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東渡記 - 224 / 240
古典小說類 / 方汝浩 / 本書目錄
  

東渡記

第224頁 / 共240頁。

 大小:

 第224頁

朗讀:

話說這人思想逾牆姦淫,空入夢幻。他的游神被化善警戒一番,醒來正驚疑嗟嘆。化善乃變了一個僧人,走入屋內。這人正是心思不遂,被夢中這一宗懊惱,見了僧人進屋,沒好心情,道:「和尚,別處化緣要佈施去,我家不便齋僧。」化善道:「齋僧佈施,是一種功果,保佑施主所謀遂意,好事稱心。」此人聽得說好事稱心,乃轉過笑臉兒來,問道:「長老,比如我要謀宗好事,齋了你,佈施了你,卻是你有甚妙法能使我心遂?卻是種在哪裡待後稱心?」化善道:「我僧家有三樣功果:一樣是現在功果,一樣是積下功果,一樣是望空功果。」此人問道:「怎叫做望空功果?」化善道:「有一等混帳僧人,心裡要化你佈施,口裡許着你遂意稱心,卻不知在哪裡,叫你望空歡喜。這叫做望空功果。」此人又問:「怎叫做積下功果?」化善道:「有一等德行的僧人,受了你佈施,冥冥作福,將來受用。這叫做積下功果。」此人又問現在功果。化善道:「這宗功果,卻是施主有甚謀求,不得遂意,做夢顛倒,若肯佈施了僧人,那僧人若是個有道行的,便叫你眼下遂心。」此人聽得,乃請化善入堂坐下,說道:「師父,這現在功果你可會做?」化善道:「正是小僧會做。但不知施主有何事謀求要遂,我小僧一一包管你遂心。」此人乃悄悄附耳,說道:「師父,我是要謀求一宗婚姻喜事。若是師父包管我個現在功果,定以大佈施齋你。」化善聽了,道:「婚姻,人道之常,世間好事,包管成就。只是有一件,這其中卻有邪正兩分。若是行財下聘,郎才女貌,門當戶對,卻為媒妁不善調停,六禮有些不備,我僧家與人許個願,求個神,多管你成;若是私相調引,暗約佳期,指望鑽穴隙相窺,逾垣相處,這卻是邪謀,我僧不但包管不得,卻也最惡這情。」此人道:「為何惡他?」化善道:「僧家但惡他立心不正,還可憐他自投惡門。

明有王法,幽有鬼神,報應昭彰,憐他個迷而不悟。施主,我小僧也有幾分道行,方纔也知你思慮傷了些心術,耗了些精神。莫說夢幻不靈,卻也有一場懊惱。你若不改邪歸正,這心術壞處,就生出一種患害事來。」此人聽了,笑道:「闇昧小節目,哪裡就有甚麼患害?」化善道:「施主,你若不信,你看門外,就有你的樣子來了。」此人乃出門觀望,卻是兩個使者,一個假裝着犯奸之人,一個扮做捉拿之役,說道:「奉官長法令,把這姦淫罪惡示眾。村鄉人等,莫要像他壞了行止,受這法度。」此人見了,忙入屋內,向僧人說道:「師父真是神人,怎便知我夢寐,卻又指我見此惡孽。


  

小子實有一種姦淫邪想,願在師父前懺悔。但問師父在哪寺院出家?小人還來求度 。」化善道:「我在顯靈廟裡出家。」說罷,不辭而去。

走到廟裡,卻不知高僧已離廟前行。他也不問廟祝,也不在廟中,乃遠入林谷之中逍遙,方知人道行善之樂。後有說狼心一正,也知積此善功,可以人心不歸於善?因賦七言八句,說道:

世間何事最為樂,惟有存心善一着。

善能感動鬼與神,善能交契仙同佛;

善能享福保長生,善能家室常和合。

為人何苦不如狼,昧卻善心專肆惡。

話表祖師師徒離了顯靈廟,正才行了十餘裡,只見後邊許多善信人等趕來,說道:「眾位師父正在地方度脫眾生,為何未盡有情,便棄眾而去?且師父們未來時,孽怪在大家小戶村裡閙吵。如今既去時,冤愆尚爾未盡消除。望師父們再留住幾日,把未盡的冤愆消滅。」道副聽了,道:「我等未來,果是孽怪無端,誰叫你習俗淹女?我等已去,料是孽怪歸正,警戒無義,消滅冤愆。

但願列位莫慮冤愆怪孽,只要永守善行,篤信善功,自然長保無怪。」眾人聽了,辭謝而退。時值春和,師徒在道,但見:

四野芳菲物色榮,遊蜂浪蝶閙花叢。


  
山青水綠描佳景,日暖風和見化工。

鳥喚深林人不見,客行芳草興偏濃。

惟有山僧心把定,良時不染道眸中。

祖師師徒正才由大路前行,只見到了一村落人家門前,彩幡擺列,門對兩鋪,屋內鼓鉢聲喧,卻是許多僧眾做齋修善事。祖師問眾弟子說:「人家卻是一個善門,雖然是個燈燭道場,卻勝如花費無益之鈔,墮入淫慾之愆。」道副答道:「齋主卻也虔誠。」尼總持道:「師兄,你如何知齋主虔誠?」道副說:「若非虔誠,怎感動得吾師來此?我等到來,也當隨緣一遇。」乃稟命師尊,暫停雲步。祖師道:「隨喜一遇,固也是出家人行所住處。只是我于智光中,已知汝等又要耗一番精力,總是吾演化中一情識耳。」師徒走近門前,只見門內飛走出幾個善信與僧人,忙忙問道:「老師父們可是從國度中來的麼?」道副師答道:「我等正是從國度中來的。」善通道:「聞說高僧演化本國,度脫眾生,一路前來,在庵廟寺觀參禪打坐,也不知度脫多少僧尼道俗。我等修齋建會,正乃恭迎高僧降臨,瞻仰些道力。不知列位師父曾聽得高僧住在何處?或是行在路中?」道副道:「就是我等四個師弟子。」善通道:「我等聞知高僧到處,香幡迎送,怎麼只師父們四位?」祖師笑道:「四位還多了三個。」只這一句,道副等已知師意不欲多隨,但見性明心之理雖知,而超凡入聖之道未悟,怎肯舍離師尊,只得隨師周流演化。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