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菊花與劍 - 84 / 197
文化類 / 班尼迪 / 本書目錄
  

菊花與劍

第84頁 / 共197頁。

 大小:

 第84頁

朗讀:

與對姻親的情義相比,大多數日本人更重視的重大傳統「情義」,是武士對主君及其同伴的關係。這種關係是重視名譽的人對其上級及同輩所盡的忠誠。很多傳統文化作品頌揚這種「情義」性的義務,視為武士的德行。在德川氏未統一全國以前的日本,這種德行之重大在人們心目中超過當時的「忠」,即對將軍的義務。在十二世紀,源氏將軍要求一位大名引渡他所庇護的敵對領主,那位大名寫的回信至今保存。他對自己的「情義」受到非難表示強烈憤慨,甚至拒絶以忠的名義背叛情義。他寫道:「對於公務,餘個人無能為力,但武士重名譽,武士之間的情義乃永恆之真理」,也就是說,它超越將軍的權力。他拒絶對「所尊敬者背信棄義」。①古代日本這種超越一切的武士德行,在歷史故事中廣泛流傳至今,經過潤色,改編為能樂、歌舞伎及神樂舞蹈。

① 引自Kanichi Asakawa:Documents of Iriki(朝河貫一:《入來院文書》),1929


  

其中最著名的是關於一位力大無敵的浪人(沒有主君,依靠自己謀生的武士)、十二世紀豪傑弁慶的故事。他除了一身神奇的力氣之外,別無可資。他寄身僧院,使僧侶驚恐。他斬殺過往武士,收集刀劍,以籌措封建武士所需行裝。最後,他向一位貌似武藝平常的年輕領主挑戰,卻遇上勁敵,發現這位青年乃是源氏後裔,正策謀為其家族恢復將軍地位。這位青年就是日本人極端崇拜的英雄源義經。弁慶向義經表示熱誠的「情義」,為義經立下無數功勛。但在最後一次敵眾我寡的戰鬥中,他們被迫率領家臣逃跑。他們化裝成為建立寺院而化緣的僧侶,走遍日本全國。為了避人耳目,弁慶扮裝成領隊,義經則身著同樣服裝混在一行人之中。沿途每遇敵方佈置的緝捕,弁慶就拿出編造的一卷寺院募捐簿來唸誦以求矇混過關。但在最後時刻,儘管義經衣著卑微,卻無法掩飾其貴族氣質,由此引起敵方懷疑。他們把一行人叫回來。弁慶立即用計,消除敵方對義經的懷疑。他藉口一點小事打義經的耳光。敵方卻誤信為真,疑團全消。因為,如果這位和尚真是義經,家臣是絶不敢動手打他的。如此違背「情義」是不可想象的。弁慶的不敬行為輓救了這一行人的性命。到達安全處所之後,弁慶立即跪在義經腳下,請義經賜死。主君仁慈地赦免了他。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