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文心雕龍》是劉勰三十幾歲時的作品,創作於齊代。他雖然早年就博通佛教經論,但從這部書來看,他前期的思想基本是儒家,他在《序志》、《諸子》、《程器》等篇中表述自己的人生觀,也是「窮則獨善以垂文,達則奉時以騁績」的儒家觀點。在《序志篇》裡他說:「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文,六典因之以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而去聖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綉鞶帨,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異端。辭訓之異,宜體于要。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這裡,他說明了文章的政治社會作用,也說明了他寫這部書的動機是為了糾正離開了經典本源的南朝的「浮詭」、「訛濫」的文風。他認為魏晉以來曹丕、陸機、摯虞、李充等人的文學批評論著,都是「各照隅隙,鮮觀衢路」,「未能振葉以尋根,觀瀾而溯源」,所以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來糾正這個根本性的缺點。但是他並沒有一筆抹煞前人著作,他說:「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苟異也,理自不可同也。」這正說明他對前人言論的批判吸收的態度。
《文心雕龍》五十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四個主要部分。總論五篇,論「文之樞紐」,是全書理論的基礎。文體論二十篇,每篇分論一種或兩三種文體,對主要文體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其分體的詳細,論述的系統周密,遠遠超過曹丕和陸機。創作論十九篇,分論創作過程,作家個性風格,文質關係,寫作技巧,文辭聲律等類的問題。其詳密深刻,也遠遠超過陸機。批評論五篇,從不同角度對過去時代的文風,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評,並對批評方法作了專門探討,也是全書的精采部分。最後一篇《序志》說明自己的創作目的和全書的部署意圖。這部書內容雖然分為四個方面,但理論觀點,首尾一貫,各部分之間又互相照應。正像他《附會篇》說的:「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其體大思精,在古代文學批評著作中是空前絶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