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菊花與劍 - 141 / 197
文化類 / 班尼迪 / 本書目錄
  

菊花與劍

第141頁 / 共197頁。

 大小:

 第141頁

朗讀:

因此,美國人要想理解日本一般自我修養的習慣,就必須對美國的「自我訓練」(Self discipline)概念施行一番外科手術,把美國文化概念周圍所纏繞的「自我犧牲」(Self—sacrifice)和「壓抑」(frustration)贅生物割掉。在日本,一個人要成為出色的運動員就要進行自我修養,就象打橋牌一樣,毫不會意識到這種活動是「犧牲」。當然訓練是嚴格的,但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剛生下來的嬰兒雖然十分「幸福」,卻沒有「體驗人生」的能力。只有經過精神訓練(或稱「自我修養」)才能生活得充裕,獲得「體驗人生」的能力。這種說法通常被譯作「只有這樣才能享受人生的樂趣」(only so he can enjoy life)。修養能鍛鍊丹田(自製力之所在),而使人生更加開闊。

日本培養「能力」的自我修養,其理由在於能改善他本人駕馭生活的能力。他們說,修養初期,人們也許感到難以忍受,但這種感覺不久就會消失,因為他終究會享受其中的樂趣,否則就會拋棄修養。徒弟要在商業上出色地發揮作用,少年要學習「柔道」,媳婦要學習適應婆婆的要求。在訓練的最初階段,不習慣於新要求的人想避開這種修養,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時,他們的父親就會教訓說:「你希望的是什麼?要體會人生,就必須接受一些訓練;如果放棄修養,今後肯定會不愉快。如果陷入這種處境而遭受社會上議論,我是不會袒護你的。」用他們常用的說法,修養就是磨掉“身上的銹’。它會使人變成一把鋒利的刀。這當然是他們所希望的。


  

日本人如此強調自我修養對自己有利,並不意味著他們的道德律時常要求的極端行為不是真正的嚴重壓抑、以及這種壓抑不會導致攻擊性的衝動。對這種區別,美國人在遊戲和體育活動中是能理解的。橋牌選手為了打好牌,絶不會抱怨必須作出的自我犧牲,絶不會把為了成為專家而花費的時間看成「壓抑」。儘管如此,醫生們說,在下大注賭錢或爭奪冠軍賽時,精力高度集中與胃潰瘍及身體過度緊張是有關聯的。日本人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不過,由於相互義務觀念的強制力以及人們堅信自我修養對自己有利,致使日本人容易接受許多美國人難以忍受的行為。他們遠比美國人更加注意力能勝任的行為,而不為自己找藉口,也不象我們那樣經常把生活的不滿歸咎於別人。他們也不會由於沒有得到美國人所謂的平均幸福(average happiness)而常常沉湎於自憐。他們已被訓練得比美國人更加注意自己「身上的銹」。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