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160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明代散文

第160頁 / 共257頁。

 大小:

 第160頁

朗讀:

本文選自《華泉集》卷十四。吳琦為陽信縣令時,將該縣若干屆縣令、縣丞、主簿、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樹在聽政堂東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觀與評議,他們對歷屆官吏作了態度鮮明的不同評價,從讚許到怒罵都有。作者對此甚為感慨,認為這樣做對後世的官吏頗有警戒作用。同時表彰了吳琦的為人和政績,肯定他將得到人民的愛戴和懷念。

文章對村父老對歷屆官吏態度的描寫,情態逼真,生動有致。文中大量運用「焉」、「也」等虛詞,表達了說話者的神態與情緒,也是很突出的。


  

相公墩記.吳應箕

相公墩在池州東湖中[1],支城五里而近。南唐湯悅未第時[2],讀書於此,故以名也。墩延廣不及十備,隆起不過數尺。從城上視,形為最下。

然春夏水起,四面灝淼,而墩固突然其中。歲大水至于溢城郭,沒堤梁,墩猶自若,相傳與水浮沉者,所謂地肺也,當非妄語。墩故有寺,荒寂已久。萬曆間,蜀僧文石創精廬其上,至其徒有明上人者,益廓治之。

高閣巍廊,垣街上接。又叢條森植,環宇左右。故墩之勝,遂為吾郡獨絶。

余游墩者,二十餘年矣。歲至郡,則必過,過或信宿[3]。又假寓或淹至數月。雨晨月夕,登閣而望,水煙吞沒,至不見涯際。

指視郭屋,蒼茫數點而已。又嘗風日開霽,水波不興,操舟而往,縱意所之,如人在空中飛行絶跡。至風起水湧,急而登岸,巨濤激于楹前,危桅指于檐隙。坐察聲勢,意恐身危。

而鐘磬之音,時相答也。其或水落煙寒,大雪偶作,杳無人跡。而墩如海外孤嶼,在若有若無之間。故墩無西湖之艷治,其空澹過之;無洞庭彭蠡之險[4],有時能極其勢。

高不及培嶁[5],而有雲崖石屋之幽,江天萬里,舉在眉睫。非習于墩者,舉不能知。習墩者,固無如余也。一日,明僧請曰:「余豈獨習墩者,使後世知池之有墩者,終以子也。

」余感其言記之。

註釋:

[1]池州:明代府名,轄境相當今安徽池州、青陽、東至等縣地。[2]湯悅:本名殷崇義,池州秋浦人,後周時歷官右仆射、司空。入宋因避太祖諱,改名湯悅。[3]信宿:連續住宿兩天。

[4]彭蠡:即今鄱陽湖,在今江西省,隋代以前稱此湖為彭蠡。[5]培嶁,小土丘。也作「部婁」、「培[土婁]」。

吳應箕15941645,貴池人,字次尾。善今古文,文氣橫厲。有《樓山堂集》、《讀書止觀錄》。

03.56250秒,

項脊軒志.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鷄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1,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台2。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

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選自《四部備要》本《震川先生集》[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0:08編輯過]

註釋:

1太常公:指歸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昶字仲昭,崑山人,明成祖永樂進士,曾任太常寺卿。宣德:明宣宗年號1426-14352「蜀清“三句:《史記.貨殖列傳》:“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硃砂礦,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

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8:58編輯過]

譯文:

項脊軒就是舊日的那間南閣子。面積只有一丈見方,容得下一個人居住。這是間歷經百年的老屋,泥漿滲漏,由小孔滴下,積聚的雨水,透過縫隙直往下淌。我常想挪動一下桌子,但左看右看也沒個可以安置的地方。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