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東渡記 - 103 / 240
古典小說類 / 方汝浩 / 本書目錄
  

東渡記

第103頁 / 共240頁。

 大小:

 第103頁

朗讀:

帶笑不笑,是見了性,尚未盡明了心;帶愁不愁,是化飯不着便餓了,這不有身何害!狐妖變的是個青年士人,只得伶伶俐俐上前說話。他不向那笑和尚開口,專向那愁容苦臉的問道:「師父莫非是東行演化的麼?」那愁和尚沒心沒緒,見二士又不似個打齋佈施的,便隨口答應道:「東行東行,演化演化。」狐妖又問:「在萬聖寺中,聞知度脫了向家父子、鬱氏兒男,是列位師父麼?」愁和尚隨口應道:「正是,正是。」狐妖乃問道:「聞知師父們七情已斷,六慾已除。

如今卻愁眉不展,面帶憂容,有何未斷未除?」愁和尚只是隨口答應。妖狐乃向陶情說道:「人言高僧不言東度,果然不虛。只他這一任外來轉變,只以無心答應,便果是高僧。」陶情道:「真假難測,如今裝樣的不少。


  

已觀其貌,當試其心。內外若一,便是真實。」狐妖道:「也說得是。」乃向眾和尚說道:「小子二人住居不遠,卻是父子相交,忘年為友。

只因今歲多收了幾斛麥,想起人生在世,滿目皆是空花,惟有善事,乃為實地。善事不越廣種福田,我想種福田,只有齋僧佈施,是一宗實事。今特到庵要齋些僧眾。」那-眾客僧聽了,笑的也不笑,愁的也不愁,一齊問道:「二位施主原來是要齋僧佈施的,卻也是作福無量,享福無窮。

且請方纔說父子之交,忘年為友,小僧們只道二位長幼不等,乃今說是交情朋友,怎麼叫做父子之交、忘年為友?」狐妖道:「這位朋友曾與我先人為友,故叫做父子之交。我今年方二旬,他已六十餘春,兩相契合不疑,所以叫做忘年為友。」那笑和尚笑着又問道:「我僧家卻也有個道友,不知二友之外可有甚好友?」狐妖道:「多着哩!」卻是何友,下回自曉。

第四十四回  取水不傷蟲蟻命 食饃作怪老僧貪

狐妖乃說道:朋友乃五倫之一,你聽我道:

人與人同一類,往來便有交情。益友損友六般名,但把勝吾友敬。

狐妖說罷,笑和尚道:「朋友之交果多。」愁和尚道:「多也,少也!我們餓着肚子,這時哪個朋友齋你,送些佈施與你?」狐妖聽了道:「我原意來齋僧,你們問我朋友,方纔答應。」愁和尚道:「施主是隻齋我等見在,還是大眾俱齋?可外有襯錢?」狐妖道:「大眾也齋,見在也齋,襯錢也有。」愁和尚聽了,便笑起來,說道:「施主,這善事只是一次,卻是長遠而齋?」狐妖道:「今歲盡着收的幾斛麥,若是年歲有餘收成,依舊齋僧。」愁和尚道:「好善心,好善行!只是和尚今日化齋不出,腹饑之甚。二位施主方便,且佈施些錢鈔,買幾個饃饃充饑,便是一般功德。」狐妖聽了,與陶情說道:「人言演化高僧因類普度,怎麼我們講說朋友之交、損益不等,他不藉此開發些道理,只是說腹饑要饃饃吃?」陶情道:「高僧妙用不同,莫不是隨你口,試你心?你沒個忠誠的問,他便沒個正經的答。」狐妖道:「高僧高道點化世人,多有裝瘋作痴,隨口諢話,其中卻暗藏著至大至深禪機妙理,要人自悟。」陶情道:「雖然遇著這樣和尚,他試我,我也試他。」狐妖道:「這是自己先存個不信心去待僧家。」陶情道:「你是何人我是誰?一心要阻攔和尚,卻如何講細微曲折?」狐妖笑道:「我原是個聽人指教的。」乃地下拾了兩塊土泥,叫聲:「變!」卻變了兩個大饃饃。

那愁和尚見施主袖內拿出饃饃來,乃笑道:「好施主。」便忙來手搶,那笑和尚中一個也來搶。愁和尚嗔道:「你是化緣得齋,肚飽的,且讓我吃罷。」那笑和尚雖難讓,狐妖見他面色卻變,乃暗笑道:「他說也有個道友,怎麼見一個饃饃便動了面色?」這愁和尚拿着兩個饃饃,也不管冷熱,幾口吞下,哪裡知道是邪妖詭計?兩個土泥入腹便作怪起來,疼痛吆喝,聲聞于外。


  

狐妖與陶情笑倒,說道:「演化高僧,原來是假的,阻他何難?」兩個正在庵中弄術兒耍和尚,不防祖師師徒一路行來,見遠遠一座庵堂:

青松隱隱,白石堆堆。青松隱處見雕檐,白石堆中藏小徑。高出雲中的是鐘樓佛殿,流來澗內的是綠水青萍。往來不見一人行,遠望但聞多鳥噪。

祖師見道:「上一座小石橋,便在橋上少憩。”三弟子依欄傍立。師徒正講幾何見性明心道理,祖師只見橋下清流可飲,乃命道育持鉢汲水。道育下得石橋,見那水中蟲蟻雜集,乃循着溝澮而走,說道:「水雖清流,蟲蛭游中,不但不潔,且恐驚傷生命。」乃循流到那潔淨去處取來獻師。道育正舉此念,卻說阿羅尊者隨處顯靈,第八位尊者以一法試道育。他卻為何?只因狐妖以幻法弄愁和尚,為釋門護道,故試道育禪心,因扶演化,乃于水溝傍地,忽然見一人,捧着一個盤子,中有錢鈔數貫,見了道育乃說道:「師父,小子是村間人,為父母災疾,許下齋僧佈施。願以這幾貫寶鈔敬僧,祈保父母。」道育道:「雖是你為父母孝心,只是我僧家遇緣化齋,這錢鈔無處使用。」那人道:「師父說的何話?出家人哪個不貪幾貫鈔?防天陰、備饑餓,就是破了偏衫,也要錢買。」道育笑道:「補破衲是我僧家本願,有齋供何必要錢?善人,你只知佈施我僧家這錢鈔,你哪裡知道替我僧家生過孽?世人囂囂,只為財利,見了錢鈔,必起貪心。我僧家受了你的,必要藏收在身邊,或是密貯在囊廂,是我先生個防人貪盜心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