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如果我們不是那樣急於想教好孩子,我們也就不會那樣急於硬要他做這做那的,我們就可以從從容容地只是在適當的時候才提出我們對他的要求。這樣,只要不採取溺愛的方式,是一定能教好孩子的。但是,一個愚昧的教師由於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以致時時刻刻要孩子答應做這個做那個,既沒有分別,也沒有選擇,而且數量也過于繁多,弄得孩子十分煩惱,承擔了許許多多的諾言,結果使他把那些諾言看得滿不在乎,置於腦後,認為不屑于遵守,甚至把它們看做一套空話,覺得作出了諾言又破壞諾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你希不希望他忠實地遵守他所說的話呢?如果希望的話,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的時候,就一定要十分慎重。
我剛纔所講的關於撒謊的情形,在很多方面都可用來闡明強使孩子們承擔種種其他的義務,因為把那些義務加在他們身上,不僅可恨,而且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看起來好象是在向他們宣講道德,實則是使他們去愛種種的惡習:在禁止他們沾染惡習的過程中,反而使他們養成了那些惡習。你想使他們變得虔誠,結果,把他們帶進教堂的時候反惹得他們滿腹牢騷;你要他們嘰嘰咕咕不停地祈禱,但他們卻認為從今不向上帝禱告才是福音。為了要他們心懷仁慈,你就叫他們向人佈施,好象你自己不屑去佈施才叫他去佈施似的。啊!應當向人佈施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師。不管一個老師多麼地愛孩子,他都應該同他的學生爭這個榮譽;他應該使孩子認識到,象他那樣的年紀,還不配做佈施他人。佈施,是大人的事情,因為他瞭解他所佈施的東西的價值,他瞭解別人需要他的佈施。孩子是不懂得這些的,所以即使佈施了,也不能算作功德,他的佈施並不是出於慈悲和善意;而且,他根據他自己和你的例子來看,認為只有小孩子才向人佈施,到長成大人的時候就不這樣做了,所以,他在佈施的時候還感到有些害羞哩。
應當注意的是,叫孩子去佈施的,只能是他不知道有多大價值的物品或他衣袋裏的金屬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除了給別人以外,對他並沒有什麼用處。一個孩子是寧願把一百個金幣而不願把一塊點心給人的。現在,請你試一試,能不能叫這個豪爽的佈施者把他心愛的東西、玩具、糖果和點心拿給別人,我們立刻就可看出你是不是使他變成了一個真正大方的人。
還可以找到一個達到這種目的的辦法,那就是:隔一會兒就把他已經給人的東西還他,使他習慣于把他認為可以要回來的東西拿給別人。我在孩子們身上只發現這兩種大方的情形:他拿給別人的東西,不是對他沒有用處,就是別人準會還他的。洛克說:「要使他們從經驗中知道,最豪爽的人往往能占很大的便宜。」正是因為這樣做,才使一個孩子在表面上顯得大方,而在實際上則是非常的吝嗇。他還說,這樣就可以使孩子們養成慷慨的習慣。不錯,高利貸式的慷慨,給人家一塊奶油,為的是要他一頭奶牛。但是,當你要他真給的時候,這個習慣就沒有了;你不還他,他就不給你。重要的是養成心靈的習慣而不是手上的習慣。你教育孩子們的一切道德,都同這種手上的道德差不多,正是由於向他們宣講這些美德,反而使他們的少年時期過得那麼憂鬱!難道說這是一種明智的教育嗎?
諸位老師,你們別那麼虛偽了,你們為人要公正和善良,要把你們的榜樣刻畫在你們的學生的記憶裡,使它們深入到他們的心。一切慈善的事情,我不僅不強求我的學生去做,我反而喜歡當着他的面由我自己去做,不僅如此,我甚至還要使他沒有模仿我的可能,使他覺得這不是他那樣年齡的人可以享受的榮譽;因為,重要的是,不要使他習慣于把只應該是大人做的事情看作是小孩做的事情。如果他看見我幫助窮人的時候問我這些問題,而我又覺得已經到了該向他解答的時候,我就向他這樣說:「我的朋友,窮人之所以希望遇到富人,是因為富人答應過要養活所有那些靠自己的財產或勞動都無法生活的人」。「這樣說來,你也答應過要養活他們了?」他又這樣問我。「當然,正是因為在我手中經過的這些財物附有這個條件,所以我才這樣地支配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