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前漢演義 - 22 / 288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前漢演義

第22頁 / 共288頁。

 大小:

 第22頁

朗讀:

才閲數日,便已構成大獄,有詔孥究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一併下獄,並將舊臣近侍,也拘繫若干,悉付訊鞫。問官為誰?就是郎中令趙高。趙高得二世委任,一權在手,還管甚麼金枝玉葉,故老遺臣?但令把犯人提出階前,硬要加他謀逆的罪名,喝令詳供。諸公子間或懷疑,並沒有確實逆謀,甚且平時言論,也不敢大加謗讟,平白地作了犯人,叫他從何供起?當然全體呼冤。

偏趙高忍心害理,專仗那桁楊箠楚,打得諸公子死去活來。諸公子熬受不住,只好隨口承認,趙高說一句,諸公子認一句,趙高說兩句,諸公子認兩句,此外許多誣供,統由趙高一手捏造,連諸公子俱不得聞。至若冤枉坐罪的官吏,見諸公子尚且吃苦,不如拚着一死,認作同謀,省得皮肉受刑。趙高遂牽藤摘瓜,窮根到底,不論他皇親國戚,但教與己有嫌,一股腦兒扯入案中,讞成死罪。


  

有幾個素無仇怨,不過怕他將來陞官,亦趁此貶黜了事。樂得一網打盡。當下復奏二世,二世立即批准,一道旨下,竟將公子十二人,推出市曹,盡行處斬,陪死的官吏,不可勝計。還有公主十人,不便在大廷審問,索性驅至杜陵,由二世親往鞫治,趙高在旁執法。

十公主統是生長深宮,嬌怯得很,禁錮了好幾日,已是黛眉損翠,粉臉成黃,再經胡亥趙高兩人,逞兇恫喝,不是氣死,已是嚇倒,連半句話兒都說不出來。趙高還說他不肯招承,也命刑訊,接連喝了幾個打字,鞭撻聲相隨而下,雪白的嫩皮膚,怎經得一番摧折?霎時間香消玉殞,血漬冤沈。趙高是個閹人,怪不得仇視好女,敢問胡亥是何心腸。

公子將閭等兄弟三人,秉性忠厚,素無異議,至此也被株連,囚系內宮,尚未議罪。二世既捶死十公主,還惜甚麼將閭兄弟,因遣使致辭道:「公子不臣,罪當死!速就法吏!」將閭叫屈道:「我平時入侍闕廷,未嘗失禮,隨班廊廟,未嘗失節,受命應對,未嘗失辭,如何叫做不臣,乃令我死?」使人答道:「奉詔行法,不敢他議。」將閭乃仰天大呼,叫了三聲蒼天,又流涕道:「我實無罪!」遂與兄弟二人拔劍自殺。

尚有一個公子高,未曾被收,自料將來必不能免,意欲逃走,轉思一身或能倖免,全家必且受累,妻子無辜,怎忍聽他駢戮?乃輾轉思維,想出了一條捨身保家的方法,因含淚繕成一書,看了又看,最後竟打定主意,決意呈入。二世得書,不知他有何事故,便展開一閲,但見上面寫着:

臣高昧死謹奏:昔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禦府之衣,臣得賜之,中廄之寶馬,臣得賜之;臣當從死而不能。為人子不孝,為人臣不忠,不孝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從死願葬驪山之足,惟陛下幸哀憐之!

二世閲畢,不禁喜出望外,自言自語道:「我正為了他一人,尚然留着,要想設法除盡,今他卻自來請死,省得令我費心,這真可謂知情識意,我就照辦便了。」繼又自忖道:「他莫非另有詭計,假意試我?我卻要預防一着,休為所算。」遂召趙高進來,把原書取示趙高。待趙高看罷,便問高道:「卿看此書,是否真情?朕卻防他別寓詐謀,因急生變呢。」趙高笑答道:「陛下亦太覺多心,人臣方憂死不暇,難道還能謀變麼?」二世乃將原書批准,說他孝思可嘉,應即賜錢十萬,作為喪葬的費用。這詔發出,公子高雖欲不死,亦不能不死了。當下與家人訣別,服藥自盡,才得奉旨發喪,安葬始皇墓側。總計始皇子女共有三四十人,都被二世殺完,並且籍沒家產,只有公子高拚了一死,尚算保全妻孥,不致同盡。

小子有詩嘆道:

祖宗作惡子孫償,故事何妨鑒始皇!

天使孽宗生孽報,因教骨肉自相戕。

欲知二世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始皇之惡,浮于桀紂。桀紂雖暴,不過及身而止,始皇則自築巨塚,死後尚且殃民。妃嬪之殉葬,出自胡亥之口,罪在胡亥,不在始皇。

若工匠之掩死壙中,實自始皇開之,始皇不預設機弩,預防發掘,則好事者無從藉口,而胡亥之毒計,無自而萌;然則始皇之死尚虐民,可以知矣。夫始皇一生之心力,無非為一己計,無非為後嗣計,枯骨尚欲久安,而項羽即起而乘其後。至若子女之駢誅,且假之於少子胡亥之手,骨尚未寒,而後嗣已垂盡矣。狡毒之謀,果奚益哉!


  

9

 充屯長中途施詭計 殺將尉大澤揭叛旗

卻說秦二世屠戮宗室,連及親舊,差不多將手足股肱,盡行斫去。他尚得意洋洋,以為從此無憂,可以窮極歡娛,肆行無忌,因此再興土木,重征工役,欲將阿房宮趕築完竣,好作終身的安樂窩。乃即日下詔道:

先帝謂咸陽朝廷過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而先帝崩,暫輟工作,移築先陵,今驪山陵工已畢,若舍阿房宮而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朕承先志,不敢怠遑,其復作阿房宮,毋忽!

這詔下後,阿房宮內,又聚集無數役夫,日夕營繕,忙個不了。二世尚恐臣下異心,或有逆謀,特號令四方,募選才勇兼全的武士,入宮屯衛,共得五萬人。於是畜狗馬,豢禽獸,命內外官吏,隨時貢獻,上供宸賞,官吏等無不遵從。但宮內的婦女仆從,本來不少,再加那築宮的匠役,衛宮的武人,以及狗馬禽獸等類,沒一個不需食品,沒一種不借芻糧,咸陽雖大,怎能產得出許多芻粟,足供上用?那二世卻想得妙策,令天下各郡縣,籌辦食料,隨時運入咸陽,不得間斷,並且運夫等須備糧草,不得在咸陽三百里內,購食米穀,致耗京畿食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