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193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193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193頁

朗讀:

雖然,事屬創始,必有出而撓之者。日本步武泰西,其氣較中國為鋭,觀其工藝之日精,製造之日盛,幾疑舉國皆知西法之善。然前年開院集議,有擲石噪擾,傷及議員者。況中國拘守成法,牢不可破,尤非日本之比哉!竊意中國政事動援成例,議院之議,為國家興利而已,防弊而已,豈必有成案之可循?則部臣必有撓之者。中國之遷擢臣僚也,不視人才之可否,而視人格之淺深。議院之公舉重才能不重資格,則內外臣工,必有撓之者。天下昇平,武備漸弛,有議院以議其後,統兵大員不得冒口糧,廢訓練,則提鎮以下諸武弁,必有撓之者。各省設立善後工程軍裝等局,名目甚繁,蓋以調濟閒散人員也,實則耗財用,無實濟。如立議院,此等人員,必多刪汰。則各省閒散人員,必有撓之者。凡州縣佐雜之廉銀祿米,所得幾何?其得以肥身家,裕後昆者,非陰蝕國帑,即顯剝民生。有議院以發其覆,則美缺皆苦缺矣。則州縣以下,必有撓之者。中國之民少所見,多所怪,可與圖終,難慮始。前者設立電報,強者拔竿斷線以肇斯,弱者街談巷議以惑眾。議院之設,亦為聞所未聞。則百姓必有撓之者。撓之之說,必謂中國民風土俗,與泰西殊。泰西之民顧大局明大勢者居多,中國之民往往愛己不愛人,顧家不顧國,行之即久,必有箝制議院,以箝制官府,把持公事者。不知天下無無弊之法,而有無弊之人。泰西之設議院,亦合眾小私成一大公也。知一事也,而民欲之,必其利己者也,然一人欲之則為私,人人欲之則為公矣。一政也而民惡之,必其害己者也。然一人惡之則為私,眾人惡之即為公矣。即有時眾議意見不合,各執一事,亦可互相辨駁,使曲不勝直,非不敵是,復可慮其有弊乎?中國誠能行之,將見君民聯為一氣,家國合為一體,古所云: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不難再見于今日。故蒙得而見決之曰:有利無害。

☆準良○請修鐵路疏


  

為富強之策,鐵路為先,敬陳管見,請飭廷臣會議舉辦,恭摺仰祈聖鑒事:竊查光緒六年,前撫臣劉銘傳請開鐵路,以圖自強,嗣後總理海軍衙門王大臣,議于天津一帶,試辦鐵路利益,均能臚陳確實,包舉無遺。比以眾議紛紜,莫衷一是,加之巨款無着,迄未興修。奴才愚以為鐵路在今日,實致富之良規,自強之首務,利權所繫,約益於國者六,便於民者四,敬為我皇上縷晰陳之。

鐵路先干而後枝,由天津至鎮江至漢口過江西而達廣東為一路。由蘆溝橋下保定推及太原以達陝甘為一路。地多平坦,成本必輕,道出通衢,得利必旺,不惟收養路之經費,實可裕無窮之餉源。此國之利一。通商以來,門戶洞開,藩籬盡撤,強鄰環伺,隱患方長。鐵路一開,則聲氣聯絡,呼吸相通,百萬之師,一呼可集,徵調無慮倉皇,轉輸無虞艱阻,赴敵應援,以靜制動,用兵之速,孰便於是。此國之利二。北地毗連俄界,海口公諸各國,畫疆而守,則防不勝防,分段應策,則費不勝費。鐵路開則裁兵節餉並成勁旅。劉銘傳原奏所稱合十八省為一氣,一兵可抵十數兵之用,將來兵權將權俱在朝廷,內重外輕不為疆臣所牽制者此也。此國之利三。內地礦產未經剝削,苗旺源長,煤鐵尤甚。鐵路一開,則運機器以興辦,采西法之煎熔,開未盡之地寶,即所以杜已出之漏卮。此國之利四。海上用兵,慮梗漕務,鐵路既成,則南漕百餘萬石,由鎮江輪船溯江而上,不五日可達京地。闢飛輓之坦途,兼可省挑運之浮費。此國之利五。和局既成,勢須裁撤兵勇,一旦多出十數萬無業游民,最易滋事。若興辦鐵路,則改勇作工,可杜隱患。此國之利六。

中國物產之盛,甲于五州,徒以工難運貴,其生不蕃,其流不廣。鐵路一開,則機器可出,三鄉可出,山鄉邊郡之產,悉可致諸江岸海Й,而流通於九州四瀛之外。銷路暢旺,商務繁興,其便於民者一。土貨暢行,用工斯眾,工作既盛,養人斯多。且幹路人物輻輳,沿途支流必旺,列肆之賈,執鞭之徒,生計甚寬,無慮失所,其便於民者二。幹路所需,除機器車頭,勢不能不購諸外洋,其鋪路之鐵,架鐵之木,以至客車貨車所用木貨鐵料,均由各幹路就近採辦,設局鼓鑄,是此項巨資銷諸外洋者十之二三,散諸內地者十之六七也,其便於民者三。比年水患頻仍,賑務接踵,只以路遠運費,雖有豐獲之區,莫收補偏之效。鐵路通則千里雜糧,日夕可至,官賑義賑,舉易措手,其便於民者四。


  
夫事固有利興于此,而害隱消于彼者,鐵路興則國勢振,而自強之事可徐圖。查劉銘傳原奏有云:俄人所以挾我,日本所以輕我者,皆以中國守一隅之見耳。若一下造鐵路之詔,顯露自強之機,則氣勢立振,不獨俄約易成,即日本窺伺之心,亦可從此潛消。斯言也,以今日之事局權之,蓋亦不幸其言之億中矣。自來非常之舉,難於圖始,而易於樂成。西國鐵路初興,拘成見者何嘗不極力阻抑。迨利弊大明,始恍然于前此浮詞,信非確論。故在今日稱不便者,非坐井觀天之見,即瞽人捫龠之談。二者舉無與于國計民生之大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