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上古三代文章 - 5 / 72
白話散文類 / 夏商周 / 本書目錄
  

上古三代文章

第5頁 / 共72頁。

 大小:

 第5頁

朗讀:

其為四方獻令。”伊尹受命,於是為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九夷、十蠻、越漚、湔發、文身,請令以魚皮之な,吳之醬,(吳字本空白,從《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六引補)鮫<盾>利劍為獻。正南甌鄧、桂國、損子、產裡、百濮、九菌,請令以珠璣玳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短狗為獻。正西崑侖、狗國、鬼親、枳巳、耳、貫胸、雕題、離丘、漆齒、請令以丹青、白旄、紕、江歷、龍角、神龜為獻。

正北空同。大夏、莎車、姑他、旦略、豹胡(一作貌胡)代翟、匈奴、樓煩、月氏、犁、其龍、東胡。請令以橐駝、白玉、野馬、余、是、良弓為獻。」湯曰:「善」(《周書·王會》)


  

○說湯

湯得伊尹,祓之於廟,熏以萑葦(此四字本脫,從《風俗通·祀典》、《續漢·禮儀志》中注引補)爝以火,釁以犧犭。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得(本作「可對」,從《禦覽》八百四十九校改)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

為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犭矍者燥,草食者膻。臭惡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

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

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禦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樂(本作“酷」。從《玉篇》引改),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侯。肉之美者,猩猩之唇,<豸>々之炙,雋<角燕>(《文選·七命》注作「雋燕」)之翠,述蕩之腕,旄象之約。

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魚之美者,洞庭之,東海之鮞。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疑當作「若碧」。)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游於東海。

菜之美者,崑崙之蘋,壽木之華。指姑(《齊民要術》十引作「括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餘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蕓,雲夢之芹(《說文》作{艹豈}),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土英。

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鮪之醢,大夏之鹽,宰揭之露(《開元占經》一百一作「雩揭之露」,《初學記》二、《禦覽》十二作「揭雩之露。」宋本《初學記》作「揭萼」),其色如玉,長澤之卵。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祭,南海之。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崑崙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疑當作「白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湧泉焉。

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漢上石耳,所以致之。

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非先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疆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

(《呂氏春秋·本味》。案《漢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小說家有《伊尹說》二十七篇。本註:「其語淺薄,似依託也。」此疑即小說家之一篇。

《孟子》:「伊尹以割烹要湯,」謂此篇也。)

○對湯問

湯問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對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將先取。(《呂氏春秋·先己》)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對曰:“昔者堯見人而知,舜任人然後知,禹以成功舉之。夫三君之舉賢,皆異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況無法度而任已,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貢其能,則萬一之不失矣。


  
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賢材以自輔。然後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備,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在上,慎於擇士,務於求賢。

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

恩流群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說苑·君道》)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對曰:「三公者,知通於大道,應變而不窮。辯於萬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為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也。

九卿者,不失四時,通於溝渠,修堤防,樹五穀,通於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是者舉以為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於德也。大夫者,出入與民同眾,取去與民同利。通於人事,行猶舉繩,不傷於言。

言之於世,不害於身。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為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也。列士者,知義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獨專其賞,忠政強諫而無有奸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為列士。

故列士之事常在於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湯曰:「何謂臣而不臣?」伊尹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說苑·臣術》、《五行大義》第二十二篇引《帝王世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