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271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271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271頁

朗讀:

王輔臣屢立戰功,拜為從軍將,他不但有勇有謀,還善於操練軍隊。清軍入侵中原的過程中,平日只知欺男霸女,作威作福慣了的明朝腐敗軍隊,哪裡是剽騎善射、精鋭異常訓練有素的滿州八旗兵的對手,一觸即潰,丟城失地,望風而逃,清軍大舉南下,直入無人之境。

然而,清軍在圍攻大同時,卻受到意料不到的重創。圖海統率的十萬精兵圍城,而城裡只有王輔臣率領的三千騎兵和為數不多的步兵,雙方相持不下,曠日持久竟僵持半年之久。


  

四面八方都是清軍,並且每日都有援軍派來,糧餉接濟,而城內缺衣少糧,弓箭短缺,一些富商大戶趁機哄抬米價,人們只好把戰馬殺了充饑,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不時有人倒斃。然而,在清軍攻城最激烈的日子裡,王輔臣親率衛兵,仗劍城頭,笑顧左右將士曰:「大丈夫死生之事如過眼雲爾,何懼之有?」激勵三軍,奮勇殺敵。

最後,見攻城不下,清軍調來重炮轟擊,城牆被打開數道缺口,清兵鼓聲震天,人如潮湧,衝向城內。王輔臣咆哮一聲,「殺!」兩腿一夾,身下的坐騎便旋風般衝向敵群,手裡一桿大刀舞得風響,直衝得清軍人仰馬翻,殺得渾身是血,帶領着剩餘士卒突圍而去……

所以,每當提起「馬鷂子」及其軍隊,連驕橫放縱的清兵將領,也不禁豎起大拇指,讚歎不絶。

後來,被大勢所趨,王輔臣不得已歸降了清朝。清廷知其驍勇,是一員難得的武將,遂對其恩禮有加,清朝開國皇帝曾于北京詔見之,加以褒獎。後來他備受經略洪承疇的青睞,隨其南征,戰功顯赫,名聲俱增,很快便引起吳三桂的注意。

吳三桂以武將出身,對軍隊自有一番特別的感情,尤其對於驍健的著名的武將,更是愛惜如命。他早就風聞「馬鷂子」的大名,很想將這員難得的虎將,招羅過來置於自己的麾下,壯大己方實力,可是又深知其感恩于清廷和曾經栽培過他的洪承疇,不下大血本和深功夫,欲爭取這樣的人歸至藩下,的確實非易事。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又不死心。

不達目的不罷休。在招賢納士、籠絡人才方面,吳三桂可謂一代宗師。他以各方面對王輔臣展開攻心戰術。當王輔臣為自己戰功卓著卻得不到擢升,而感到苦惱時,他親自上書朝廷,例數其戰績,為王輔臣求職,終為之請得援剿右鎮總兵官的軍銜;當王輔臣偶然吐露思鄉之情時,他便以轉遞軍報為由,託故讓其順路省親,且假期不限;當王輔臣因整日操練軍馬,軍務繁忙顧不上料理生活時,他又不失時機地送去美衣、佳餚和漂亮的歌姬,別人敬獻的較好的器用,他不肯獨自受用,定與輔臣共享……可以說,吳三桂這種禮賢下士、愛才借才的精神,也頗為今人所罕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王輔臣也不是死傻瓜,見到吳三桂以一個王爺的身份,降尊屈辱,如此善待自己,內心自然感激不已,兩人自此交往更深,感情愈加親密。

隨着接觸增多,彼此瞭解也愈深刻。其間一件小事,使王輔臣更覺王爺的寬宏大度,令尋常之人難以企及,倍感吳三桂之恩。

那是康熙六年公元1667,王輔臣受命進征烏撒,他在王屏藩、馬一貴和張建勛三個總兵的密切配合下,接連攻克堡塞,出征相當順利。領兵諸將為慶賀連戰連捷,遂在總兵馬一貴帳中擺下酒宴,開懷暢飲。此處荒涼偏僻,既無山珍海味,也無陳酒佳釀,只是諸將心情亢奮,推杯換盞,不覺已有幾分醉意。正當諸將放下酒杯,端起飯碗時,不料王輔臣飯中有一隻死蒼蠅,王輔臣想也沒想,舉起筷子打算把蒼蠅挾出去完事。

緊挨着的王總兵卻大聲嚷了起來:「飯裡有蒼蠅。」

王輔臣不是沒有看見那只蒼蠅,他本想趁人不注意,悄悄扒掉蒼蠅就算了,不願因小事一樁,而大事張揚。

誰知這王總兵已然發現了蒼蠅,且素日喜歡嬉閙,見此情景玩心大開,便打趣道:「將軍若能吃下這只蒼蠅,我願以身佩寶劍相贈。」


  
王輔臣乃沙場宿將,素常恃功而傲,何況此時正當醉意,哪裡受這等挑逗,「咱們都是死人堆裡鑽出來的人,什麼沒吃過,窮講究個啥?」說著便扔下筷子,用手捧到嘴邊。

旁邊兩位總兵覺得這個愛惡作劇的王一貴也實在太過份了,便勸道,「王總兵吃多了酒……」話沒說完,只見王輔臣連飯帶蒼蠅一同嚥了下去。

正在尷尬之際,吳三桂的侄子吳莊麒卻不知好歹,借酒瘋挖苦嘲諷,發泄私憤。王輔臣當即反唇相譏大罵吳莊麒:“閉上你的臭嘴,睜開你的狗眼瞧瞧老子是誰?別人怕你王子王孫,我確不怕你這蝦子、鰲孫……

吳三桂得知王、吳吵架的情形後,甚是不滿,他自覺對王輔臣不錯,何以出口竟如此傷人?但又考慮到一介武夫,頭腦簡單,遇事不會多思,不僅未加責備,且又給二人做了好些工作,令他們要注意團結,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句句貼心的勸語,誠懇的態度,再一次深深打動了王輔臣,內心更加傾向于吳三桂。

王輔臣勇猛善戰,且又和吳三桂關係至為密切之事,康熙早已瞭解得清清楚楚。此次特旨召見馬鷂子,即是康熙一計,他是想儘可能地離間吳三桂的人馬,斬斷三藩的外援,進而包圍孤立之。

王輔臣在乾清宮正殿受到召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