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 210 / 526
文學類 / 大江健三郎 / 本書目錄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210頁 / 共526頁。

 大小:

 第210頁

朗讀:

而且那位置比峽谷的山頂高,從登上「死人之路」的入口處眺望,這大白楊的樹幹在十米高處水平地彎向峽谷深處,從低處看,這大白楊在十米高的地方突然折斷一般。這大白楊的形態和它紮根的那塊懸崖,是破壞人鍛鍊身體有關傳承的證據。

破壞人的造林計劃全部實現之後,每天早晨登上懸崖,環視周圍,看是否有外敵入侵,峽谷和「在」有無異常情況,然後這位孤獨的領導就開始了他的日常鍛鍊。不僅不受晴雨的影響,甚至暴風雨也擋不住。森林是不受晴雨和暴風雨影響的。他細緻觀察了這被原生林圍着的盆地之後,就作他獨創的體操。


  

他從山頂的深處起跑,一躍而跳過大白楊,兩腳一齊落在懸崖上。就在這樣的運動持續多年之中,那白楊成了巨樹。為了跳過白楊樹,他必須有一大段助跑,然後才能縱身一躍而起,跳過白楊雙腳落地,那姿勢就像滑翔機在峽谷滑翔一樣。破壞人每天早晨的體操除定型項目之外還追加了一個新項目。

腳踏由杜鵑根弄硬的地面,震動地面的助跑之後縱身飛躍依然照舊,但下一個瞬間卻是抓住白楊樹梢翻個跟斗再落地。這個新的體操項目,對於破壞人和峽谷的人們倒是沒什麼不安全的,但是大白楊的樹梢卻給擰彎得厲害了。

妹妹,我的話說到這裡的時候,導演把沉思的頭歪了歪,揚起一隻手制止我說下去。然後好像運了一陣氣,拉好威風凜凜的架式,一溜煙地快跑起來。前邊是阻攔汽車不得進入十字路口的鐵柵欄,他跑到那裡縱身一躍,兩手抓住鐵柵欄立刻來了個跟斗,這位導演平穩落地,沒有打晃!立刻恢復自然狀態,快步走了回來。

他鄭重其事地說:「破壞人的飛躍是能作得到的。」

「對,是能辦到的。」我感到很親切,對這年輕人深懷好感地應和了一句。戰爭期間,疏散到我們這裡來的孩子逐漸增多,他們對於跳越白楊樹的傳承無不懷疑和嘲弄,每當這個場合,我們當地的孩子一定堅決抵制說,「根本能作得到!」□ 作者:大江健三郎同時代的遊戲第3信 「牛鬼」和「黑暗中的神」

妹妹,導演教我訓練身體,我給導演講我們當地的神話和歷史,這樣交換授業進行了幾次。我想,導演因為預計的效果沒有在我身上取得什麼成績一定很着急。據他說,我因為幼年和少年時代的各種影響依然存在,所以和他的訓練體系是矛盾的。我想了一下,覺得自己的走路姿勢確實有某種莫名其妙的毛病,這毛病又是父親=神官強加於我,要把我培養與村莊=國家=小宇宙的神話與歷史的寫作者,這個任務使我不知道怎樣開始才好,因而陷于不安和迷惘的時候造成了這種毛病,我想起源就在於此。

於是我就承認了,導演也一改只在後台指點的工作習慣,表現出與他年齡相應的直爽、對我這樣說:

「和你相反,我開始步行時就有意識地調動身體各個部位,是從對於自己是出生於峽谷和‘在’的最後一批孩子之中而感到恐怖時開始的。但是我從此認真思考,出生不是我自己的意識所能選擇的,然而必須想盡辦法,把所謂不能更改的事態顛倒過來。也就是把最後一批孩子之中這樣必然的命運,改變成自己希望接受的命運。事情就是這樣。

從這一設想出發,把自己的一切都要重新結構,其次是行為舉止都要改變,朝戲劇這條道路發展。甚至于生活細節也都是如此。比如說這走路吧,身體的各部分都讓它意識化,力求顯著地表現出新的自我。」

那時我和導演都穿著把眼睛、鼻子周圍弄得很窄窄的帶帽子的防寒衣,一邊談話一邊還要擴大視野,便大幅度地擺動着頭部走過了車流不斷的橋。你現在清楚了吧,這個動作就是當時從那位導演那裡學來的方法。妹妹,導演一旦預定下什麼時候排練什麼,他可不允許隨便更改,所以我們在霧雨中徒步走。過了橋之後路程就完成了一半,回來的路線是沿著運河的水流走。


  
我曾經多次以同樣的感情在這個地點取得的經驗是:順着水的流向走,比逆着水流走,情緒上有明顯的解放感。這也和想到破壞人率領的創建者們乘船又拉著爬犁溯流而上的困難感覺所誘發的。本來,那些創建者們從河北向着水源溯流而上的行旅,原定目標既然不是原生林深處,只是以那條河流作為嚮導,那麼,也許是那條河和溯行者們在航行中結下了深深的情緣所致……

「我們當地的河和魚的狀態,在你離開峽谷的時候,還是那麼糟糕嗎?」

「河和魚?和‘自由時代’的傳承所說的比較起來,無論什麼都糟糕,所以河和魚當然也不例外。」

「不,不要和‘自由時代’比較,即使和我的兒童時代比較,和我最後一次回峽谷的時候比較也差得遠,那時候,河本身基本上和污水溝差不多,品位降低到說起來丟人的地步。你說的‘自由時代’仰賴于一切自然條件,河就更有重要意義,那裡的魚是主要的蛋白源。起初因為沼澤地流出來的黑水有毒,所以流經峽谷的那條河的下游連一條魚也沒有。也是魚類專家的破壞人終於在我們當地的範圍以內發現了資源豐富的嘉魚和江鮭,所以妥善地管理了這項資源。

大閘這個設施在如今的峽谷口河灘一帶還有吧?破壞人利用那一帶河床露出來的石頭,建造了大規模的魚閘,有一個時期他在大閘旁邊建起小屋就生活在那裡。河水一多,甚至鰻魚也跳上來的時候,就更需要加強管理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捕鰻魚的效率。大閘旁邊的溝是引誘鰻魚的好地方,當初精心設計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