖老而不見其衰,殆人妖歟!復立韋氏為皇后,贈後父元貞為上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