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佈置條度,此其大略也。欲成基業,願勿他圖。夫草茅崛起,締造艱難,必先有包括之心,寓乎宇宙,而後有旋乾轉坤之力。知民之為貴,得民則興,知賢之為寶,求賢則治。如漢高祖之恢宏大度,如明太祖之夙夜精勤。一旦天人應合,順時而動,事機之來,莫可言喻。否則分兵而西,武昌固不能久守,且我之勢力一渙,即彼之勢力復充。久而久之,大勢一去,不能復振,噬臍之悔,誠非吾屬所忍言者矣。茲透觀大勢,力審機宜,謹就管見所及,擬定興王策十有二條,伏乞採擇施行。
一、方今中國大勢,燕京如首,江浙如心腹,川陝閩粵如手足。斷其手足,則人尚可活。若取江南而隨椎其腹心,一由江淮進山東,會取北京,以斷其首。待北京既定,何憂川陝不服。
二、我國新造,患在財政不充,而關稅未能遽設。當於已定之初,在商場略議加抽,任其保護。于商業每兩征抽一厘,名曰厘金。取之甚微,商民又得其保護,何樂不從。而我積少成多,即成巨款。但宜節制,不宜勒濫苛民。
三、自滿清道光以來,各國交通,商務大進。商務盛,即為富國之本。能富即能強。宜與各國更始立約通商,互派使臣,保護其本國商場。以中國地大物博。如能逐漸推廣,三十年內可以富甲天下矣。
四、我軍既以財政為患,當於圜法講求。今我國尚未與各國通商,可以限制各國銀元入口。即所定之地,不准清國銀元通用。如此,商民必以為不便。然後我可鑄銀與商民易之。易彼銀而鑄我銀,我可權宜以五六成銀色鼓鑄。凡銀不論高低,只求上下流通,一律準用。富戶以我不用清銀,必來交換。即可由一千萬鑄至二千萬,夾佩紙幣,則三千萬可立就矣。
五、百官制度,宜分等級。官位自官位,爵典自爵典。天王既加封各王,已不能更改。當於官位分開權限以重軍政。使王公以下之謀臣勇將,免抑制而能施展。誠以凡事論才不論貴,即各國親王亦不能盡居高位掌大權也。
六、將來天下大勢,必趨重海權。今後若中國大定,仍當建都江南,據江河之險,盛備舟師,即可呼吸各行省,四面接應,自不至有格之虞。
七、我國起事以來,戰爭未已,不暇修理制度。今宜開科取士,增選文才,使各獻所長,因事制宜,以定國製而待採行。
八、滿清連戰皆敗,將來恐借外人之力以戕害漢人,為自保大位之計。前既與各國更始立約通商,則自當優待旅華外人,以示天下一家,以杜彼奸謀。
九、我軍連戰雖勝,恐亦不免憊疲。今雄兵近二百萬,宜加以訓練,分為五班。待定江南之後,以兩班北伐,以一班下閩浙,留兩班駐守三江,輪流替換,免疲兵力,以為久戰之計。
十、中國膏腴土地,荒棄自多。宜墾荒地為公產。仿上古寓兵于農,或為屯田之法,按時訓練。則兵力固充,即餉源亦不絶矣。
十一、中國人數雖多,而女子全然無用。宜增開女學,或設為女科女官,以示鼓勵。盡去纏足之風,而進以鬚眉之氣。男女一律有用,則國欲不強不得也。
十二、礦源出於地利,惟中國最盛焉。滿洲除川滇銅礦之外,未有開採。我宜頒諭國中,一律採掘,以收地利。國課既增,民財日進。然欲興礦務,當仿各國創行鐵路,以便轉運,且為興商計,利莫大焉。
以上管見,只其大略。余外相機而定。滿清以殘酷,我以仁慈。滿清專用宗室私人,我以大同平等,力反其弊。興王之道,盡於是矣。願大王留意焉。
☆黃畹○上逢天義劉大人稟
蘇福省儒士黃畹謹稟,九門禦林開朝王宗總理蘇福省民務逢天義劉大人閣下:敬稟者,畹抱病匝月,疏於趨謁,眷懷負疚,罪何可言!竊以畹承大人推轂以來,無日不以兢惕持躬,以期尚副厚望,下濟窮黎為念。伏枕籌思,急於報效。邇聞天兵克杭,額手歡慶,以為自此襟蘇帶浙,力爭中原,劃江之勢成矣。然兩省自遭兵燹之後,民力凋敝,元氣已傷,尤賴十年休養,十年生息,慇勤撫字,惟為尚者加之意耳。今畹之老母山妻,弱息稚胤,盡已遷徙至裡。從茲托庇宇下,實望栽培而噓噢之。
滬中風景雖未甚決裂,而民情惶懼,有刻無可安之勢。菁兵駐守在城者,僅有八千,皆系倉猝招募,素未習練行陳。所恃者洋人耳。洋人以天兵之至,阻礙通商大局,有必戰之志,無議和之說。今議法邦守城,英邦禦野,各行洋商,各出一人,藉以保衛身家,如中國之團練。西北各城外,皆掘濠溝,築土城,洋涇浜一帶,皆樹木柵。夷場設有會防總局。海舶所到,洋秈不下數百萬石。英法兵士,比日從香港至者,約有四千餘。聞又復絡繹而至。兵餉可謂精足,防禦可謂周密。英法公使巴學禮,水軍提督巴克,從輸舶前詣天京,請諸大臣轉奏天王,無加兵于滬。而天王睿衷未可,諸大臣謂:無論前日百里之約,不能從命,即今日加滬之兵,亦必速至,取天下豈能顧通商大局。況中外肯和,則通商之局亦無所窒礙。巴公使不悅而去,因此欲戰之意以決。畹密察洋人之意,無侵其疆,即可按卒不動,非真欲與我為難也。則我何不可以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