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乾隆下江南 - 115 / 175
古典小說類 / 佚名 / 本書目錄
  

乾隆下江南

第115頁 / 共175頁。

 大小:

 第115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那時仁聖天子急忙走向陳家莊,說與景升知道,「因我殺了知府,現在官兵齊起,追趕前來,我們需要趁勢上前迎敵,大殺官兵一陣,使他不敢追來,然後慢慢逃身,又可免家人受累,你道如何?」流芳應道:「事不宜遲,立刻就要起行。」於是仁聖天子與日清結束停當,先行迎敵,行不上二里,卻遇官兵追來,急忙接住廝殺。原來各練兵起初聞說道:「有一兇徒闖入府堂,殺死本官,打傷差役,令各兵追捉兇手。」眾兵以為一個兇徒容易捕捉,乃不曾預備打仗,因此吃了大虧,倒被日清與仁聖天子二人刀劍交加,上前亂殺,及陳景升及流芳從后衝來,首尾夾攻,把官兵殺得大敗,四散奔逃,各保性命。仁聖天子四人也不追趕,望北而行,行了五十里路,仁聖天子即與景升、流芳二人作別,陳景升聽說,心中苦切,不捨分手,道:「高老爺與我等一同到京。」仁聖天子道:高某有王命在身,要到浙江辦事,不能陪行,你f]急往北京,赴科會試,若得金榜提名,便有出頭之日,各宜珍重自愛。毋惰其志,余有厚望焉,就此分別,後會有期。「說完,與日清回身望後行走,放下不提。
且說陳景升與流芳仍屬依依不捨,回望二人遠去,方才向北前行,餐風宿水,夜住曉行,不止一日,行抵天津地界。是日入店投宿,偶然遇見司馬瑞龍,亦系入京會試,到此投宿,正是不期而遇,三人同寓一房,酒保送上晚膳,三人用畢,促膝而談,敘些往事。流芳與瑞龍份屬郎舅至親,盡吐心腹之事。於是將父親先時揭借張祿成花銀五十萬兩,已經數年,追討再三,無可推卻,自頭至尾盡情細述。瑞龍聞知,亦覺擔憂。迨后說到高天賜仗義疏財,代還欠款,又親自到府衙面見知府,說明愿代李慕義償還銀兩,求他將李慕義的揭約取來一觀,乃騙得單據,收入懷中,即對知府說,該銀俟京中匯到即便交到,府尊不允,要立刻償還,不然便將人留下。因此激怒高老爺無名火起,將知府一刀殺了,卻被官兵追逐,我們只得合力同心,殺退各兵,然後逃走來京,所以不能多帶盤費,現時將已用盡,如之奈何?瑞龍道:「不妨,弟處尚有餘資可用,待到京都會館再作商量。」二人談至夜深方寢。次日清晨,用了早膳,算還店錢,一齊同行,趕到皇城內,三人就在廣東會館居住,暫且不提。
且說陳宏謀、劉墉同理軍機,同攝國政,是日早朝,兩班文武齊集,禮兵二部奏道:「今值會試大典,理宜開科取士,現在文武舉子均已聚京城,而且場期已近,循例具奏,恭請大人鈞命,派放試差並內外簾各官。」陳宏謀聞奏,即對眾文武道:「老夫年邁,兼耳目之遲鈍,實難應此重任,況且聖駕下幸江南,已經數載,未見迴鑾。老夫與劉相爺同受密旨,著在軍機處參贊國政,吾等朝乾夕惕,猶懼弗克此任,有負重託,惟愿聖駕早日回朝,以安吾二人之心,而慰天下臣民之望,老夫甚幸。但今掄才大典,本系出自皇恩,不能延誤,莫若著禮兵二部,先行牌試各省文武舉子,齊集靜候場期,待老夫等權代主試會考,再候仁聖天子回朝殿試,眾卿以為如何?」諸大夫皆道:「謹依此議施行。」陳劉二相見無異議,即著禮兵二部回衙,立刻懸牌曉諭,各文武退班散朝,禮兵二部牌示云:


  
禮部尚書、管理太常寺事務、會典館正總裁、世襲太子少保、兵部尚
書武英殿正總裁趙,曉諭各省文武舉子事,茲奉到:內閣大臣咨開,現屆
會試之年,開科取士,乃皇上恩典,各士正值科期,咨文到部,為此,示
仰各省文武舉人知悉,自示之後,務宜齊集,靜候場期,點名入試,以便
輸選真才,照額取中,至揭曉日,恭呈御覽,再候旨下,召見殿試拔送選
才,為他年朝廷柱石。各宜肅靜觀光,以敦士行,而重簾隅,倘有不法之
徒,滋生事端,著三法司嚴行究治不貸,各宜稟遵,毋違特示。


  
乾隆年月日
這牌示一出,各省文武舉子看見,心中甚是不安,況且萬歲又未還朝,不知何時始能考試,因此三五成群,私相議論,放下慢提。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