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22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徐霞客遊記

第22頁 / 共338頁。

 大小:

 第22頁

朗讀:

二十七日溯赤溪行。久之,舍赤溪,溯澄溪。共二十里,渡坑源上下橋,登馬山嶺。轉上轉高,霧亦轉重,正如昨登大泄嶺時也。五里,透穿過其巔,為寧洋界。下五里,飯于嶺頭。時旭日將中,萬峰若引鏡照面。回望上嶺,已不可睹,而下方眾岫駢列,無不獻形履下。蓋馬山絶頂,峰巒自相虧蔽,至此始廓然為南標。詢之土人,寧洋未設縣時,此猶屬永安;今則嶺北水俱北者屬延平,嶺南水俱南者屬漳州。

隨山奠川,固當如此建置也。其地南去寧洋三十里,西為本郡之龍岩,東為延平之大田雲。下山十里,始從坑行。渡溪橋而南,大溪遂東去。


  

逾嶺,復隨西來小溪南行,二十里,抵寧洋東郭。

繞城北而西,則前大溪經城南來,恰與小溪會,始勝舟。

二十八日將南下,傳盜警,舟不發者兩日。

四月初一日平明,舟始前,溪從山峽中懸流南下。十餘里,一峰突而西,橫絶溪間,水避而西,復從東折,勢如建瓴意即水勢忽而暢,曰石嘴灘。亂石叢立,中開一門,僅容舟。

舟從門墜,高下丈餘,餘勢屈曲,復高下數丈,較之黯淡諸灘,大小雖殊懸,險更倍之也。

眾舟至此,俱鱗次以下。每下一舟,舟中人登岸,共以纜前後倒曳之,須時乃放。過此,山峽危逼,復嶂插天,曲折破壁而下,真如劈翠穿雲也。三十里,過館頭,為漳平界。

一峰又東突,流復環東西折,曰溜水灘。峰連嶂合,飛濤一縷,直舟從雲漢,身挾龍湫矣。

已而山勢少開,二十餘里,為石壁灘。

其石自南而突,與流相扼,流不為卻,搗擊之勢,險與石嘴、溜水而三也。下此,有溪自東北來合;再下,夾溪復至東北來合,溪流遂大,勢亦平。又東二十里,則漳平縣也。

寧洋之溪,懸溜迅急,十倍建溪。

蓋浦城至閩安入海,八百餘里,寧洋至海澄入海,止三百餘里,程愈迫則流愈急。

況梨嶺下至延平,不及五百里,而延平上至馬嶺,不及四百而峻,是二嶺之高伯仲也。其高既均,而入海則減,雷轟入地之險,宜詠于此。

初二日下華封舟。行數里,山勢復合,重灘疊溜,若建溪之太平、黯淡者,不勝數也。六十里,抵華封,北溪至此皆從石脊懸瀉,舟楫不能過,遂舍舟逾嶺。凡水惟濫觴發源之始,不能浮槎竹筏,若既通,而下流反阻者,止黃河之三門集津,舟不能上下。然漢、唐輓漕水道,纜跡猶存;未若華封,自古及今,竟無問津之時。擬沿流窮其險處,而居人惟知逾嶺,無能為導。

初三日登嶺,十里至嶺巔,則溪水復自西來,下循山麓,俯瞰只一衣帶水耳。又五里,則隤墜落然直下,又二里,抵溪。舟行八十里,至西溪。西南陸行三十里,即漳郡;順流東南二十里,為江東渡,乃興、泉東來驛道也;又順流六十里,則出海澄入海焉。

初四日輿行二十里,入漳之北門。訪叔司理,則署印南靖,去郡三十里。遂雨中出南門,下夜船往南靖。

初五日曉達南靖,以溯流迂曲也。溪自南平來,到南靖六十里,勢于西溪同其浩蕩,經漳郡南門,亦至海澄入海。

不知漳之得名,兩溪誰執牛耳也?

閩游日記後

此則為後記

庚午1630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擬是年暫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絡繹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啟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錢唐即錢塘,今錢唐江,波平不穀hú原意指有縐紋的紗,即處只作「皺」,如履平地。

二十八日至龍游,覓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樹潭。

三十日過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陸。循溪覓勝,得石崖于北渚。崖臨回瀾,澄潭漱其址,隙綴茂樹,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態。

僧結檻依之,頗覺幽勝。


  
余踞坐石上,有劉對予者,一見如故,因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詭,探幽之屐,不可不一過。」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見。先擬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沒有成功。越山坑嶺,宿于寶安橋。

初二日登仙霞,越小竿嶺,近霧已收,惟遠峰漫不可見。又十里,飯于二十八都。其地東南有浮蓋山,跨浙、閩、江西三省衢、處、信、寧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嶺間,為諸峰冠。楓嶺西垂,畢嶺東障,梨嶺則其南案也;怪石拿雲,飛霞削翠。余每南過小竿,北逾梨嶺,遙瞻丰采,輒為神往。

既飯,興不能遏止,遍詢登山道。

一牧人言:「由丹楓嶺而止,為大道而遠;由二十八都溪橋之左越嶺,經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余聞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趨之,況其近也!遂越橋南行數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嶺。三里下嶺,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轉入南塢,即浮蓋山北麓村也。分溪錯嶺,竹木清幽,裡號金竹雲。

度木橋,由業紙者籬門入,取小級而登。

初皆田畦高疊,漸漸直躋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羅,松竹與石爭隙。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後山絶頂,巒石甚奇。庵之右岡環轉而左,為裡山庵。由裡山越高岡兩重,轉下山之陽,則大寺也。右有梨尖頂,左有石龍洞,前瞰梨嶺,可俯而挾矣。

余乃從其右,二里,憩裡山庵。

裡山至大寺約七里,路小而峻。

先躋一岡,約二里,岡勢北垂。越其東,塢下水皆東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岡,循其左而上,是謂獅峰。霧重路塞,舍之。

逾岡西下,復轉南上,二里,又越一岡,其左亦可上獅峰,右即可登龍洞頂。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