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239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39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239頁

朗讀:

2.1中共的評價1981627日到29日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終於作出了人們長久期待的黨對毛澤東的評價。在領導層的換屆上,全會接受了華國鋒的辭呈,任命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從而打破了以往由一個人身兼這兩個職務的傳統。另一個人事變動是任命總理趙紫陽擔任黨的副主席,與胡耀邦和鄧小平組成了「集體三人團」。華國鋒降為六個副主席中排名最後的一位,雖無實權但地位仍相當高。

9


  

六中全會通過了三萬五千字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份決議詳細評價了黨在過去六十年裡,特別是1949年以來的成就。但是,這份檔案的一個重點是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在其中的作用。黨的立場毫不含糊地嚴格:「19665月到1976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這場」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同志發動和領導的。」

中共聲稱,這場運動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也不符合中國實際。確實,從歷史的回顧來看,稱「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反對修正主義和資本主義鬥爭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文革中充斥着錯誤的指責:被打倒的「走資派」事實上是各級黨和政府的領導人,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所謂以劉鄧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從來就不存在。對「反動學術權威」的批判,使許多有才能、有成就的學者遭到了打擊和迫害。

此外,文革以人民群眾的名義進行,但實際上卻既脫離黨也脫離群眾。檔案一針見血地宣稱:「毛澤東同志的左傾錯誤和個人領導實際上取代了黨中央的集體領導,他成了狂熱的個人崇拜的對象」。毛澤東的明顯錯誤使得對他作一個認真的評價完全有必要,因為「忽視錯誤或粉飾錯誤不僅是不允許的,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對毛澤東的結論是: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只是亂了自己,因而始終沒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毛澤東同志......對許多問題不僅沒有能夠加以正確的分析,而且混淆了是非和敵我......這是他的悲劇所在。

這份黨的檔案也評價了華國鋒;決議雖然對他在粉碎四人幫和某些經濟工作中的建設性作用給與了恰當的肯定,但也批評了他的左傾思想。華國鋒被稱為「凡是派」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因而使左傾錯誤得以持續。華國鋒參與了「批鄧」運動,在出任黨的主席後又阻止糾正錯案,包括阻撓為受害幹部和天安門廣場事件平反昭雪。他甚至搞「個人崇拜」。

更壞的是,在19778月的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會議上,他阻止檢討文化大革命的努力,反而利用他的權勢肯定文革;後來,他也對推行冒進的經濟政策負有責任。檔案宣稱:「很明顯,由他來領導糾正黨內的‘左’傾錯誤特別是恢復黨的優良傳統,是不可能的。」10


  
胡耀邦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週年(198171日)的第一份重要講話中,對毛澤東作了簡明扼要的評價。胡耀邦宣稱,毛澤東最偉大的貢獻是他早先抵制二、三十年代的那種崇拜外國(蘇聯)經驗的「幼稚病」。他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國形勢的新策略。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偉大鬥爭勝利的紀錄」,它的創造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胡耀邦說,因此,它過去,現在,以及將來都是我黨的指導原則。在稱讚了毛澤東之後,胡耀邦進行了正式的批評:

如同很多站在歷史潮流前面的偉大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和錯誤一樣,毛澤東同志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主要是在他的晚年,由於長時期受到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而過分地相信自己,越來越嚴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特別是脫離黨的集體領導,往往拒絶甚至壓制別人的正確意見,這樣就不能不發生許多失誤,直到發生「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和長時間的嚴重錯誤,給黨和人民帶來了很大的不幸。當然,應該承認,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段時間裡和在「文化大革命」發動的時候,黨沒有能夠阻止毛澤東同志逐漸發展起來的錯誤,而且接受和贊同了他的某些錯誤主張。我們一些長期跟隨毛澤東同志戰斗的他的學生們,也深感自己對此負有責任,並且決心記取應有的教訓。

雖然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那就十分清楚,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獻身于中國革命,併為之奮鬥了一生。他是我們黨的創始人之一。他是光榮的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