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09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09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09頁

朗讀:

康的大膽地動員舉人、對經書異於傳統的解讀,以及對改革的提倡,極大地激怒了保守分子,會試主考官徐桐決定不錄取他。由於所有的試卷都是封名的,徐桐只能尋找一份風格怪異及觀點異端的試卷

他以為這是康的特點。發榜時,徐桐否定的試卷卻是梁的,而康的試卷是與儒家道德和中國傳統嚴格一致的典範。雖然康和梁成功地騙過了徐桐,但在隨後的殿試中,考官19故意歧視康。


  

結果,雖然他取得了進士的頭銜,但並沒有被任命進入令人垂涎的翰林院,而是去了六部中最微不足道的工部任主事。康恃才傲物,不去上任,相反,他決定集中精力透過一連串的上書來獲取皇上的注意。僅僅六品主事的職位使他沒有資格向皇上直接上書;他還是不得不請求他所在的部或一些其它的部門來遞交上書。20

康在1895529日的第三份上書,由都察院于63日呈交給皇上,這份上書建議富國、養民、育士和練兵。皇帝為這些觀點所打動,命令將它抄呈太后、軍機處和各省督撫將軍。這標志著皇上開始知道康。但他的下一份1895630日的上書卻為都察院和工部兩方所阻,這份上書建議持續變革和開設議會。

這時,康、梁把他們的注意力轉向組建和參與「學會」及報紙。18959月,他們加入強學會,其它成員包括另一位帝師且曾擔任過幾個部尚書的孫家鼐、袁世凱和幾十個英美人士。保守的改革者翁同龢和張之洞對學會興趣盎然,張之洞還捐贈了5,000兩。學會每十天主辦關於改革的演講,並從事其它各種各樣的活動,諸如翻譯西方和日本的書籍、發行報紙和設立圖書館、博物館、政治學會。

康有為個人捐款給梁啟超擔任主編的日報《萬國公報》21,該報日發行量2,000份。報紙上許多與改革相關的思想,是從傳教士組織「廣學會」的出版物那裡借用來的。康親自會晤李提摩太,梁擔任秘書。由此,廣學會和改革者之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支持。

在上海,有多達三十份推動改革的報紙和雜誌;在天津,189711月,出版了由嚴復(1854-1921年)主編的有名的《國聞報》,他是海軍學校福州船政局的一位著名的畢業生和大量西學著作的翻譯者(見第十七章 )。在此,他出版了譯作

赫胥黎的《天演論》(Evolution and Ethics),介紹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在湖南,進步的巡撫陳寶箴邀請梁出任新創立的長沙時務學堂的總教習。梁關於治理不良、有必要改革和人民主權的思想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闡述。

進步人士隨後成立了「南學會」,並出版《湘報》和《湘學報》。一貫以保守性聞名的內陸省份湖南,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進步中心。至于康本人,他在幾個省旅行、演講、推動改革的進程。三年之中,他推動了許多學會、學校和報紙的創辦,大多是在湖南、江蘇、廣東和北京。

3.3康有為的崛起1897年德國租借膠州和隨後其它列強攫取特權的行動,加速了一場新的民族危機的到來。康有為趕赴北京作第五次上書,對被瓜分的危險提出警告,認為改革已是勢在必行。他建議皇帝從三個方面行動:(1)采法俄日以定國事;(2)大集群才以變政;(3)聽任疆臣各自變法。上書的結尾提出警告,任何延誤將招致進一步的外國入侵和王朝的最終滅亡。

工部尚書因為它的直言不諱而拒絶呈交上書;但是,上書的內容在上海和北京很快流傳。儘管如此,上書還是到不了皇上那裡。康為此想回南方,但在翁同龢的勸說下留了下來。由於翁的外交事務知識有限,又受到張之洞的挑戰,所以私下裡希望康擔任自己的助手。

翁支持給事中高燮曾在1898111日的薦言,即康應當受到皇上的召見。翁對皇帝說康的才能強己百倍,皇帝應就改革事項親聆其見。光緒皇帝隨後準備接見康,但恭親王奕欣提醒他,宮中成例不允許接見四品以下的官員。皇帝勉強地作了讓步,但命令大臣在總理衙門接見康。


  
這一有名的會見于1898124日進行,康第一次正式宣傳自己的觀點,如他自己所述,會見的精彩部分包含如下對話:

榮祿22:「祖宗之法不能變。」康:「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也,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用於祖宗之法乎」兵部尚書廖守恆:「如何變法」康:「宜變法律,官製為先。」李鴻章:「然則六部盡撤,則例盡廢乎」康:「今為列國並立之時,非復一統之世,今之法律官制,皆一統之法,弱亡中國,皆此物也,誠宜今撤,即一時不能盡去,以當斟酌改定,新政乃可推行。」23

會見持續到黃昏,榮祿第一個離開,他明顯厭惡所聽到的東西。翁同龢也在會場,他有點被康的急進觀點所困擾,他形容康「誇大其辭」和「狂甚」。

當皇帝看到報告時,他非常想召見康,但又一次被恭親王攔住了。但是,129日,光緒皇帝命令,允許康隨時上書,宮廷官員不得阻撓和延誤。康接近皇帝的門路因此有了保證。他的一份早先未被轉呈的奏摺現在到了皇帝手中,皇帝被其中直言不諱的陳述深深地打動了:如果不改革,皇帝將來很可能連作一個平民的機會都沒有,而且會像明代的最後一個上吊自殺的皇帝那樣淒慘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皇帝評價道,只有一個赤誠的人才會不顧自己的性命說出這樣直率的言詞,光緒對康的信任穩步上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