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也就是
1869年
10月
2日,甘地在印度西海岸亞華半島的波爾班達城即蘇達瑪普里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呱呱墜地。
這孩子雖然來到人世間與別人沒有絲毫不同,連哭聲都不見得比別人洪亮,但是,他的福氣相對於千萬窮苦孩子來說,還算是不錯的。
①甘地的家族屬於班尼亞種姓 ,早先的祖輩以種田或從事零售商業為生。
甘地的祖父烏曇昌德·甘地曾做過班達的土邦首領,當時稱之為「帝萬」。
在任期內,他以忠於職守和才華橫溢構成他的人格力量,在當地不僅具有權威,而且享有盛名是很不奇怪的事情。在波爾班達,甘地家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甘地的父親有六位異母兄弟。卡巴·甘地就是父親的名字,他排行第五。
排行第六的是杜爾希達斯·甘地。他們兩兄弟都曾在當地先後擔任過首領。
父親卡巴·甘地有過四次婚姻,子女成群,養有三女三男。未來的聖雄甘地就是這六個孩子中最小的。
甘地的父親是一位豪俠之士,胸懷大度、一身正氣、樂於助人、熱愛宗教,同時又能廉潔奉公。他雖然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文化不高,但他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勇敢的大氣性格,使他顯得精明強悍。甘地後來評價他父親時說:「他有足夠的能力解決最繁瑣的問題,管理好成千上萬的人。」的確,卡巴·甘地對本邦的事業兢兢業業、忠心耿耿,人所共知。
而且雖然身為首領,卻因為他不謀私利的品質決定了他沒有為自己集斂財產,家庭產業並不闊綽。
甘地的母親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普通婦女。用甘地的話說,母親給人突出的印象是她的聖潔。她視宗教如生命,每日必做禱告。而且,她經常按照教規訓言以禁食奉行誓願。
有一回大概是雨季太長,人們渴望陽光。母親許願不見太陽不進食。天公不作美整天陰雨綿綿,太陽躲在雲層後面千呼萬呼就是不出來,好像是有意要為這位可憐的母親安排一場生死考驗。然而她的堅強意志是驚人的,一連數天她都始終控制自己不進食物。
兒女們都為母親擔心,常常站在屋檐下盼着太陽掛在天空。如果偶然一見太陽露臉,他們便欣喜若狂地奔進屋裡告訴母親。但是母親不大輕信孩子們的話,非要放下手中活計,跑到屋外親自來看一看。而這時恰恰太陽又神秘地鑽進雲層之中,她便以寬宏的胸懷安慰孩子們說:「不要緊,上帝不叫我今天吃飯!」甘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漸漸長大。
7歲那年,甘地隨父親從波爾班達移居到拉奇科特。父親在王府裡當上法官。甘地就在那裡開始了學生生涯。
甘地從小記憶力差,智力平平,只有誠實使他顯得與眾不同。他自己後來回憶說他那時大概還有些遲鈍。在他的身上並沒有出現神童的奇蹟和聖人的先兆。
有一回,有一名叫齊爾斯先生的督學到學校視察,要學生們默寫五個單 ① 班尼亞種姓:是印度教徒第三個大種姓吠舍的一支。
詞,以考察該校教學質量,其實都很簡單,可是甘地卻把其中一個「鍋」字拼寫錯了。當時老師皺着眉頭,使勁用腳尖踢他,示意他看看旁邊學生的寫法。甘地卻不知其意,甚至以為老師提醒他不准左顧右盼、企圖舞弊。結果,除甘地之外的學生都是滿分,只有甘地一人沒有為學校和老師爭光。
老師狠狠地批評了這個有點「愚蠢」的學生。
課外生活平淡無味,甘地對課外讀物逐漸地產生興趣。有一次他父親買了有關斯羅梵納孝順雙親的一個劇本。他讀得津津有味。斯羅梵納用帶子背着雙目失明的父母去朝聖的情節,給甘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心裡暗暗地告誡自己:「這就是你應該效法的榜樣!」還有一回,他到劇院觀看一場戲劇演出,過後,他老是想著這件事,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做人不能像劇中主人公那樣誠實,那樣服從真理?」甘地
13歲那年,還是中學一年級學生,在他的人生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情,用他後來的話說,是「荒唐的早婚」。
印度教盛行早婚,經常是嬰兒時訂婚,
9到
10歲結婚,而且《摩奴法典》描述的理想婚姻是男人要比女人大許多。「當一個男人達到成家年齡時,如果他有
30歲,他就應娶一個他喜歡的
12歲的姑娘;一個
24歲男子可娶一個
8歲的女孩為妻。」丈夫死後年輕漂亮的寡婦要隨他而死。這才是美滿的婚姻。
甘地同樣免不了這個童婚的悲哀。所幸的是他與他那童婚的妻子同齡。
印度教徒結婚十分繁瑣。為了一場婚姻,男女雙方父母往往被弄得傾家蕩產。購置衣飾、備辦酒席,一般都要花費幾個月的時光,有臉面的人家還要為酒席的花樣、檔次相互攀比。那時甘地的父親和叔叔年歲都比較大了,都想在有生之年,為尚未成親的比甘地大三歲的二哥、大一歲的堂哥以及甘地操辦好這件兒女的終身大事。
考慮到經濟上也合算,長輩的精力又有限,於是決定三人一起結婚,省事省錢,也可造成恢宏的氣氛。
童婚妻子名叫嘉斯杜白。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文盲,秉性純樸而善良,文靜而勤勞。什麼事情都肯學,就是對學習文化沒有興趣,一直到老,也無太多進步,仍認字不多,信不會寫、報紙讀不通。兩個連結婚都不知是什麼的孩子突然被命運之神拉到了一起,提前走上了成年人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