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法草案》實行了五年,其間採取了起草憲法的措施。
1953年進行了人口普查,頒佈了選舉法,授予除地主和反革命分子以外所有年滿
18歲的公民以投票權。
1954年初舉行了選舉,村和鄉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人民代表大會,隨後縣人大選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再選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于
9月
15日到
28日舉行,通過了一部含四章
106條的新憲法。
第一章
重申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四個階級的聯盟,確認了國營、聯營、個體和資本家四種所有制。
第二章 規定了政府機構,特意取消了大行政區設制。
第三章 規定了通常的公民權利,但特別的是規定政府有權「懲辦一切賣國賊和反革命分子」
這樣就剝奪了那些不幸而與政府唱反調之人的法律保護。
第四章 確定北京為首都,並規定了國旗(如前所述)。
根據這部憲法,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大會應該每年召開,審議重大政策決定及選舉政府最高官員。國家主席(毛澤東)的權力比以前更大了,因為原有的六名副主席減到了一名(朱德)。其它重要的中央機關包括國務院、國防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政府之下設省、縣行政機構。
1.
2政黨最主要的政黨自然是中國共產黨,該黨在
1949年擁有
450萬黨員,
1961年有
1,
700萬黨員,
1988年有
4,
600萬黨員。中國共產黨通過代表、執行、行政和監察這四條途徑組織起來。根據
1956年的黨章,代表部門的最高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每年召開一次,大會代表由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執行部門有權力極大的中央委員會,
7也是每五年選舉一次,其首腦是一名主席和四名副主席,
1958年又增設了一名副主席。
中央委員會每年召開兩次,閉會期間則將權力委託給政治局,
8政治局又設有常委會,由中國權力最大的七個人組成。在文化大革命之前,這七個人包括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五個副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和林彪)和黨的總書記(鄧小平)
9中央委員會設有六個大區局和一些部委,如組織部、宣傳部和社會部等。
黨的行政部門有中央書記處,監察部門有中央監察委員會。下表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組織結構的概貌。
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黨和政府密不可分,骨幹黨員佔據了政府以及工會、農業合作社和群眾團體等半官方組織中的重要職位。毛澤東在
1949年擔任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但是,在
1956年中共改組以後,他辭去了中央書記處書記一職;
1959年,他又辭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家主席)職務,改由劉少奇擔任,劉少奇同時兼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在
1966年劉少奇被打倒之後,國家主席職位一直懸空,直到
1983年李先念當選為國家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人民民主專政」而非「無產階級專政」,因此允許一些民主黨派存在。最重要的民主黨派有:(
1)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由一批國民黨左派黨員組成,這些人選擇了留在大陸,而不是加入台灣的國民政府;(
2)中國民主同盟(民盟),在國共爭鬥期間始終支持共產黨;(
3)第三黨
*譯者註:1947年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曾努力促成國共和解,但未成功;(
4)致公黨,主要由華僑組成,是由舊時的會黨洪門發展而來:(
5)民主建國聯盟(民建);(
6)中國人民救國會,在三十年代擁有堅決抗日的卓越聲望。
共產黨的專政不承認西方所理解的「忠實的反對派」,也不承認政黨的自由結合,因此,中國的民主黨派基本上是裝飾品,也就是隻擁有贊同中共和政府並與之合作的權利。
1.
3中國共產主義的特殊性中國和俄國在革命經驗之間的差距,造成了中國共產主義的許多特殊性質。首先,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是一批獲得農民階級廣泛支持的職業革命家;而在俄國,給予職業革命領導人以決定性支持的是城市工人。中國領導人主要是出身于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純正無產階級出身的人只占很小的比重。中國經驗的成功表明,掌握正確的理論比在形式上保持與無產階級的組織聯繫更加重要。
然而,中共領導人堅持稱,雖然他們在社會背景方面稱不上是無產階級,但在精神上卻是無產階級。
10第二,馬克思主義經典關於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社會發展模式不適合中國,因為中國並不存在適當的資本主義階段。於是,中國共產黨以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階段替代了資本主義階段,提出中國要從這個階段進入一個叫做新民主主義的過渡時期,然後再進入社會主義階段。
第三,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四個階級將共存共處,允許民主黨派活動,儘管其活動方式很有限。與此截然相反,蘇聯的無產階級專政只允許一個階級和一個政黨存在。
第四,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基礎是在農村,而且經歷了長期的奮鬥才取得勝利。俄國革命的特徵則是在中心城市發動罷工、怠工和起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時間比中國革命短得多。
第五,蘇聯持續的清黨使得
1934年當選的中央委員中有
70%被殺,
11相反,中國則強調進行思想改造。在六十年代中期發生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國的領導歷來一直非常穩定、團結。唯一引入注目的清黨是與
1953-
1954年的反黨活動相關,這次陰謀的主角是中共的東北領袖高崗和華東局第一書記饒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