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130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130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130頁

朗讀:

已乃循黃婆岩東麓,且盼且行,〔南抵東南隅,石崿懸峭,片片飛雲綴空。自外崖攀峭石上,歷豎隙,屢出層空,達峰頂,遂盡發其危嵌態。下山,〕轉循南麓,見峭崖穹然,〔石色雄赭。〕下雖有門,內入不深,無從穿扉透室。

乃東由營房在勾漏庵前東南坪上。草房數十間,營共居之,為居停賣漿之所。


  

橫過勾漏庵,抵後峰東南角,(蓋寶圭所托之峰,南面駢立而中連,西立一峰,即庵後清泉岩所倚,東立者與之比肩南向,循峰東麓北行,路左得一東向岩,內頗深,漸縮如牛角。出洞又北,〕有清流一方,淙淙自亂石中流出,其上則草石蒙茸,其下則西南成小溪去,行道者俱從此渡崖,庵與營俱從此取汲,而無問其所從來者。余正欲求其源委,忽一少年至,見之,語從夫曰:「汝輩欲尋洞乎?此其上有二洞,相距數十丈,路為草翳,可探而入也。」又一人曰:“昨未晚,有二人攜犬自東來者,虎自崖上躍下攫犬去。

虎穴賓客不可往。“余不顧,亟挾夫與寄宿者攀棘踐刺上躋,覓之深蔓中,則洞門果穹然東向,但外為蔓擁石蔽,無從即見耳。人洞門,即隤tuí然下墜。俯瞰之,則有溪〔自北而南〕貫其底,水聲潺渓yuán,崖勢峻削,非攀緣可下,四矚其上,南崖有墜而未盡者,片石懸空,若棧道架壁,闊不盈咫,而長竟墜處直達西崖,但棧中有二柱駢立,若樹柵斷路者。

而外一柱已為人截去,止下存尺餘,可跨而過。

但其處益狹,以雙手握內柱,而盤越外柱,臨深越險,莫此為甚。過棧達西崖,已與洞門隔溪相向。乃明炬四燭:崖之下,深墜與外崖同,崖之上,內入則垂乳列柱,回錯開閤合,〔疏欞窈窕,〕忽環而為璇室,忽透而為曲榭,中藏之秘,難以言罄。乃出崖臨溪,從深墜處溜險投空而下,遂抵溪中。

〔仰視洞頂高穹,延照內映,側棧凌虛,尤增飄渺。〕水深不及膝,南從崖下湧來,北從崖下墜去。

〔即由此東出,為亂石泉源也。〕余於是從南崖下溯流入。其穴甚低,垂覆水面,相距止尺。從夫暨寄宿者恐炬為水濕,內深莫辨,共阻莫入。余賈勇溯流,沖沫過顙sǎng額頭。

南入數丈,望前有流光熠熠,余喜,更透一洞,益高聲呼二從人,雖伏水礙石,匍匐垂首,而瞻前顧後,火光與天光交通旁映,益前入不停。又南數丈,有洞穹然東西橫貫,其上東闢而為外門,其內西入而成巨壑,〔門高聳與前所入門等勢。〕時二人已至,乃令其以炬更前。於是西向溯流,洞愈崇宏,流愈深闊。又數丈,有石砥中流。登石內望,洞闢如廣廈,淵水四際其下,以杖測水,不竟其底,以炬燭洞,洞甚深黑,〔不知更幾轉,得抵寶圭南穴前所望深墜處也。〕乃自砥石返步隨流;仍抵東闢外門之下。

二從者將垂首橫炬,匍匐向低穴北入。余止之曰:「此門雖峻,與〔先〕所入者無異。若傴僂下涉而就所入之門,不若攀空躋危,竟登此門為便。」二從者曰:「門外不通,奈何?」余曰:「門以外總不出此山,即所入之門,其外豈坦途哉?」遂攀崖先登,二人亦棄炬從之,乃出洞口。

〔門亦東向,與所入門比肩,特翳于突石連曼,遂相顧不見。〕循左崖平行,還眺門上,又上闢一層,若懸閣當空,然無級以登。

〔蓋北洞奧室內羅,此洞外綴層樓,所異者此耳。〕於是北轉一曲,至前汲泉之穴,從容濯足,候從者至,〔遂一以北洞上登法而下。崖半石隙蔓影中,彷彿並北洞見之,迨極下仰眺,仍茫然失所睹矣。〕亟自東南山角轉過營房,共一里,入勾漏庵,大雨如注。是日,先西覓玉虛、玉田諸洞而不得,既而東得此二洞,尤為奇絶。然此洞非異人忽指,則跬步之間,亦交臂而過,安知西峰大字岩之側無棘霾蔓鎖者?


  
安得峰峰手摩足抉,如黃婆岩東南諸峭石也耶!

初二日晨餐後,令從夫隨道者西向北流市蔬米于城,余獨憩庵中。先是,寄宿者夜避蚊不知何往,至是至,曰:「已詢得獨勝岩在縣北。」余知在縣北者或新開他岩,必非獨勝,而庵中無人,不能與即去,姑辭明日,而此人遂去不復來。

既午,從夫以蔬米返,余急令其具餐,將攜硯載筆往錄寶圭洞中遺詩。忽道者馳至,曰:「兵道將至,恐治餐庵中。」欲攜余囊暫入所棲處。余不顧,竟趨寶圭。甫出庵,而使者旗旄至矣,非所轄鬱林道,乃廉州海北道也。乃漳浦張國徑印梁,余昔在甘棠驛同黃石齋曾會之。茲駐廉州。時軍門熊文燦代荊溪盧象叔總督中州,追捕流寇,張往送之,回轅過此,故欲為勾漏游。

余隱牆西,俟其入庵,即趨錄洞詩。錄未半而彼已至洞,余趨避于北岐疊閣之上。回憶《梧志》所紀西小室,洞朗外矚,自然石榻,平輔疊架,可眠可踞,與東洞對,正如兩掖,其景宛然。彼入南穴,亦抵水而返;余石臥片時,聽洞中人倏寂倏喧,亦一異趣。張出南穴,亦北趨偏門下,終不能攀上層而登,與縣官嘖嘖稱奇指盼,而不知有人臥其中也。俟其去,仍出錄諸詩。詩俱代,只有一宋碑而不佳,蓋為兵燹xiǎn戰火蕩淨也。錄甫畢,日銜西山,乃返于庵。

初三日飯勾漏,即東北行。由營房轉山之東南角,過透石東出之泉,徑草坡而行。五里,越一坡,有塘衍水環浸山谷。渡橋,又二里,堰塘愈大,石峰至此東盡,其北有尖峰兀立若獨秀焉。山北隙中露大容,蜿蜒若列屏。又東十里,有水自西北容山來,東南入綉江,為容、鬱分界,名洛桑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