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16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16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16頁

朗讀:

然而,金屬貨幣本身也是一種商品,當它執行貨幣職能時,它的作為商品本身的原有使用價值,就無法在使用中得到實現。我國唐朝時期就因此限制過銅器的生產和消費,因為當時銅是構成貨幣的材料。商品職能與貨幣職能的對立形成貴金屬貨幣的內在矛盾。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總量的增加,商品交換的範圍日益擴大,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貴金屬商品的現有存量也顯得明顯不足。

經濟發展從客觀上要求貨幣形式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我國唐代末期,金屬貨幣便已不敷使用,迫使人們開始使用「短陌錢」。每一貫錢中有一千文銅錢,稱「足陌錢」,不足一千文稱「短陌錢」。當時每成交價值一貫錢的商品,買方只需交付約定俗成的七、八百文錢即可。


  

從此,貨幣的名義價值開始與實際價值逐漸分離。另一方面,隨着交易量的擴大,大商人的出現,貴金屬貨幣也暴露出不便攜帶和保管的弱點。到了宋代,這種貴金屬雙重職能的內在矛盾便開始出現外部對立的形態,即紙幣與金屬貨幣的對立,在我國四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

作為貨幣符號(價值符號),紙幣是一種信用貨幣,它本身的價值大大低於它所代表的金屬貨幣。開始時,紙幣是由私人機構以一定的金屬貨幣為擔保發行的,並可以按固定比率與金屬貨幣兌換。但由於私人信用的不足,常常引起不能兌現的糾紛,需要政府出面處理,而政府也意識到發行紙幣有利可圖。後來,紙幣的發行便由政府壟斷,以國家信用為擔保,並依靠國家權力來強制流通。

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一國之內紙幣完全取代了貴金屬貨幣,也不再可以與貴金屬貨幣相兌換。貴金屬僅在平衡國際收支時偶爾起世界貨幣的作用,而在一國之內它不過是一種普通商品。一個商品的價值不再由另一個商品(包括貴金屬)的使用價值表現出來,而由一個抽象的價值形式來表現。

紙幣的出現,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歷史必然。即使所有的金屬貨幣都不執行商品職能而只執行貨幣職能,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流通中的價值量也會大大超過金屬貨幣在地球上的全部存量。流通手段不足的矛盾,只能由紙幣來解決。雖然,我們常常會看到濫發紙幣,導致物價飛漲、國家動盪的情形。

但人們只會用其它沒有濫發的紙幣來代替已濫發的紙幣,而無法取消紙幣。這就表明了紙幣的歷史必然性。顯然,滿足流通需要的紙幣的數量會大大超過金屬貨幣的存量,從而如果人們都想拿紙幣去兌換金屬貨幣時,將無法保證紙幣與金屬貨幣之間價值穩定的直接的兌換。因此,紙幣與金屬貨幣從可以直接兌換到不能直接兌換也就是歷史的必然了。

當然,這個第五個抽象的價值形式紙幣是從歷史上第四個並不抽象的價值形式金屬貨幣轉化而來的,它在使一般價值形式擺脫了對某一單類商品貴金屬的使用價值的依賴的同時,實際上將一般價值形式建立在抽象出來的一國的所有流通商品的使用價值上。當一國紙幣的發行量超出了該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這個所需要的貨幣量可能大大超過全部金屬貨幣的存量時,相對於該國的所有商品,紙幣就會貶值。因此,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本質作用並沒有因紙幣的出現而改變,而是變得更純粹了。另一方面,紙幣的本身的紙介質,並不是商品交換過程所必須的,因此,記帳式貨幣(支票、信用卡)的出現也就非常自然了。

現代庸俗經濟學對貨幣的定義是,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實際上是倒退到距離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不遠的地方。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迴避價值學說。但是我們只要追究,為什麼商品是可交換的?交換的量為什麼有一種相對穩定性?為什麼人們對一種貨幣會普遍接受?等問題,就會發現這種定義是多麼蒼白。

4、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


  

最初一看,商品好象是一種很簡單很平凡的東西。對商品的分析表明,它卻是一種很古怪的東西,充滿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商品就它是使用價值來說,不論從它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需要這個角度來考察,或者從它作為人類勞動的產品才具有這些屬性這個角度來考察,都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很明顯,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按照對自己有用的方式來改變自然物質的形態。

例如,用木頭做桌子,木頭的形狀就改變了。可是桌子還是木頭,還是一個普通的可以感覺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為商品出現,就變成一個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了。它不僅用它的腳站在地上,而且在對其他一切商品的關係上用頭倒立着,從它的木腦袋裏生87出比它自動跳舞還奇怪得多的狂想。

可見,商品的神秘性質不是來源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同樣,這種神秘性質也不是來源於價值規定的內容。因為,第一,不管有用勞動或生產活動怎樣不同,它們都是人體的機能,而每一種這樣的機能不管內容和形式如何,實質上都是人的腦、神經、肌肉、感官等等的耗費。這是一個生理學上的真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