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52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52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52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人踐其上,內削壁而外懸枝,上倒崖而下絶壑,飛百尺之浮桴,俯千仞而無底,亦極奇極險矣。棧西盡,又北上懸梯十餘級,入洞前門。門南向,其穴高三尺五寸,闊二尺,僅容傴僂入。

下丈許,中平,而石砫四環如一室,旁多纖穴,容光外爍,宿火種于中。


  

爇炬由西北隙下,則窅yǎo深遠貌然深陷。

此乃洞之由明而暗處也。下處懸梯三十級,其底開夾而北,仰眺高峻。

梯之下,有小穴伏壁根。

土人云:「透而南出,亦有明室一圍,南向。」則前門之下層,當懸棧之下者也。由夾北入,路西有穴平墜如井,其深不測。

又入其西壁下,有窪穴斜傾西墜。

土人云:「深入下通水穴,可以取水。」然流沙圮瀉,不能着足也。西壁上有奧室圍環中拓,若懸琉璃燈一盞,乃禪室之最閟者。出由其東,又北過一隘,下懸梯三十級,其底甚平曠,石紋粼粼,俱作荔枝盆。其西懸〔乳〕萎蕤wěiruí下垂狀,攀隙而入,如穿雲葉。稍北轉而西上,望見微光前透甚遙,躡沙阪從之,透隘門西出,則赫然大觀,如龍宮峨闕,又南北高穹,光景陸離,耳目閃爍矣。此乃洞之由暗而明處也。其洞內抵西南通偏門,外抵東北通後門,長四十丈,闊十餘丈,高二十餘丈。其上倒垂之柱,千條萬縷,紛紜莫有紀極;其兩旁飛駕之懸台,剜空之卷室,列柱穿崖之榭,排雲透夾之門,上下層疊,割其一臠luán切成塊的肉,即可當他山之全鼎。其內多因其高下架竹為欄,大者十餘丈,小者二、三丈,俱可憩可眺。由東崖躋隘入西南洞底之上層,其內有編竹架菌jūn一種竹的名稱而為廩者,可置谷千鐘十釜為一鐘,合六斛四斗焉。

其上又有龕一圍,置金仙于中,而旁小龕曰慈雲蓮座,乃黃君之母夫人像也。黃母數年前修西方之業拜佛于此,此其退藏之所;而外所編竹欄,則選佛之場;而廩則黃君儲以備不虞者。龕西則偏門之光,自頂射下。此處去後門已遙,而又得斯光相續,遂為不夜之城。

攀峻峽西上,透其門頗隘,即偏門也。

其門西南向,下臨不測,惟見樹杪叢叢出疊石間,岨jū石山懸嶂絶,不辨其處為前山、後山也。龕既窮,仍由故道下,東北趨後門。其門東北向,高二十丈,門以外則兩旁石崖直墜山麓,而為水洞之門;門以內,則洞底中陷,亦直墜山底而通水洞之內。陷處徑尺五,周圍如井。昔人置轆轤于上,引百丈綆下汲,深不啻十倍虎阜。恐人失足,亦編竹護其上,止留二孔以引軸轤,人不敢涉而窺也。井外即門,巨石東西橫峙,高於洞內者五尺,若門之閾yù門檻。由井東踐閾,踞門之中,內觀洞頂,垂龍舞蛟,神物出沒,目眩精搖;外俯洞前,絶壁摶雲,重淵破壑,骨仙神聳。此閾內井外峽,下透水門,亦架空之梁,第勢極崇峻,無從對矚耳。閾東透石隘東北下,磴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緣竅,蹬斷處,亦橫木飛渡。下里半而為百感村。徐子曰:此洞外險中閟,既穿歷窅渺,忽仰透崇宏,兼一山之前後以通奇,匯眾流于壑底而不覺,幽明兩涵,水陸濟美,通之則翻出煙雲,塞之則別成天地。西來第一,無以易此。

百感東岩在百感前門之東。由棧東危崖之端,東緣石痕一縷,數十步而得洞。其門亦南向,門以內不甚深,而高爽窈窕,石有五色氤氳之狀,〔詭裂成形〕。由峽中東入三、四丈,轉而北,有石中峙。逾隘以進,遂昏黑。其中又南北成峽,深十餘丈,底平而上峻;北盡處有巨柱迴環,其外遂通明。躋級北上,有竅東透而欹側,只納天光,不堪出入也。

由竅內轉而北,又連闢為二室:一室中通而外障,乃由內北達者;一室北盡而東向,乃臨深而攬勝者。


  
先由中通之室入,其西隙旁環,俱可為房為榻。其東之外障,亦多零星之穴,懸光引照焉。北透一峽,達于北室,其前遂虛敞高門。門乃東臨絶壁,中有纖筍尖峙于前,北有懸崖倒垂于外,極氤氳之致,其下聞水聲潺潺,則南江之水,北轉而低其下入穴者也,然止聞聲而不見形焉。其內西壁,亦有群乳環為小龕,下皆編竹架欄,亦昔人棲隱者。此洞小而巧,幽爽兼備,為隱真妙境。第中無滴瀝,非由前棧入百感後軸轤取之,則由前梯轉覓澗山前,取道其遙也。

百感下水岩,在百感後門之下,百感村之南。百感有內、外兩村。山從百感洞分兩界,北向迴環,下成深塢,而岩下水透山成江,奔騰曲折而北去。

從上林刁村下右江。

〔村〕界于其中,源長而土沃,中皆腴產。洞在內村之南二百步,其門東北向,高聳而上,即後門也。水自洞出,前匯為廣潭,中溢兩崖,石壁倒插水底。

從潭中浮筏以入,仰洞頂飄渺若雲,孰意乃向之凌跨而下者耶!洞內兩壁排空,商向而入,瀦水甚深。西壁有木梯懸嵌石間,土人指曰:“此即上層軸轤之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