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195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195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195頁

朗讀:

一請于四川雲南等省,聽民開礦,以廣利源也。外洋地產與金礦皆少,故利於取他國之地產,以為正料,謀他國之金礦,以資圖圜。中國地産於金礦皆饒,不假於外,但仿行其法,大開礦禁,令民自採,用牙行納帖例,由部刊發礦帖,頒之藩司,由藩司分發各府厘局,以便商民,就近報明該管地方官,傳報厘局,認地具領,以免藩司衙門書吏需索重費,致商賈裹足不前。光緒十一年各省給發牙帖章程,即系如此辦理,頗著成效。今定每礦帖一張,納銀若干兩。或集資伙充,或獨力開辦,悉聽其便。每礦務一廠,由督撫臣揀廉干之道府州縣,或一員或二員以監之,每金一兩收課若干,酌定監廠官薪水銀,即由課內按月支給。開辦無效,須另開他廠者,準其以舊帖抵納銀之半,將舊帖繳銷。商民自任開鑿之勞,國家坐收稅課之利,籌餉之端,莫善於此。恭讀康熙五十二年諭旨,天地有自然之利,與民共之,不當以無用棄之。乾隆五年上諭,兩廣總督馬爾泰奏,銀礦所以便民,無庸封禁。聖人開物成務之至意,萬世惟昭,願皇上仰憲前謨,俯廑時局,非礦無以為籌費,無以為償款之資,俾廣利源,天下幸甚。

一請製造銀錢,以收利權也。夫外國銀錢通行中國,即上海一隅每年銷售何止億萬萬計。每銀錢一員攙銅數分,行使愈廣,利益愈大。外洋推廣此法,並多鑄金錢,其致富之道,多由於此。現在中國銅錢被奸民銷毀過半,甚至偷運外洋,故近來錢價日昂,小民生計日蹙。現署兩江督臣張之洞前在兩廣時,興鑄銀錢,頗資流轉,著有成效。擬請旨飭直隷兩江及湖廣各督撫臣照張之洞前在廣東開鑄銀錢章程,在於漢口上海天津等處,迅速開辦。凡海關徵收稅銀,分成搭收,並責令各海關非中國銀錢不許收稅。此即仿照外洋禁用他國錢幣之例。庶外洋銀錢,不致獨專其利,而中國可稍收已去之利權矣。惟內地銀兩錢文多參用票券,今所鑄造之銀錢,宜特用新例,永禁用票以免外洋用空紙票據,換取中國實在銀錢之弊。此層關係甚鉅,不可不防。至于銅錢亦當變通。官鑄虧本,私鑄得利,甚非利國利民之道。曾見河南貴州地方,多用私鑄沙錢,香港地方,皆用洋人小錢。可見錢無輕重,取便而已。廣東近設鑄錢局,以機器製造,民不能假,錢略輕,民皆便用。且不虧官本。似宜仿照,稍加變通,以鑄輕錢,而免私鑄,亦裕國足民之事也。


  

一綠營兵丁,宜陶汰更換,轉弱為強也。竊查各直省綠營額兵不下五十餘萬,大率父死子繼,兄歿弟承,或書吏鬻賣而領糧,或親友引援而充額。或一人數名而冒領,或數人一名而瓜分。其他截曠扣平,弊難盡罄,而衰老孱弱之承乏行間者無論已。疲玩廢馳如此,焉能禦敵。各督撫亦知綠營兵之緩急難恃,虛縻餉項,徒以成法所在,未敢遽議越減也。臣愚以為綠營兵雖不可驟裁,未始不可漸換。是宜清厘空濫。汰除老強,每一行省先減兵一千,大省一千五百,即以此所減兵餉之半,招募丁壯,以為抵換。歷年遞減,六七年之減並募換,一大省可得新兵逾萬,小省可得新兵數千,再除城防塘泛之外,每一府籍兵五百為一營,更以前項所減兵餉之半,酌加口糧。如防軍章程,擇地方扼要之處,列營駐丸,勤加操練,定限以一年換防,循環交替,以均勞逸。所減兵餉,一二年間不敷各府籍兵加糧之費,宜先從一兩府酌辦,然後逐年推廣;如此則營伍可資實用,餉項亦不致虛縻,而營兵疲玩廢弛之習,可漸革矣。

☆俞樾○封建郡縣說

自秦廢封建,以郡縣治之,遂為萬世不易之法。論者以為如冬裘夏葛之各適其時耳。吾謂封建必以郡縣之法行之,郡縣必以封建之法輔之。兩者並用,然後無弊。古者天子畿內,其地千里,千里之中,有六卿六遂之制,即郡縣之法也。其外以八州之地,為一千六百八十國,五國則有長,十國則有帥,三十國則有正,二百一十國則有伯,凡八伯五十六正,一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分而屬於天子之老二人,曰二伯。此其大小相制,內外相維,亦即郡縣之法也。自齊桓晉文興,而諸侯以力相勝,其地大,其國強,則遂為之長。天下之諸侯,聚而聽命乎盟主,而屬長連帥之制,蕩然無存。自此天下之勢,散而無紀。至秦而同歸於盡。吾故曰:封建必以郡縣之法行之,然後無弊。雖然郡縣之世,亦豈可以廢封建乎哉!世以罷侯置守為始皇病,夫罷侯置守未失也,其失在乎專用郡縣,而不復存封建之制。方秦初並天下,李斯言置諸侯不便,丞相綰等言,燕齊地遠,宜置王。而始皇曰,廷尉議是。夫使始皇取綰與斯之議而兼用之,內地置守尉監,而遠地置王,則夫陳勝者,安能起隴畝之中,而亂天下哉!且亦何畏乎匈奴,而竭天下之力,以築長城也哉?是故渴縣,亦必以封建之法輔之,而後無弊也。

嗚呼!宋之已事可以觀矣。宋太祖既有天下,以為中國之患,莫大乎藩鎮,於是罷節度使,而以文臣領郡,為強幹弱枝之計。然而河東之折氏,靈武之李氏,則猶許其世襲如故也。其後議者,以世襲不便,移李氏于陝西,而靈武之失,不旋踵矣。然則內地郡縣,而邊地封建,固有天下者之長計也。世之論者,自唐以前,皆是封建,而非郡縣,自唐以後,皆右郡縣,而左封建,胥一偏之見而已矣。


  

☆陸心源○風俗通義篇目考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