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272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272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272頁

朗讀:

他是第一次入覲。在陝西官屬閒談中,聽到過一些官闈秘聞,現在一旦真的見到傳說中的這些人,又激動又好奇。他一邊行三跪九叩覲見之禮,一邊偷眼打量,見康熙腳蹬青緞皂靴,身着醬色絲棉袍,外罩石青金龍褂,渾身上下不帶絲毫珠光寶氣,頎身玉立,風度嫻雅。

康熙見王輔臣不住地瞟自己,笑道:「王將軍,請起來講話!」


  

「喳!」王輔臣響亮地答應一聲立起身。

「好一表人才!久聞將軍熊臂虎腰,果然名不虛傳!”康熙一邊稱讚,一邊溫和地問道:“你是什麼出身!」

問到出身,王輔臣身子冷不丁一顫,急忙叩頭答道:「臣祖輩微賤,乃是庫兵出身。」

庫兵出身的人是富而賤,雖然有錢,卻無人瞧得起。因為庫銀重地,為防盜竊,入出之人都要剝下衣服驗過,方可準行。當時庫兵俸銀有限,無法養家餬口,便只好從小就用石頭、蒜杵等硬物將肛門漸漸撐大,待到出庫時,將銀塊偷偷塞入肛門中夾帶出去。這種情況,早已是人人皆知的不是秘密的秘密。

對自己的身世,王輔臣諱莫如深,一直視為奇恥大辱,終日為自己的無法事先選擇而懊惱。但皇帝此時垂詢又不得不如實作答,所以「庫兵」二字剛出口,眼眶中已浸滿淚水,聲音也明顯地有些哽咽。

康熙也頗覺意外,怔了一下長嘆道:「朕倒不知你出身微賤如此。”接着又提高了嗓門慷慨說道:“自古偉丈夫列英雄比卿出身寒賤的多的是!大丈夫患在事業不立,其餘均不足道哉——張萬強!」

「奴才在!」

「立傳朕旨給內務府,王輔臣舉家脫籍抬旗,改隷——”康熙沉吟片刻,覺得既做人情,就不如做得大些,俗語不是常說,殺人須見面,救人要救徹嗎?於是斷然說道:“漢軍正紅旗!」

「喳!」大太監就地打個千,轉身退出。

王輔臣聽罷皇上如此言語,早已感動得淚流滿面,要不是君前不能失禮,就要放聲痛哭了,眼下只能一個勁地飲泣叩頭。

「你要好自為之,”康熙沉着他說道,「朕本想把你留京述職,朝夕可以相見,但平涼重地,離不開像你這樣有能有為的大將,換了別人,朕還不放心。現在西邊、南邊的麻煩事很多,朝廷更要倚重你馬鷂子呢!」 這話在一般人聽起來,很是稀鬆平常,但王輔臣一聽到「兩邊」兩字簡直如聽炸雷轟鳴不絶。他早期追隨洪承疇南征,待到江、浙平定之後,便改為平西王吳三桂節制。吳三桂對待自己可謂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比對自己子侄輩還要好,即便調至平涼以來,吳三桂每年還要接濟他數萬兩銀子,所以康熙此時說出這番話,自然是有所指的。

敲鑼敲邊,聽鼓聽音,王輔臣當然也是心領神會,這是在逼着自己表示態度,忙叩頭說道:“皇上委臣以轉閫,寄臣以腹心,待臣大恩如天高海深,上及臣列祖,下被臣子孫,臣若忘恩負義,不但受世人唾罵,就連祖宗也有所不齒!請主上放心,倘若西方、南方發生變故,臣即使赴湯蹈火、肝腦塗地,也不辜負聖恩,令主上失望!」


  
「將軍言之過重了,朕並不是對誰有所疑心,而為江山社稷着想。」康熙雙目閃爍放光,顯然有點激動,只有此時才能看出他那與年齡不相稱的老練與成熟,「朕實在捨不得你這樣的人才遠離京城在邊陲吃苦,」一邊說著,一邊從座後拿出一對長約四尺的銀製蟠龍豹尾槍,掂了一掂,旋即又將一支放回原處,轉過身來,走到王輔臣跟前,加重語氣神色莊重的說道:「這對槍原是先帝賜與朕防身的,每次出行朕都要把它們擺列在駕前——你是先帝的遺臣,賜別的東西都不為貴,惟獨這對槍朕一向視為珍寶,將軍把這支槍拿去,帶到平涼之地,便是見槍如見朕;朕自是留下另一支放在身邊,見槍如見卿——」話沒說完,雙眼濕潤,豆大的淚珠滾下沾濕衣襟,康熙被自己的肺腑之言感動了。

「聖恩隆重!”王輔臣激動得面色蒼白,雙唇抽搐,嗚咽不止,“奴才承蒙皇上如此錯愛,誓以皇上馬首是瞻,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王輔臣顫抖着雙手接過豹尾槍,辭別康熙緩步退出乾清宮,剛出宮門,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激之情,掩面放聲痛哭……

康熙賜槍馬鷂子,其目的自然是為削弱三藩的努力,爭取更多的同盟軍,吳三桂心裡自是再明白不過,為了再度控制住王輔臣,奠定未來的反清業,他特地奏明朝廷擢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得到朝廷批覆後,親自邀來王輔臣為其賀喜。離別臨行之日,吳三桂又親自為其牽馬墜蹬,延送十里,並執其手涕泣道:「至平涼後,不要忘了雲南還有老夫尚在。我知道你家貧人多,所得俸祿難資其用,現僅以幣銀二萬兩相贈,聊表寸心!」

說完令人將幣銀呈上。王輔臣照樣是淚下沾襟,吳三桂如此知心,他又怎能知道是為了讓他日後舉兵響應呢?他與吳三桂灑淚告別回歸平涼後,信使往來不斷,還曾經暗地裡為吳三桂套購數千馬匹,為吳三桂辦了不少事。

由此看來,康熙皇帝和平西王吳三桂都挖空心思來挖對方的牆根,千方百計爭取拉籠王輔臣這員虎將進入己方陣營,而此時的王輔臣感恩于對立的雙方,可謂首鼠兩端,難以兩全,最終導致長安城受吳三桂的謀士汪士榮的威逼利誘,起兵發難,與叛亂後的吳三桂成犄角之勢,給清軍的平叛工作,造成被動的局面。愈近戰爭後期,王輔臣愈覺得和吳三桂相比,康熙才真正算得一位明主,再聯想到皇帝的恩寵,贈送豹尾槍,遂率兵返正,從而加速了吳藩覆滅的進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