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史演義 - 150 / 445
中國現代史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民國史演義

第150頁 / 共445頁。

 大小:

 第150頁

朗讀:

難道蔡將軍有飛行術,竟能憑空到滇,得免網羅?這是看官最要的疑問,由小子答述出來。原來蔡鍔先到日本,參政戴戡亦與他有密約,踵跡東來,還有殷承瓛、劉雲峰、楊益謙三人,與蔡鍔向系故交,自遭民黨嫌疑,遁跡東洋,此次悉行會晤,遂想迂道入滇。無如駐日公使陸宗輿,奉袁密令,隨時偵查。蔡乃赴日本醫院治病,且常寄函政府,報告民黨行蹤。

至瀕行時,預擬寄袁書十餘通,密交契友,托他隔日一發,自與戴、殷、劉、楊四人登舟赴滇,不但老袁被他瞞過,連陸宗輿也無從覺察。及舍舟登陸,道經蒙自,恐刺客當路,各化裝為窶人子,徒步偕行。忽前面遇一大漢,彪形虎軀,狀極凶悍,猝問蔡鍔道:「你等到哪裡去?」蔡鍔詭言途次遇盜,銀錢行李,俱被劫去,擬歸龍州故里。言未畢,那大漢竟厲聲道:「你得毋為蔡鍔麼?」鍔不動聲色,力辯非是,暗中卻取出手槍,槍栝一響,大漢即應聲而倒。


  

忽刺斜裡又閃出數人,跳躍而前,鍔又連發數槍,戴戡等亦出槍助擊,約斃數人,只剩一人返身欲奔,被蔡鍔追上一步,把他擒住。那人長跪乞饒,具言受袁密令,不得已來此。蔡鍔笑道:「饒便饒汝,但汝須傳語老袁,此後勿再行此鬼蜮手段。」那人方拜謝去訖。

既而阿迷縣知事張一鵾,聞蔡入境,也想討好中央,設法圖蔡,可巧南防師長劉祖武,已接唐督來電,囑他歡迎蔡鍔,鍔亦因劉是舊部,急往與會,兩下相見,歡然道故,並就防營中宴敘一宵。翌晨,由劉軍護送入省。張一鵾計不得逞,方纔無事。

蔡鍔既到省城,唐、任以下,出城郊迎,父老士女,爭集道旁,歡聲雷動。至入城後,略敘寒暄,即由蔡鍔問及軍備。唐繼堯道:「已預備多日了,專俟君來,以便舉義。」蔡鍔又問道:「餉械可備就否?」唐繼堯道:「除本省庫款及兵械外,南洋華僑,願助款六十萬圓,安南也有若干槍炮運來,統共核算,足供半年。」蔡鍔道:「袁氏叛國,中外同憤,半年以內,當可除袁,惟事不宜遲,請早日宣佈獨立罷。」唐繼堯道:「海外餉械,明後日即可到齊,我等就在陽曆年內,舉起義旗,可好麼?」蔡鍔答言甚好。唐繼堯乃請他休息一兩天,才議行軍事宜,蔡鍔許諾。次日,由南洋運到華僑助款六十萬圓,並由安南運來槍炮多種,二十二日晚間,開全體大會,議定起義手續,先由唐、任兩人名義,電迫袁氏取銷帝制,誅除禍首。

當下擬好電稿,于二十三日拍發,限他二十四小時答覆。那知覆電到來,尚是假惺惺的問他真偽,於是決計討袁,即于二十五日,宣告雲南獨立,復邀同貴州護軍使劉顯世,聯名通電各省云:

各省將軍,巡按使,護軍使,鎮守使,師長,旅長,團長,各道尹公鑒,並請轉各報館鑒:天禍中國,元首謀逆,蔑棄約法,背食誓言,拂逆輿情,自為帝制。卒召外侮,警告迭來,干涉之形既成,保護之局將定。堯等忝列司存,與國體戚,不忍艱難締造之邦,從此淪胥,更懼繩繼神明之冑,夷為皂圉,連日致電袁氏,勸戢野心,更要求懲治罪魁,以謝天下。所有原電,迭經通告,想承鑒察。

何圖彼昏,曾不悔過,狡拒忠告,益煽逆謀。

夫總統者,民國之總統也,凡百官守,皆民國之官守也,既為背叛民國之罪人,當然喪失元首之資格。堯等深受國恩,義不從賊,今已嚴拒偽命,奠定滇黔諸地,為國嬰守,並檄四方,聲罪致討,露布之文,別電塵鑒。更有數言,涕泣以陳諸麾下者,鬩牆之禍,在家庭為大變,革命之舉,在國家為不祥。堯等夙愛平和,豈有樂於茲役?徒以袁氏內罔吾民,外欺列國,有茲干涉,既瀕危亡,苟非自今永除帝制,確保共和,則內安外攘,兩窮於術。

堯等今與軍民守此信仰,捨命不渝,所望凡食民國之祿,事民國之事者,咸激發天良,申茲大義。若猶觀望,或持異同,則事勢所趨,亦略可豫測。堯等志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經營,固亦始願所在,以一敵八,抑亦智者不為。麾下若忍于旁觀,堯等亦何能相強,然量麾下之力,亦未必摧此土之堅,即原麾下之心,又豈必欲奪匹夫之志?長此相持,稍更歲月,則鷸蚌之利,真歸於漁人,而萁豆之煎,空悲于轢釜。


  

言念及此,痛哭何雲。而堯等則與民國共生死,麾下則猶為獨夫作鷹犬,坐此執持,至于亡國,科其罪責,必有所歸矣。今若同申義憤,相應桴鼓,可擁護者為固有之民國,匕鬯不驚,所驅除者為民國之一夫,天人同慶。造福作孽,在一念之危微,保國復宗,待舉足之輕重。

敢布腹心,惟麾下實圖利之。唐繼堯、蔡鍔、任可澄、劉顯世、戴戡暨軍政全體同叩。

通電既布,乃更議組織軍隊,前提及出師名義,或擬用共和軍,或擬用滇、黔聯合軍,或擬用中華民國第一軍,或擬用靖難軍。獨蔡鍔起身說道:「此次舉義,系國民放逐獨夫,不應沿用『共和』二字,至若其他各名稱,非旗幟暗昧,即範圍太隘。竊思軍人以救國為天職,此時討袁,仍不外一救國問題,或直稱救國軍,否則或稱護國軍,亦無不可。」唐繼堯道:「不如『護國』兩字罷。」大眾齊聲稱善。蔡鍔又道:「軍隊出發,必須有一統率機關,這名義卻也要緊。」各軍官道:「應該稱元帥府,或臨時元帥府。」唐繼堯道:「元帥二字,名目太尊,似應緩待賢能,不若徑稱總司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