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327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327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327頁

朗讀:

在大部分真正的工業部門,採礦業、運輸業等等,生產是均衡地進行的,勞動時間年年相同,撇開價格波動、生產停滯等等反常的中斷現象不說,進入每天流通過程的資本的支出,是均衡地分配的。同樣,在市場關係的其他條件不變時,流動資本的迴流或更新,也是均衡地分配在一年的各個時期。但在勞動時間只是生產時間的一部分的那些投資部門,流動資本的支出,在一年的各個不同時期是極不均衡的,而迴流只是按自然條件所規定的時間一次完成。因此,如果生產規模相同,也就是說,預付流動資本的量相同,和那些有連續勞動期間的生產部門相比,這些生產部門就必須為更長的時間一次預付更大量的資本。

在這裡,固定資本的壽命269和它在生產中實際執行職能的時間也顯然不同。由於勞動時間和生產時間有差別,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使用時間,當然也會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不断發生中斷,例如在農業方面,役畜、農具和機器就是這樣。如果這個固定資本由役畜構成,在飼料等等方面需要的支出,不幹活時和幹活時需要的支出一樣,或几乎一樣。至于死的勞動資料,它不使用也會造成某種貶值。


  

因此,產品一般說來就會變貴,因為轉移到產品中去的價值,不是按固定資本執行職能的時間,而是按固定資本喪失價值的時間計算的。在這些生產部門,固定資本的閒置,不管是否同日常費用結合在一起,都是它的正常使用的一個條件,如同紡紗業會損失一定量的棉花一樣;在按正常技術條件進行的每一個勞動過程中,非生產地、但又是不可避免地要支出的勞動力,都和生產支出的勞動力一樣計算。每一種改良,只要會減少在勞動資料、原料和勞動力上的非生產支出,也就會降低產品的價值。但同時有助于擴大生產,增加產品的數量。

在農業中,既有較長的勞動期間,又有勞動時間和生產時間之間的巨大差別。關於這一點,霍吉斯金說得對:

「生產農產品和生產其他勞動部門的產品所需要的時間是有差別的{雖然在這裡他沒有把勞動時間和生產時間區別開來},這種差別就是農民具有很大依賴性的主要原因。他們不能在不滿一年的時間內就把商品送到市場上去。在這整個期間內,他們不得不向鞋匠、裁縫、鐵匠、馬車製造匠以及其他各種生產者,賒購他們所需要的、可以在幾天或幾周內完成的各種產品。由於這種自然的情況,並且由於其他勞動部門的財富的增長比農業快得多,那些壟斷了全國土地的土地所有者,儘管還壟斷了立法權,但仍舊不能使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奴僕即租地農民擺脫成為國內依賴性最強的人的命運。」(托馬斯·霍吉斯金《通俗政治經濟學》1827年倫敦版第147頁注)

在農業中,有些方法,一方面使工資和勞動資料的支出在一年270之內比較均衡地分配,一方面使周轉縮短,比如進行多種作物的生產,從而能在全年獲得多種收成的情況,就是如此。但這些方法都要求增加預付在生產上的即投在工資、肥料、種子等等上的流動資本。有休閒地的三圃制改為沒有休閒地的輪作制的情況就是這樣。弗蘭德的間作制也是這樣。

「在間作時,人們栽種根莖植物;同一塊地,先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栽種穀物、亞麻、油菜;收穫以後,再種飼養牲畜用的根莖植物。這種方法可以把大牲畜一直養在圈內,可以大量積肥,因而成了輪作制的關鍵。砂土地帶有三分之一以上可耕地採用間作制;這樣就好象使可耕地面積增加了三分之一。」

除了根莖植物,在這方面還可以種植三葉草和其他飼料植物。溫室大棚使得原來冬季不適宜田間生產的地方在冬季也可以進行生產,並能抗拒一定的天氣災害。

「農藝一旦達到轉向園藝的程度,當然就要求有比較大量的投資。在英國,一公頃土地的投資按250法郎計算。在弗蘭德,我們的農民也許會認為,一公頃投資500法郎都太少了。」(艾米爾·德·拉弗勒《論比利時農村經濟》1863年布魯塞爾版第596063頁)

最後,我們以造林為例。


  
「木材生產,同大多數其他生產的區別主要在於:木材生產靠自然力獨自發生作用,在天然更新的情況下,不需要人力和資本力。其次,即使是人工更新,人力和資本力的支出,同自然力的作用相比,也是極小的。此外,在不長莊稼或種莊稼實在不合算的土壤和地方,森林還是可以茂盛生長的。但是,造林要成為一種正規化的經濟,就比種莊稼需要更大的土地面積,因為面積小,就不能合理地採伐森林,几乎不能利用副產品,森林保護就更加困難,等等。

但是,生產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它超出私人經營的計劃範圍,有時甚至超出人的壽命期限。為購買造林用地而投下的資本,」

{在公社生產的情況下,不需要這種資本;問題只是在於公社從耕地和牧場能抽出多少土地用於林業生產}

「只有經過長時期以後,才會獲得有益的成果,並且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周271轉,對有些種類的樹木來說,需要150年才能完全周轉一次。此外,持久的木材生產本身要求有一個活樹儲備,它應是年利用額的十倍到四十倍。因此,沒有別的收入、不擁有大片森林地帶的人,就不能經營正規化的林業」(克希荷夫,第58頁)。但他們可以把別處的森林作為活樹儲備,而把本地的森林伐光,然後再轉戰世界各地,特別是發展中國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