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35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35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35頁

朗讀:

燕泉,都憲何孟春號。何,郴州人,又自敘為吾邑人。又其側,有「此處不可不飲」,為升庵筆,升庵,楊太史慎號。而刻不佳,不若中洞。門右有「此處不可不醉」,為冷然筆,刻法精妙,遂覺後來者居上。又「聽泉」二字上,刻醒石詩一絶,標曰「姜思睿」,而醒石上亦刻之,標曰「譜明」。譜明不知何人,一詩二標,豈譜明即姜之字耶?

此處泉石幽倩,洞壑玲瓏,真考槃賢者隱居深谷之勝地,惜無一人棲止。


  

大洞之左,穹崖南盡,復有一洞,見煙自中出,亟入之。其洞狹而深,洞門一柱中懸,界為二竅,有儸儸囚發赤身,織草履于中,煙即其所炊也。洞南崖盡,即前南來之塢,下而再上處也。

時顧仆留待北洞,余復循崖沿眺而北。北洞之右,崖復北盡,遂躡坡東上,仍出崖端南來大道。半裡,有庵當路左,下瞰西崖下,廬舍駢集,即溫泉在是矣。庵北又有一亭,高綴東峰之半,其額曰「冷然」。當溫泉之上,標以禦風之名,楊君可謂冷暖自知矣。由亭前躡石西下,石骨棱厲。余愛其石,攀之下墜,則溫池在焉。池匯于石崖下,東倚崖石,西去螳川數十步。

池之南,有室三楹,北臨池上。

池分內外,外固清瑩,內更澄澈,而浴者多就外池。內池中有石,高下不一,俱沉水中,其色如綠玉,映水光艷燁然。

余所見溫泉,滇南最多,此水實為第一。池室後,當東崖之上,有佛閣三楹,額曰「暖照」,南坡之上,有官宇三楹,額曰「振衣千仞」。皆為土人鎖鑰,不得入。

余浴既,散步西街,見賣漿及柿者,以浴熱買柿啖之。

因問知虛明之南,尚有雲濤洞,川之西岸,曹溪寺旁,有聖水,相去三里,皆反在其南,可溯螳川而游也。蓋溫池之西濱螳川東岸,夾廬成衢,隨之面北,百里而達富民。川東岸山最高者為筆架峰,即在溫池東北,《志》所謂岱晟山也;川西岸山最高者為龍山,曹溪在其東隴之半,《志》所謂蔥山也。二山夾螳川而北流,而蔥山則老脊之東盤者矣。

余時抵川上,欲先覓曹溪聖水,而渡舟在川西岸,候之不至,遂南半裡,過虛明諸洞下。南抵崖處,坡曲為塢,宜仍循川岸而南,以無路,遂上昔來大路隅,由小岐盤西崖而南。亦再下再上,一里半,有一村在坡南,是為沈家莊。老婦指雲濤洞尚在南坡外。又南涉塢,半裡登坡,路絶而不知洞所在。

西望隔川,有居甚稠,其上有寺,當即曹溪。有村童拾薪川邊,遙呼而問所謂雲濤洞者,其童口傳手指,以川隔皆不能辨。望見南坡之下,有石崖一叢,漫趨之。至其下,仰視石隙,叢竹娟娟,上有朱扉不掩。

登之,則磴道逶迤,軒亭幽寂,余花殘墨,狼藉蹊間,雲牖石床,離披洞口。軒後有洞門下嵌,上有層樓橫跨,皆西向。

先登其樓,樓中供大士諸仙像,香幾燈案,皆以樹根為之,多有奇古者。其南有臥室一楹,米盎即米缸書簏書箱,猶宛然其內,而苔衣蘿網,封埋已久,寂無徑行,不辨其何人所構,何因而廢也。下樓入洞,初入若室一楹,側有一窞dàn,下陷窈黑。其北又裂一門,透裂入,有小竅斜通於外,見竹影竄入,即墮黑而下。南下杳不知其所底,北眺亦有一牖上透,第透處甚微,光不能深燭,以手捫隘,以足投空,時時兩無所著,又時時兩有所礙。既至其底,忽望西南有光燁然,轉一隘,始見其光自西北頂隙透入,其處底亦平,而上復穹焉高盤。

倏然有影掠隙光而過,心異之,呼顧仆,聞應聲正在透光之隙,其所過影即其影也。復轉入暗底,隙隘崖懸,無由著足,然而機關指內部結構漸熟,升躋似易,覺明處之魂悸害怕,不若暗中之膽壯也。再上一層,則上牖微光,亦漸定中生朗,其旁原有細級,宛轉崖間,或頽或整,但初不能見耳。


  

出洞,仍由前軒出扉外,見右崖有石刻一方,外為棘刺結成窠網,遙不能見。余計不能去,竟踐而入之,巾履俱為鈎卸,又以布縛頭護網,始得讀之。乃知是庵為天啟丙寅公元1626州人朱化孚所構。

朱,壬辰進士。

其樓閣軒亭,俱有名額匾,住山僧亦有名有詩,未久而成空谷,遺構徒存,只增慨耳!

既下至川岸,若一航渡之,即西上曹溪。時不得舟,仍北三里至溫泉,就舟而渡,登西岸,溯川南行。望川東虛明崖洞,若即若離,杳然在落花流水之外。南一里,又見川東一崖,排突陣列突出亦如虛明,其下亦有多洞迸裂,門俱西向,有大書其上為「青龍洞」、為「九曲龍宮」者,隔川望之,不覺神往。土人言此二洞甚深,篝火以入,可四五里,但中黑無透明處。此洞即在沈家莊北,余前從虛明沿川岸來,即可得之,誤從其上,行崖端而不知,深為悵悵遺憾而不快;然南之雲濤,北之虛明,既已兩窮遊遍,此洞已去而復得之對涯,亦未為無緣也。又南一里,抵川西村聚。從其後西上山,轉而南,又西上,共一里,遂入曹溪寺。寺門東向,古剎也。余初欲入寺覓聖泉,見殿東西各有巨碑,為楊太史升庵所著,乃拂碑讀之,知寺中有優曇花樹諸勝,因覓紙錄碑,遂不及問水。是晚,炊于僧寮,宿于殿右。

二十七日晨起,寒甚。余先晚止錄一碑,乃殿左者,錄未竟,僧為具餐,乃飯而竟之。有寺中讀書二生,以此碑不能句即斷句,來相問,余為解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