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79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79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79頁

朗讀:

這種代用品,是一種名叫中國瓷土的滑石粉,或名叫法國滑石的石膏。)——「由於用麵粉代用品漿紗,織布業者的收入就大為減少了。這種漿料使棉紗重量增加,但也使它變得硬而脆。每一根經紗在織機中都要通過所謂的『綜框』,而綜框內堅韌的綜絲使經紗保持正確的位置;漿硬了的經紗會不斷地把綜絲拉斷。

每斷一次,織布工人都要花五分鐘時間去修理;現在,織布工人進行這種修理的次數,至少相當於以前的十倍;而織機在勞動時間147內所織的布自然也就相應地減少了。」(同上,第4243頁)


  

「在埃士頓、斯泰里布雷芝、莫斯萊、奧爾丹等地,勞動時間整整縮減了三分之一,而且每週還在繼續縮減……在勞動時間縮減的同時,許多部門又降低了工資。」(第13頁)

1861年初,郎卡郡某些地方的動力織機織工舉行了罷工。有些工廠主宣佈要降低工資5%—7.5%;工人堅持工資率要保持不變,但勞動時間可以縮減。這個要求遭到了拒絶,於是罷工就發生了。一個月後,工人不得不讓步。

現在他們得到了兩個結果:

「除了工人最後同意降低工資以外,許多工廠現在還縮減了勞動時間。」(《工廠視察員報告。18614月》第23頁)

1862年。4月。

「從我上次提出報告以來,工人的痛苦大大加深了;但在產業史上工人從來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沉默退讓和這樣的容忍剋制,來忍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的痛苦。」(《工廠視察員報告。18624月》第10頁)——「目前完全失業的工人的比例數,看來並不比1848年大很多,那時籠罩着一種普通的恐慌,但是已經足以促使惶惶不安的工廠主去編輯一種類似現在每週發行的關於棉紡織業的統計資料……18485月,曼徹斯特全部棉紡織業工人中有15%失業,12%做短時工,70%以上做全日工。1862528日,15%失業,35%做短時工,49%做全日工……在鄰近地區,例如斯托克波爾特,半失業和全失業工人的百分比更高,充分就業的百分比更低」,因為那裡紡的紗比曼徹斯特的更粗。

(第16頁)

1862年。10月。

「根據最近的一次官方統計[1861年],聯合王國有2887家棉紡織廠,其中有2109家在我的管區(郎卡郡和柴郡)。我知道,在我的管區內的2109家工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隻僱用少數人的小廠。但當我發現這個數字是多麼大時,我吃了一驚。392家即19%,使用的動力(蒸汽或水)在10馬力以下;345家即16%,使用的動力在1020馬力之間;1372家使用的動力是20148力或更大一些……很大一部分小工廠主——占總數三分之一以上——不久以前自己還是工人;這是一些對資本沒有支配權的人……所以,主要負擔落在其餘三分之二的人身上。」(《工廠視察員報告。186210月》第1819頁)

根據同一報告,在郎卡郡和柴郡的棉紡織業工人中,當時充分就業的有40146人,占11.3%;半就業的有134767人,占38%;失業的有179721人,占50.7%。如果在這裡去掉有關曼徹斯特和波爾頓的統計數字(那裡主要紡細紗,這種部門受棉荒的影響較小),那末情況就更不妙,就是說,充分就業的占8.5%,半就業的占38%,失業的占53.5%。(第1920頁)


  

「加工好棉還是次棉,對工人來說是有重大區別的。本年頭幾個月,工廠主使用了可以廉價買到手的一切棉花,企圖以此來維持他們的工廠,這時,大量次棉進入了以前通常使用好棉的工廠;工人工資的差額很大,引起了多次罷工,因為現在按原來的計件工資,工人每天得到的工資已經不能勉強維持生活了……在某些場合,由於使用次棉,工資差額甚至在做全日工時,才達到總工資的一半。」(第27頁)

1863年。4月。

「今年,棉紡織業工人中能充分就業的將只稍多於二分之一。」(《工廠視察員報告。18634月》第14頁)

「現在,各工廠都不得不使用東印度棉,這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惡果,使機器的速率必須大大減低。最近幾年曾用一切辦法來提高機器速率,以便同一台機器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速率的減低既影響工廠主,也影響工人;因為多數工人都是按計件工資領取報酬的:紡紗工人按紡成的棉紗的磅數領取報酬,織布工人按織成的棉布的匹數領取報酬;甚至對另外一些按周領取報酬的工人來說,工資也因生產減少而減少。根據我的調查……和我得到的有關今年棉紡織業工人工資的統計材料……可以看出,同1861年的工資水平相比,現在工資平均降低了20%,有些地方降低了50%。」(第13頁)——「工資額取決於……加工材料的質量……就所得的工資數額來說,工人現在149的狀況,已經比去年同時期好得多。機器已經改良,工人對原料的性質更瞭解了,工人對他們在最初不得不努力克服的困難,也已經比較容易對付了。學習曲綫。去年春天,我去過普雷斯頓的一個縫紉學校;有兩個少女前幾天被送到一個織布廠去了,工廠主原答應她們每週可以掙4先令,但她們請求再回學校,並且抱怨說她們在織布廠每週掙不到1先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