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下 - 128 / 327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下

第128頁 / 共327頁。

 大小:

 第128頁

朗讀:

漳州盜陳弔眼,聚眾十萬,連五十餘寨,扼險自固。高興攻破十五寨,弔眼走保千壁嶺,興上至山半,誘與語,接其手,掣下,擒斬之,漳境悉平。甲子,敕誅弔眼餘黨,並收其兵仗,系送京師。

己巳,高麗國金州等處,置鎮邊萬戶府以控制日本。


  

高麗國王請完濱海城,防日本,不允。

十二月,甲午,以昂吉爾岱為中書右丞相。

己亥,罷日本行中書省。

丁未,議選侍衛軍萬人,練習以備扈從。

癸丑,免益都、淄、萊、寧海開河夫今年租賦,仍給其傭直。

是歲,改漳州為路。

保定路清苑縣水,平陽路松山縣旱,高唐、夏津、武城等縣蟊害稼,並免今年租,計三萬六千餘石。

蜀初定,帝閔其地久受兵,百姓傷殘,擇近臣撫安之,以東宮典文書伊徹爾輝為嘉定路達嚕噶齊。時方以闢田、均賊、弭盜、息訟諸事課守令,伊徹爾輝奉詔甚謹,民安之,使者交薦其能。

會盜起雲南,號數十萬,聲言欲寇成都,伊徹爾輝馳入告急,言辭懇切,繼以涕泣。大臣疑其不然,帝曰:「雲南朕所經理,未可忽也。」乃推食以勞之。又語伊徹爾輝曰:「南人生長亂離,豈不厭兵畏禍耶!禦之乖方,保之不以其道,故為亂耳。其以朕意告諸將,叛則討之,服則舍之,毋多殺以傷生意,則人必定矣。」伊徹爾輝至蜀,宣佈上旨,雲南乃安。

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帥來阿巴齊,發兵萬人開運河,往來督視,寒暑不輟。有兩卒自傷其手,以示不可用,阿巴齊檄樞密府並行省奏聞,斬之,以懲不律。運河既開,遷膠萊海道漕運使。阿巴齊,寧夏人也。

嘉議大夫、太史令王恂,居父喪哀毀,日飲勺水,帝遣內侍慰諭之。未幾卒,年四十七。後追封定國公,謚文肅。

河東按察使伊列薩哈遷南台中丞,帝出內中寶刀賜之,曰:「以鎮外台。」時丞相阿哈瑪特之子呼遜,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恃勢貪穢,伊列薩哈發其奸,得臓鈔八十一萬錠,奏請誅之;並劾江南釋教總統嘉木揚喇勒智諸不法事。諸道竦動。

○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春,正月,丙寅,罷征東行中書省。

丁卯,諸王扎喇呼至自軍中。時皇子北平王,以軍鎮阿里瑪圖之地以禦哈都,諸王錫裡濟與托克托穆爾、撒裡蠻等,謀劫北平王以叛,欲與扎喇呼結援于哈都,不從。薩裡曼悔過,執錫裡濟等,北平王遣禮喇呼以聞。

妖民張圓光伏誅。

二月,辛卯朔,帝幸柳林。

修宮城、太廟、司天台。

戊戌,遣使往乾山,造江南戰船千艘。

壬寅,命:「軍官陣亡者,其子襲職;以疾卒者,授官降一等。具為令。」

乙巳,立廣東按察使。

戊申,帝還宮。

己酉,減省、部冗員。

徒浙東宣慰司于溫州。


  
分軍戍守江南,自歸州以及江陰至三海口,凡二十八所。

壬子,遣諸王桑阿克達爾擊緬。

初,尼雅斯拉鼎自緬還,言熟其國形勢可擊。遂以檯布為右丞,伊克德濟為參政,命桑阿克達爾督諸軍復往擊之。

甲寅,帝幸上都。

申嚴漢人軍器之禁。

三月,戊寅,益都千戶王着,以中書左丞相阿哈瑪特蠹國害民,與高和尚合謀殺之。

着素志疾惡,因人心憤怨,密鑄大銅鎚,自誓願擊阿哈瑪特首。會高和尚以秘術行軍中無驗而歸,詐稱死,殺其徒,以屍欺眾,逃去,人亦莫知。着乃與合謀,結八十餘人,夜入京城。

時皇太子從帝如上都,而阿哈瑪特留守京師,着以太子素惡其奸,乃遣二西僧至中書,詐稱皇太子與國師還都建佛事。時高觿、張九思宿衛宮中,詰之,倉皇失對,遂以二僧屬吏,訊之,不服。觿、九思乃集衛士及官兵各執弓矢以備。及午,着復矯太子令,俾樞密副使張易發兵,夜會東宮。易不察,遽以兵往,觿問何為,易附耳語曰:「太子來誅左相也。」既而省中遣使出迎,悉為偽太子所殺,奪其馬,入健德門。夜二鼓,觿等聞人馬聲,遙見燭籠、儀仗將至宮門前,一人前呼啟關,觿謂九思:「它時殿下還宮,必以鄂勒哲、薩陽二人先,請得見二人,然後啟關。」觿呼二人,不應,即曰:「皇太子平日未嘗行此門,今何來此也?」賊計窮,趨南門,觿留張子政等守西門,亟走南門伺之。偽太子立馬指揮,呼省官至前,責阿哈瑪特數語,着即牽去,以所袖銅鎚碎其腦,立斃;繼呼左丞郝禎至,殺之,囚右丞張惠。觿乃與九思大呼曰:「此賊也!」叱衛士亟捕之。留守司達嚕噶齊庫端遂持梃前,擊立馬者墜地,弓矢亂髮,眾奔潰,多就擒。高和尚等逃去,着挺身請囚。

中丞額森特穆爾馳奏,帝時方駐蹕察罕諾爾,聞之,震怒,即日至上都,命樞密副使博囉、司徒和爾果斯、參政阿哩等馳驛至大都,討為亂者。

帝疑廷臣多與謀,召典瑞少監王思廉至行殿,屏左右問之曰:「張易反,若知之乎?」對曰:「未詳也。帝曰:“反已反,何未祥也?」思廉徐奏曰:「僭號改元,謂之反;亡入他國,謂之叛;群聚山林,賊害民物,謂之亂。張易之事,臣實不能詳也。」帝曰:「朕自即位以來,如李亶之不臣,豈以我若漢高帝、趙太祖遽陟帝位者乎?」思廉曰:「陛下神聖天縱,前代之君不足比也。」帝嘆曰:「朕往者有問于竇默,其應如響,蓋心口不相違,故不思而得。朕今有問,汝能然乎?且張易所為,張文謙知之否?」思廉即對曰:「文謙不知。」帝曰:「何以知之?」對曰:「二人不相安,或知其不知也。」帝意稍釋。

庚辰,獲高和尚于高梁河。

辛巳,博囉等至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