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10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10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10頁

朗讀:

129日,康第六次上書,要求皇帝選定國策、遴選才俊擔任公職和創立「制度局」協助改革並草擬憲法。另外,應建立十二個管理局,每一個都類似歐洲的部:司法、金融、教育、農業、工業、商業、鐵路、郵政、礦務、文化、國際交流和武備。在各省,應創立各級民政局,各地區設分局。各級局長應具有同總督和巡撫同樣的地位,地區分局的官員應負責所有像教育、公共衛生、農業和警務這樣的管理事務,只有訴訟和稅收歸普通地方官員負責。

光緒皇帝對這些新奇的主意印象深刻,要求親王和總理衙門的大臣商討。


  

18982月,康第七次上書,再次建議皇帝倣傚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為使皇帝瞭解西方的改革,康呈上他自己的著作《日本變政考》和《俄大彼得變政記》,還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攬要》的譯本和其它有關各國改革的書籍。皇帝每天閲讀這些手冊,實行一場改制的決心更大。

1898530日,恭親王奕欣去世,康敦促翁同龢立即加速改革。翁同龢認為,康飆升的聲望和對皇帝越來越大的影響,是對自身地位的威脅。翁催促他離開北京以避開保守派的攻擊和彈劾,但康不以為意。68日,他第八次上書,不久之後,他又一次要求皇帝採取明定國策的決定性步驟。

1898611日,光緒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發佈了第一道改革法令,催促親王、官員和普通百姓在不拋棄中國基本的道德教化的情況下,努力學習外國有用的知識。之後,翰林院學士徐致清勸說皇帝親自接見康。會見于616日進行。四個小時會晤的某些精彩場面

如梁啟超所說

如下:

在皇帝問過他(康)的年齡和資歷後,康說:「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無日。」

皇帝:「今日誠非變法不可。」

康:「今歲非不言變法,然少變而不全變,舉其一而不改其二,連類並敗,必至無功。」

「所謂變法者,須自法律制度先後改定,乃謂之變法。今所言變者,是變事耳,非變法也。」

皇帝同意康的設局研究各種體制的建議,並說:「汝條理甚詳。」

康:「皇上之聖既見及此,何為久而不舉」

皇帝掃視了一眼屏風外面,然後嘆息着說道:「奈掣肘何」

康:「就皇上現在之權,行可變之事,雖不能變,而扼要以圖,亦足以救中國矣。惟方今大臣,皆老耄守舊,不通外國之故,皇上欲倚以變法,猶緣木以求魚也。」

過了好長一會,皇帝點點頭,說:「汝下去歇歇......汝尚有言,可具折條陳來。」

康站起來離去,皇帝目送他出門。宮裡的侍從說這麼長的召見還從來沒有過。24

同一天,即616日,康被任命為總理衙門的章京。三天後,他又一次通過總理衙門上書,要求採用一項變法的國家政策和設立政府制度局。皇帝完全被康拉攏過去,他命令此後康無須通過任何機構上書,可直接呈交。此外,皇帝要了幾本康的書:《波蘭分滅記》、《法國變政考》、《德國變政考》和《英國變政考》。


  

光緒現在完全確信了改制的緊迫性。康年屆四十時,把皇帝抓住了,成了一場激進變法的領導者。

4.百日維新

康有為的變法思想在1898年之前十年的發展,可以歸納如下:他相信,中國現存的政治制度和管理程序,是在中國自成一統、與西方列強沒有發生聯繫的時候所制定的。統治王朝的主要考慮是防範內部的叛亂和起義,因此就出現了中央與地方管理中繁瑣的制約監督制度及科舉考試中的非實用性質。現在,時代變了,內部安全不再是國家的唯一憂慮,舊的帝國體制徹底過時了,政府必須考慮對外關係和工業化的新問題,並相應地使其結構現代化。但為實現這個基本的變革,皇帝必須從皇太后手中奪取權力,在康的眼中,皇太后是進步的主要障礙。

早在1888年,在康的第一份上書中,他就說:「國事蹙迫,是女謁閹寺弄柄所至。」在1895630日的第四次上書中,康再次催促皇帝整頓行政,根據他個人的睿智來決斷。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改革被不斷引述,以作為光緒的榜樣;鑒於中日之間地理上的臨近和文化與社會的相似,康有為特彆強調,日本的經驗值得倣傚。具體地說,康建議:(1)革新科舉制度和法律規範;(2)設立政府制度局和創設十二個新局來取代無用的軍機處、六部和其它現有的機構;(3)設立各級民政局和地區分局,作為地方自治的初步形式;(4)在北京設立議院;(5)設立國會;(6)採用憲法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

簡而言之,康設想以君主立憲制來取代老化的「儒家王朝」的體制。25

這樣宏大的計劃是保守派改革者做夢都不敢想的,翁同龢震驚不已。翁在改革的領導權和皇上的恩寵輸給康以後,也因為保守派指責他把康引見給皇帝而煩憂。因此,翁轉而阻礙康的工作。1898526日,皇帝要他收集一套康的著作,翁詆毀地說:「臣與康素不往來......此人居心叵測。」皇帝問他為什麼以前沒提到這一點,他答到:「臣最近讀他的《孔子改制考》才發現的。」皇帝不理解翁態度上的突然轉變,他被翁對康的輕蔑的評價深深地傷心了,因為皇帝現在已非常尊敬和喜愛康。翁和這位皇帝學生之間的那種長期信任和親切的關係看得出是創傷了,皇帝變得能夠接受黜退翁的提議了。這個提議由康的支持者們策劃,以便為他們的領袖掃清道路。

他們羅列罪名彈劾翁,包括從受賄到長期主宰戶部時的胡作非為。皇太后痛恨翁把皇帝引入歧途及把康引見給皇帝,這樣,在皇太后的准許下,翁于615日被解除了所有官職。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