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11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1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11頁

朗讀:

另一個是1729年在征討厄魯特部期間,為協助皇帝起草諭旨及提供軍政大計決策,成立了軍機處。軍機處起先有三名成員在宮中辦公,以便隨時應對。這樣一個緊湊的小班子能迅速作出決定、提供快捷諮詢且高度保密。由於效率卓著,軍機處在戰事結束後仍保存下來。

它搶奪了內閣大學士的職權,大學士的權力降低到僅處理一些日常事務。29


  

軍事及外交事務與康熙朝相比並無多大變化:來自厄魯特人和俄羅斯人的雙重威脅依然存在。與俄羅斯的《尼布楚條約》沒有議定西伯利亞與外蒙古之間的邊界,而厄魯特部領主策旺阿拉布丹與俄羅斯人之間的交往,再次使中國擔心起他們之間的密謀。雍正繼承父親離間蒙古與俄羅斯人的政策,急於通過一項新的協議來解決與俄羅斯之間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由此簽訂的1727年《恰克圖條約》為中國爭得了一條蒙古與西伯利亞之間的明確邊界,而俄羅斯則獲得了介於上額爾齊斯河與薩彥嶺之間及貝加爾湖以南和西南的近四萬平方英里領土。

此外,俄國又取得了一些貿易特權,並獲准在北京設立一座教堂。

在解決俄羅斯問題後,雍正對厄魯特部發動了征剿。但在此期間,俄羅斯方面發來照會,控訴蒙古人在邊境的侵襲行為:蒙古匪幫一直劫掠馬匹、駱駝和牛羊。由於雍正不想中俄關係受到破壞,並希望俄羅斯保持中立,於是在1729年派遣一位叫做托時的侍郎率使團出訪俄羅斯

這是中國派往「西方」國家的第一個正式使團。使團名義上的使命是前去祝賀沙皇彼得二世加冕,但托時抵俄後獲悉沙皇已死,新君是彼得大帝的侄女伊凡諾夫娜(Anna Ivanovna)。

1731年l月托時抵達莫斯科,受熱烈招待。(詳見本書108-109頁)他向俄國宮廷提議,如果中國的征剿迫使厄魯特部人逃入俄羅斯境內,俄國政府應將其部領主及王公貴族人等引渡給中國,但可扣留其部民及約束彼等不要騷擾中國;中國將割讓部分從厄魯特部那裡攻佔的領土給俄國作為報償。俄國政府不作承諾,只說等問題出來時再討論引渡事宜。儘管這次使命沒有獲得什麼具體的成果,但事情很快就明朗起來:其時正捲入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的俄羅斯無意援助厄魯特部。

派去征討厄魯特人的清軍一開始被策旺阿拉布丹(死於1727年)之子噶爾丹策零打敗,但清軍于1732年在光顯寺(即額爾德尼昭)一役中獲勝,從而取得一項不致大損中國威望的和議。

雍正經常被人指責過分獨裁專制,尤其是大興文字獄。有一場著名的文字獄案牽涉了呂留良,他被告發寫了一部排滿書籍,宣揚華夷(即滿人)畛域之異。呂留良被處以「凌遲」極刑,其子及諸弟子均斬首。雍正皇帝甚至親自寫了一篇議論,30為滿清在中國的統治作辯護,並警告漢人鼓動種族動亂將造成的危險。

如果康熙朝的特點是寬容、寬厚和寬鬆的話,那麼雍正朝的特點便是嚴控、嚴懲和高效。他的這種治國之道反映在他寵信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鄂爾泰的作風上,鄂爾泰以其固執、專橫而著稱。誠然,雍正帝本人也宣稱寬嚴相濟是善政之要;但他的意思並非是寬嚴調和而趨于適中,相反,他的意思是觀乎其時,審乎其勢,當寬則寬,當嚴則嚴,二者調和並無好處,總要寬嚴適「宜」。

雍正可以被確切地看作是崇尚「法治」的政治家,在他的統治下,君主專制達到了極頂,所有國家權力都集中到他手裡。他的政權有時被描述為殘酷、獨裁和專斷

恰與康熙朝截然相反;但這種相反顯然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使他們之後滿清統治的輝煌可以繼續下去。

3.4乾隆朝,1736-1795年雍正帝死後由第四子弘曆繼位,年號乾隆。乾隆在孩提時深得祖父康熙的寵愛,立意要倣傚乃祖。就性情而言,此二人確實非常相像,都很坦率、開朗,也相當寬厚。當1735年下半年乾隆25歲登基之時,他對天祈禱,希望儘可能像他祖父那樣長時間地在位,但不超過其祖的六十一年。


  
乾隆具備當帝王的良好素質,因為在當王子時就已嚴格接受了完美君王角色的訓練。10歲半時受康熙之命進入上書房,在那裡有十名漢族業師和五名滿族業師悉心向他傳授儒家倫理和滿洲兵術。授課時間從黎明一直延續到正午或下午,課程包括研習經典、歷史、文學、哲學、宮儀、孝道、禮典,後來還有治國之術。另外,他也練習騎射。

乾隆非常愛好歷史,尤其喜讀編年史,因為這類書籍提供了歷史上完美的帝王之統治模式。他終身最喜愛的榜樣是英武神勇的皇帝唐太宗(公元627-647年在位),唐太宗統治時期武功的顯赫和物質的繁榮,加之太宗本人的謙遜和仁慈,令這位年輕的貝勒心馳神往。31

在受業的歲月裡,乾隆認識到完美的君主應具「識才舉賢、任用能臣之才智」,並能「竭彼等之智以佐國政」;還學會要避免偏信、提防朋黨傾軋和宦官專權,並應任人唯賢不避貴賤、師事智者而不吝封賞。32

因此,乾隆在登基時已完全掌握了君王的統治術。他行事認真負責,雖然也略有點浮誇。正如他父親認為康熙朝太寬鬆一樣,乾隆認為他父親的統治太過嚴厲,因此刻意宣稱自己傾向于「執中之道」。在統治的初期,由一些老練大臣輔佐,如鄂爾泰(1680-1745年)和張廷玉(1672-1755年)等。

先輩開創的事業在他的時代開花結果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庫房充盈;王朝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富足景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