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81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81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81頁

朗讀:

現在,該是工廠主先生們着急的時候了。由於公共工程法令的實施,對工人的需求迅速增加,以致有些工廠工人現在可以在貝凱普採石場每天掙得45先令。因此,公共工程只好逐漸停下來,它是1848年國家工廠的新版,不過這一次是為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而舉辦的。152

在無價值體上作實驗


  

「我雖然列舉了<做全日工的工人的>已經大大降低的工資,即各工廠的工人的實際收入,但是不能認為,他們每星期都能得到這個數目。由於工廠主在同一工廠中把各種棉花和廢棉按不同的比例摻在一起,不斷地進行實驗,工人的狀況極不穩定;人們稱之為『混合棉』的原料經常改變,工人的收入隨着混合棉的質量而增減。有時和過去相差15%,而在一兩個星期內下降到50%或60%。」

寫這個報告的工廠視察員雷德格雷夫,從實際調查中提出一個工資統計材料。在這裡,從中舉出下面幾個例子就夠了。

A,織布工人,全家六口人,每星期就業4天,得6先令81/2便士;B,拈接工人,每星期就業41/2天,得6先令;C,織布工人,全家四口人,每星期就業5天,得5先令1便士;D,粗紡工人,全家六口人,每星期就業4天,得7先令10便士;E,織布工人,全家七口人,每星期就業3天,得5先令,等等。雷德格雷夫接著說:

「以上的統計材料值得注意,因為它證明,就業對有些家庭來說簡直是一種不幸,因為就業不僅減少了收入,而且把收入減低到如此程度,以致這種收入只能滿足一家的絶對需要的很小一部分,除非在一家的收入比完全失業時所領的救濟金還少時,發給它一筆追加的救濟金。」(《工廠視察員報告。186310月》第5053頁)

186365日以來,所有工人在一星期中的平均的全部就業時間,從來沒有超過27小時零若干分鐘。」(同上,第121頁)

從危機開始到1863325日,濟貧所、中央救濟委員會、倫敦市政廳發放的款項已近300萬鎊。(第13頁)

「在一個紡上等細紗的地區……由於把海島棉改為埃及棉,紡紗工人的工資間接降低了15%……在一個廢棉大量地同印柿混合使用的廣大地區,紡紗工人的工資降低了5%,此外,由於加工蘇拉特棉和廢棉,工資又損失了1532030%。織布工人看管的織機由四台減為兩台。1860年,看管一台織機得到5先令7便士;1863年只得到3先令4便士……過去用美棉時,<對紡紗工人的>罰款是3便士至6便士,現在增加到1先令至3先令6便士。」

在一個把埃及棉同東印度棉混合使用的地區:

「精紡工人的平均工資,1860年是1825先令,現在是1018先令。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僅是由於棉花的質量差,而且也是由於走錠精紡機的速率減低了,這是為了把棉紗拈得更緊些,而在平時幹這種活是要按工資表付給額外報酬的。」(第43444550頁)「雖然東印度棉的加工也許有時對工廠主有利,但是我們看到(見第53頁的工資表),同1861年相比,工人還是吃虧了。如果固定使用蘇拉特棉,工人就會要求與1861年相同的工資;但是這會嚴重地影響工廠主的利潤,除非他可以從棉花或成品的價格中得到補償。」(第105頁)

房租。

「如果工人所住的小屋歸工廠主所有,那末,即使他是做短時工的,房租也往往要從工資中扣除。可是,這種建築物的價值已經下跌,小屋現在比從前便宜2550%;原來每星期租金為3先令6便士的小屋,現在只要2先令4便士就可以租到,有時甚至還要便宜。」(第57頁)

外遷。工廠主們當然反對工人外遷,一方面,因為他們

「在等待棉紡織業情況好轉的時機,希望把這種手段保留在手邊,以便以最有利的方式來經營他們的工廠」。另一方面,「許多工廠主就是他們所僱工人居住的小屋的房主;至少有些工廠主無疑打算以後能夠把積欠的一部分租金收回來。」(第96頁)


  
貝爾納·奧斯本先生18641022日在議會選舉時向他的選民發表的演說中說:郎卡郡的工人象古代哲學家(斯多葛派)一樣行事。不就是說象綿羊一樣嗎
154

第七章

補充說明

在這一篇中,我們假定每個特殊生產部門佔有的利潤量,和投入這個部門的總資本所產生的剩餘價值的總和相等。即使如此,資產者也不會把利潤和剩餘價值即無酬的剩餘勞動,看作是同一的東西,其原因如下:

1. 他們在流通過程中忘記了生產過程。在他們看來,商品價值的實現,——包括商品中剩餘價值的實現,——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手稿中留有一個空白,表示馬克思打算對這一點作進一步的說明。——弗·恩·}

2. 假定勞動的剝削程度相同,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撇開信用制度所引起的一切變化,撇開資本家互相間的各種欺騙和詐取,再撇開對市場的任何一種有利的選擇,利潤率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差別,這取決於原料的貴賤,購買原料的人的內行程度;取決於所使用的機器的生產效率、適用程度和便宜程度;取決於生產過程各個階段的總安排的完善程度,即原料的浪費是否被杜絶,指揮和監督是否簡單而有效,等等。總之,如果一定量可變資本的剩餘價值已定,這個剩餘價值會表現為多大的利潤率,從而會提供多大的利潤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還要取決於資本家自己或他的經理和職員個人的經營本領。從而這個「經營本領」成為西方經濟學鼓吹資本主義制度的救命稻草。假定同一個1000鎊剩餘價值,作為1000鎊工資155的產物,在企業A中,要求有9000鎊不變資本,在企業B中,要求有11000鎊不變資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