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神記 - 24 / 48
寓言故事類 / 干寶 / 本書目錄
  

搜神記

第24頁 / 共48頁。

 大小:

 第24頁

朗讀:

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頽。忽有大龜浮于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

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始皇時童謡曰:「城門有血,城當陷沒為湖。」有嫗聞之,朝朝往窺。門將欲縳之。嫗言其故。後門將以犬血涂門,嫗見血,便走去。忽有大水,欲沒縣。主簿令干入白令,令曰:「何忽作魚?」干曰:「明府亦作魚。」遂淪為湖。


  

秦時,築城于武周塞內,以備胡,城將成,而崩者數焉。有馬馳走,周旋反覆,父老異之,因依馬跡以築城,城乃不崩。遂名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試問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難以移問。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也。」乃知朔言有旨。

臨汜縣有廖氏,世老壽。後移居,子孫輒殘折。他人居其故宅,復累世壽。乃知是宅所為。不知何故。疑井水赤。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數十斛;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

江東名「余腹」者:昔吳王闔閭江行,食膾,有餘,因棄中流,悉化為魚;今魚中有名「吳王膾余」者,長數寸,大者如箸,猶有膾形。

蟛(蟲越),蟹也。嘗通夢於人,自稱「長卿。」今臨海人多以「長卿」呼之。

南方有蟲,名「(蟲禺),」一名「蠋,」又名「青蚨,」形似蟬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涂錢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故淮南子術以之還錢,名曰「青蚨。」

土蜂,名曰「蜾,」今世謂「,」「細腰」之類。其為物雄而無雌,不交,不產;常取桑蟲或阜螽子育之,則皆化成己子。亦或謂之「螟蛉。」詩曰:「螟蛉有子,果羸負之,」是也。

木蠹,生蟲,羽化為蝶。

蝟多刺,故不使超踰楊柳。

崑崙之(山虛),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故其外絶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閒久絶。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裂,無含生之氣,着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絶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着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世。」至是,西域使人獻「火浣布」袈裟,於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

夫金之性一也,以五月丙午日中鑄,「為陽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鑄,為「陰燧。」(言丙午日鑄為「陽燧,」可取火;壬子夜鑄為「陰燧,」可取水也。)

漢靈帝時,陳留蔡邕,以數上書陳奏,忤上旨意,又內寵惡之,慮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吳會。至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


  

蔡邕嘗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盼之,曰:「良竹事。」取以為笛,發聲嘹喨。一云:「邕告吳人曰:『吾昔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東間第十六竹椽可為笛,取用,果有異聲。』」



搜神記卷十四

昔高陽氏,有同產而為夫婦,帝放之於崆峒之野。相抱而死。神鳥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體而生。二頭,四手足,是為蒙雙氏。

高辛氏,有老婦人,居于王宮,得耳疾,歷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後置以瓠籬,覆之以盤,俄爾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遂畜之。時戎吳強盛,數侵邊境,遣將征討,不能擒勝。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吳將軍首者,贈金千斤,封邑萬戶,又賜以少女。後盤瓠銜得一頭,將造王闕。王診視之,即是戎吳。為之奈何?群臣皆曰:「盤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雖有功,無施也。」少女聞之,啟王曰:「大王既以我許天下矣。盤瓠銜首而來,為國除害,此天命使然,豈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于天下,國之禍也。」王懼而從之。令少女從盤瓠,盤瓠將女上南山,草木茂盛,無人行跡。於是女解去衣裳,為仆豎之結,着獨力之衣,隨盤瓠升山,入谷,止於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蓋經三年,產六男,六女。盤瓠死,後自相配偶,因為夫婦。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裁製皆有尾形,後母歸,以語王,王遣使迎諸男女,天不復兩。衣服褊褳,言語侏(人離),飲食蹲踞,好山惡都。王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號曰蠻夷。蠻夷者,外痴內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于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賈販,無關繻,符傳,租稅之賦。有邑,君長皆賜印綬。冠用獺皮,取其游食于水。今即梁漢、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是也。用糝,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盤瓠,其俗至今。故世稱「赤髀,橫裙,盤瓠子孫。」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