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 135 / 161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第135頁 / 共161頁。

 大小:

 第135頁

朗讀:

竹筏幾次過灘,因天寒水淺,只覺有趣,不覺驚險。筏工如識途老馬,左彎右曲之後,帶領大家漫灘而下。快近楓林村時,他們在平水裡篙定,生吃地瓜墊補,確是累了。遠處灘林外捲起一柱煙,先以為農家晚炊,其實是過路車攘的軟塵。

順流放筏兩小時,據說筏工旱路回去需用四小時,天黑或還得店宿一晚。一筏一工,計酬十八元。


  

楠溪江由北向南,左為雁蕩山系,右為括蒼山系,從縉雲縣烏下嶺發源,幹流全長一百四十五公里,大部流經永嘉縣境。經鑒定,江水最少含沙量僅每立米萬分之一克,水質呈中性,pH=7,硫化物、氯化物、氫化物、亞硝酸鹽、氨、氮、重金屬等有溶物質的含量,均符合國家一級標準;化學耗氧量、總硬度符合國家最低標準;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也大大低於國家允許濃度。清華大學建築系朱暢中教授說:能有這樣清潔、明淨的水體,全國也是少見的。楠溪江因為沒有污染水體的工廠,因而保存下來了。

這是他勝過灕江、富春江的地方。難得它山溪水清,然而隨着發展生產,發展旅遊,楠溪江還能長葆水質不受污染、水色澄碧透明麼?

岩·雲·瀑

永嘉縣龍灣區一個青年朋友遠道來索題,我寫了這樣幾句話:「昔愛『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之句,今值秋晚,稻熟菜嫩,黃綠綉錯,而岸上白雲則無日無之。因得詩云:謝公蹤跡應猶在,來向楠溪江上尋。」

謝靈運那兩句詩,是在離開永嘉八年多以後「入彭蠡湖口作」,然而景物依稀似永嘉,尤其是「岩高白雲屯」,在楠溪江兩岸隨處可見,只要是晴天。他在永嘉寫的《白雲曲》失傳,兩句詩中想來也融入永嘉白雲的印象。現在「岩」字簡化為「岩」,好像只是一般的地質學中岩石,不再有「山之高峻者」的意思。像形字裡,未經簡化的和、諸字一樣,繁雜的筆劃像畫家的法,給人以崔嵬嵯峨嶙峋之感,高、幽、峭、險,亙古如斯,只有偶來屯聚的白雲,賦予它以生機,以飛動的靈氣。

晚謝靈運數十年的陶弘景,也寫過一首關於雲的好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是因南朝齊高帝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之作。陶弘景寫這首傳誦千古的名篇時,似還沒有隱居到永嘉的石室山,而後來石室左近還是附會出了白雲嶺和白雲亭。

石室山今名大若岩,若就是箬,形容山冠為箬笠。據說山上古來有五十多個洞,我們只探了高十七丈、深二十四丈、闊二十三丈,可容數千人的最大一洞,即古地理志所說的石室。不知從幾時起,石室之名被「陶公洞」所取代。洞是古的,洞中建築文昌閣1957年失火,只剩空台,顯得空蕩蕩的。

洞外植被不古,當路一老樟,彷彿閲盡滄桑,還要拭目以待。南史說陶弘景特愛松風,「每聞其響,欣然為樂」,倘果在洞左洞右,山上山下遍植松林,雖附會卻不嫌牽強了。

不遠是神往久久的十二峰和百丈瀑。但是主人不提它,一逕引我們上石門台去。客從主便,不好多問;後來才知道去十二峰、百丈瀑山路難行,且聽聽在百米高頭的地名「虎愁岸」,怕就要勸阻老人:石門台一樣有瀑布。

石門台在何處?一入峽谷,嵐氣蕭森,有時以為風吹木葉,其實乃水聲潺潺。石階一會兒陡高,一會兒平展,走走停停,在意想不到處飛濺一掛水簾,或落入凝碧深潭,或瀉進潺山溪。行行重行行,才懂得峰迴路轉的境界,好就好在有節奏,不平冗。忽于翠竹叢、亂石堆中躲躲閃閃出現一條瀑布,人說叫含羞瀑,從山下數上來,已是「六」了。

就是瀑布,字典說是閩方言,此地不少語言風俗與閩東北相近。最早見這個字,是朱自清先生寫溫州的《白水》:

幾個朋友伴我游白水。

這也是個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細了。有時閃着些須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卻又沒有——只剩一片飛煙而已。從前有所謂「霧」大概就是這樣了。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

當那空處,最是奇蹟。白光嬗如飛煙,已是影子;有時卻連影子也不見。有時微風過來,用纖手輓着那影子,它便裊裊的成了一個軟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帶兒似的,立刻服服貼貼的縮回來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雙不可知的巧手,要將這些影子織成一個幻網。

——微風想奪了她的,她怎麼肯呢?


  
幻網裡也許織着誘惑;我的依戀便是個老大的證據。

寫得真好,體物入微。只不知白水在溫州的哪裡,當不在永嘉。不過,他寫的是如煙的。石門台的七、八、九,全然是另一回事。

那白練懸垂,隆隆如車馬奔騰,這一帶似有座岩名「鑼旗鼓傘」,勢頭倒正旗鼓相當。石門台者原來在岩頂,破檻而出的瀑布由此發軔。所以,按理說九實應為第一,山下的一,才是趨下而不回的第九了。

歸途又去探「崖下庫」的瀑布,另有一種幽趣。沿著重崖迭嶂間的山路攀登,漸漸的棧道窄,一步一險,再無心觀望峭壁上的紫藤蒼苔。心神不定之際,豁然別有洞天,三面峭壁,下臨一潭,瀑布垂簾,形勢略似雁蕩山的小龍湫加三折瀑。遙想夏日雨後,水勢磅礴,山鳴谷應,幽深自又添幾分雄奇。

都說楠溪江「無水不成瀑」,嶺頭鄉龍潭瀑布,岩上村的大泄七折瀑,水岩村的千尺瀑布還都養在深閨人未識呢。

沒有山岩便沒有瀑布,有了瀑布,才使默然無語的山岩,連同嶺頭峰巔的白雲,一起變得有聲有色了。

田家村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