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196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196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196頁

朗讀:

《風俗通義》,《隋書·經籍志》三十一卷註云:錄一卷。《唐書·藝文志》三十捲,與《隋志》異。蓋《隋志》並錄計之,《唐志》不併錄計之也。至宋已無完書,是以《崇文總目》所載惟十捲。元豐中,蘇魏公以官私兩本互校,次為十捲,即今所行本也。見魏公集卷六十六嗣後《郡齋讀書志》、《書錄解題》、《文獻通考》所載無過十捲者。但《風俗通》原本雖佚,而庾仲容《子鈔》,馬總《意林》,宋時尚有完書,所錄皆據三十捲本,此見于《廣韻禦覽通志》者,所以多出今本外也。嘉定錢曉征始有《逸文》之輯,仁和孫貽谷繼之,盧召弓又加考訂,刊入《群書拾補》中。于應氏書逸文蒐羅略備矣。惟原書三十捲,篇各有名,今自十篇之外,書亡而篇名亦亡。雖以錢、孫、盧三君之博洽,僅據《太平禦覽》《續漢書·五行志》,考得論數災異兩篇名,其他未能詳也。愚以蘇魏公集校正《風俗通義》序考之,皇霸正失愆過譽十反聲音祀典神怪山澤十篇之外,其餘篇名之見于《意林》者,曰心政,曰古制,曰陰教,曰辨惑,曰析當,曰恕度,曰嘉號,曰穢稱,曰恃遇,曰姓氏,曰諱篇,曰釋忘,曰輯事,曰服妖,曰喪祭,曰宮室,曰市井,曰數紀,曰新秦,曰獄法,凡二十目,合之今存十篇,適得三十篇,與《唐書·藝文志》合。《禦覽》所引論數,當即《數紀篇》。盧氏據《續漢·五行志》,增災異一目,恐未必然也。敘又引《意林》所載《析當篇》雲,泰山太守臣劭再拜上書曰,秦皇焚書坑儒,六藝缺亡,高祖受命,四海安,往于壁柱石室之中,得其遺文,竹朽帛裂,殘缺不備。至國家行事,俗閒流語,莫能原察。故三代遣軒使者;經絶域,采方言,令人君不出戶牖,而知異俗之語耳。凡九十字為《群書拾補》所遺,故並錄之。

○淮南于高許二注考


  

《隋書·經籍志》:《淮南子》二十一篇許慎注,又高誘注二十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同。至宋而高許二注相混。故陳氏《書錄解題》謂:今本題許慎注,而詳序文即是高誘,殊不可曉。嘉慶中莊逵吉重刊《淮南子敘》,始謂後人誤合兩家為一,混而不分,似矣。至據地形訓大汾注與《呂覽》注異,ㄈ真訓剞劂注與本經訓注異,以證之,則未知古人注書先後互異者甚多,未可以為證也。

以愚考之,高注十三篇,自漢迄今無異,許注二十一篇,至北宋時存十八篇,今惟存八篇。何以明之?高氏自序云:弁揖借八篇刺之。會揖身喪遂亡不得。是誘在時,已亡八篇矣。隋唐以後,何以反得廿一篇乎?此高注原本有十三篇,無二十一篇之明證也。蘇魏公校正《淮南子》序云:是書有後漢太尉祭酒許慎,東郡濮陽令高誘二家之注,隋唐目錄本別傳行,今校《崇文》舊書,與蜀川印本,暨臣某家書凡七部,並題曰《淮南子》,二注相參,不復可辨。惟集賢本,前賢題云:許標其首,皆是閒詁,《鴻烈》之下,謂之記,上高題卷首,皆謂之《鴻烈解經》。《解經》之下,高氏注每篇之下,皆曰訓,又多數篇為上下,以此為異。《崇文總目》亦如此雲。又謂高注更詳于許氏本書,文句亦有小異。臣某據文推次,頗見端緒,高注篇名皆有,故曰因以題篇之語,其間奇字並載音讀。許于篇下粗論大意。卷內或有假借用字,以周為舟,以為循,以而為如,以恬為忄炎,如此非一。又其詳略不同誠如總目之說,互相考證,去其重複,共得高注十三篇,許注十八篇,此北宋時許注存十八篇之明證也。

余初讀《淮南子》頗怪原道、ㄈ真、天文、墜形、時則、覽冥、精神、本經、主術、汜論、說山、說林、修務、十三篇,注何以詳,且有音讀,其餘八篇,注何以略,且無音讀,截然如出兩手。及讀蘇魏公集,且細繹高氏序,而千載之疑乃釋。案原道、ㄈ真、天文、墜形、時則、覽冥、精神、本經、主術、汜論、說山、說林、修務、十三篇,每篇名注皆有,因以題篇四字,注中載音讀,如滑讀曰骨,哥讀曰謳歌之類甚伙,則此十三篇乃高注也。謬稱、齊俗、道應、詮言、兵略、人閒、泰族、要略八篇,篇下無因以題篇四字,注皆粗解大意,且無音讀,則此八篇乃許注也。想魏晉以後,因高書不全,遂以許書補之,猶范曄書無志,以司馬彪補之也。故隋唐志皆云二十一卷。許注略于高注,後人喜詳輕略,高書行而許書遂微。宋時尚存十八篇,至明而十八篇亦不可見矣。獨怪孫氏星衍、錢氏坫、程氏敦、莊氏逵吉于淮南書用功頗深,但知二注之混,而不知其混而實分,則矜言漢學,讀書不多之弊也。後有校正《淮南子》者,于謬稱八篇,宜題曰許慎記,上于原道等十三篇,宜題曰高誘注,斯乃高許之功臣矣。


  
☆姚文楠○六朝經師宗派並所著經注經說考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