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6]「至日閉關」:《易.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閉關,閉塞關門。[
7]「聖人」三句:語見《論語.顏淵》。
顏子,顏淵,孔子的學生。[
8]「不遠復」二句:見《易.繫辭下》。
觀鴨說.
明吳廷翰
家僮取鴨卵伏之[
1],得雛鴨數拾枚。始育,則飼之盆中,少與之水,其聲呴呴然[
2],其毛羽滈滈然[
3],予甚愛,戲之。
不數日,僮以告曰:「雛鴨有斃者矣。”既而聽其聲,啾啾然哀鳴;視其毛羽,蘇蘇然以散落[
4],予讓僮不善畜也[
5]。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適憩亭中,時雨初歇,池水方強,顧而樂之,憑欄而語曰:「曷不以畜鴨雛?」僮趨而去,不移時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驚愕不已[
6],其目睢睢然睨[
7],其足逡逡然前而卻[
8]。竿之[
9],則遂群奔水中,或揚足而馳,或拍翅而飛,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飲,或俯而啄,三五而陣,各適其所。則又或沉或沒,或浮或出,盤旋戲躍于萍藻間。
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
10],或屈而睡,消搖相羊[
11],容與如也[
12]。既脯[
13],僮將筐而歸,則相與復嬉于渚[
14],或逐于堤,或蔽于叢,不可得,遂縱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聲嗈嗈然以和[
15],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澤[
16]。其去畜池之前僅三日,充長已倍三之一矣[
17]。余乃嘆曰:
大哉造物之育萬物乎!大而龍蛇之於淵澤,虎豹之於山林,細而蠛曚黿龜醯鷄之於瓮、于坎、于蹄涔[
18],各遂其性而已。鴨之育于陸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聖人豈能以育民乎?君子為政,當斯民淪喪之後,煩之以法令,脅之於刑罰,誘之以智巧,蕩之淫華,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與駢死而不知[
19]。一旦欲其改途易轍,驅之以道德,蕩之以禮義,納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樸,靡不相顧駭愕,不信不安。
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視昔日之所為與今日之所趨,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萬,則雖械之使為惡,日撻之而欲其蹈刑,戾腹訌詐[
20],亦為可得矣。然則民之初生,鴨之育于盆者也。狃于習而不悟[
21],斃于陸者也。視其斃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讓者也。
反其自然之性而猶疑,試于水者也。得其所以為性而安且樂,水之狎而不歸者也。生養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長也。
乃復嘆曰:因育鴨得育民,然則茲觀也,鴨與也乎哉!述觀鴨。
註釋:
[
1]伏:孵卵。[
22]呴呴
gòu:鳥鳴叫聲,這裡指雛鴨叫聲。[
3]滈滈
hào:這裡指泛着白色的光澤。[
4]蘇蘇然:毛羽疏鬆的樣子。
蘇,用同「酥」。[
5]讓:責備。[
6]皇皇:同「惶惶」,心不安的樣子。[
7]睢睢
suī然:眼睛仰視的樣子。
睨:斜視。[
8]逡逡
qūn然:不敢舉步,退卻的樣子。[
9]竿之:用竹竿趕它們。[
10]拳:通「蜷」,蜷曲。
[
11]消搖:同「逍遙」,安閒自得。相羊:徜徉,漫遊之意。屈原《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12]容與:安逸自得的樣子。
[
13]脯:字當作「晡」,傍晚。[
14]渚
zhǔ:水邊。[
15]嗈嗈
yōng:和鳴聲。[
16]濯濯然:光澤明亮的樣子。
[
17]充:肥。[
18]蠛蠓
mèi měng:也稱「蠓」,一種小飛蟲。醯
xī鷄:小飛蟲。《莊子.田子方》:「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鷄與。
」註:「醯鷄者,瓮中之蠛蠓。」蹄涔
cén:蹄跡中的積水。[
19]駢死:並死。[
20]戾腹:斷腹。
訌詐:作亂行詐。[
21]狃
niǔ:貪。
吳廷翰
約1490—1559,字崧伯,號蘇原,南直隷無為州
今安徽無為縣人。正德十六年
1521登進士第,歷兵、戶二部主事,轉吏部文選司郎中,因忤長官意,出補廣東僉事,轉嶺南分巡道,兼督學政。旋遷浙江參議,調山西參議,在山西時,值年荒,力請賑濟,存活饑民數十萬人。吳性疾惡尚嚴,為政清廉,往往得罪權要。
年四十餘,遂致仕。家居三十年而卒。著有《吉齋漫錄》、《櫝記》、《瓮記》、《湖山小稿》、《蘇原全集》等。今有中華書局排印容肇祖點校《吳廷翰集》本,收錄了上述諸書及詩文。
本文選自《吳廷翰集.文集》卷下。文章從觀察鴨子的生長髮育說起,說明要使萬物正常地生長,就要順應它們各自的特性,「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聖人豈能以育民乎?」因而指出,對淪喪中的人民,要用儒家的道德來教化,及其教成化行,雖械之使為惡,也不可得了。文章雖以孟子的性善說出發,強調儒家的教化作用,但全文通以鴨子的生長髮育為喻,對鴨子的觀察具有哲學家的細緻性,而其描寫鴨子的生活習性則具有文學家的生動性、形象性、而且富有情趣。
貴生書院說.
明湯顯祖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反自賤者何也?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視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寶而奉之。知此則思生生者誰,仁孝之人,事天如親,事親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
2]。」治天下如郊與禘[
3],孝之達也。
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4]。」何以寶此位?有位者能為天地大生廣生,故觀卦有位者「觀我生」,則天下之生皆屬於我;無位者止於「觀其生」[
5],天下之生雖屬於人,亦不忘觀也。故大人之學,起於知生,知生則知自貴,又知天下之生皆當貴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