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許多種文明都發展這種訓練技巧,但日本人訓練的目標與技巧顯然具有完全獨特的性格。由於日本的修養術很多來自印度瑜伽派②,這就更加饒有興味。日本的自我催眠、全神貫注、及駕馭五官的技巧至今仍顯示出與印度修行方法的親緣關係。日本同樣重視「虛靈」(心中不想)、「體靜」(身體不動),以及千遍萬遍地反覆誦念同一句話,全神貫注於某一選定的象徵。甚至日本也使用印度的術語。但是,除了這些表面上大體的共同點之外,日本版的修養術與印度幾乎沒有共同之處。
瑜伽派(Yoga):古代印度哲學的一派。瑜伽意為「結合」,重視調息、靜坐等修行方法,並承認有一個「自在」(大神)。——譯者
印度的瑜伽派是一個極端崇拜禁慾苦行的教派,認為這是一種從輪迴獲得解脫的方法。人除了這種解脫(即「涅槃」)以外,別無解救之道。障礙則是人欲。只有通過饑餓、受辱、自苦才能消除人欲。通過這些手段,人可以超凡入聖,獲得靈性,達到神人合一的境界。瑜伽修行是一種鄙棄肉慾世界、逃脫人間無邊苦海的方法,又是一種掌握靈性能力的方法。越是極端苦行,就越能縮短達到目標的路程。
這種哲學在日本是看不到的。儘管日本是一個佛教大國,但輪迴和涅槃的思想從未成為日本人民佛教信仰的一部分。雖有少數僧侶接受這種教義,但從未影響過民間的思想和習俗。在日本,沒有把鳥獸魚蟲看作是人的轉世而不准殺生的現象,葬儀及慶祝誕生儀式也沒有輪迴思想的影響。輪迴不是日本的思想模式,涅槃的思想也不是,不僅一般民眾沒有這種思想,僧侶們也對它進行加工改制而使之消失了。有學問的僧侶們斷言,頓「悟」之人即已達到涅槃,即在此時此地,松樹和野鳥中都能「見涅槃」。日本人對死後世界的空想從來不感興趣。他們的神話都是講關於神的故事,而不講逝世的人。他們甚至拒絶佛教關於死後因果報應的思想。他們認為,不管什麼人,甚至身份最低賤的農民,死後都能成佛。日本人供在佛壇上的家屬靈位就稱作「佛」。這種用語在佛教國家中沒有第二個。對一般死者用如此大膽的尊稱,可以理解,這樣的民族當然不會追求涅槃之類的艱難目標。既然一個人怎麼都能成佛,就無需終生使肉體受苦而努力達到絶對靜止的目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