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縲(l éi 雷)系:囚禁。狼藉之: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狼藉,折磨、作踐。
(
18)內鼓吹:喻拷打犯人的聲響。鼓吹,擊鼓奏樂。後蜀李匡遠為鹽亭令,一天不對犯人施刑,就心中不樂。聞答撻之聲,曰:「此我一部肉鼓吹。」
見《外史檮杌》。
(
19)喧闐旁午:哄閙。喧闐,哄閙聲。旁午,交錯,紛繁。語見《漢書。霍光傳》顏師古注,「一縱一橫為旁午,猶言交橫也。」
(
20)嚬蹙:皺眉蹙容!謂裝出一副憂心的樣子。
(
21)雲板三敲:此指打點退堂。雲板,報時報事之器,俗謂之「點」。
板形刻作雲朵狀,故名。舊時官署或權貴之家皆擊雲板作為報事的信號。
(
22)難決之詞:難以判斷的官司。詞,詞訟,訴訟。
(
23)禍桑樹以烹老龜:比喻胡亂判案,濫施刑罰使眾多無辜者牽累受害。
傳說三國時,吳國永康有人入山捉到一隻大龜,以船載歸,要獻給吳王孫權,夜間系舟于大桑樹。舟人聽見大龜說:我既被捉,將被烹煮,但是燒盡南山之柴,也煮我不爛。桑樹說:諸葛恪見識廣博,假使用我們桑樹去燒你,你怎麼辦呢?孫權得龜,焚柴百車,龜依然如故。諸葛恪獻策,砍桑樹燒煮,果然把龜煮爛。出自《異苑》,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八《永康人》。這裡以桑樹與老龜比喻訴訟的兩造。
(
24)機關:計謀或計策。此指弄清案情的線索和辦法。
(
25)宰民社者:理民的地方官。民社,人民與社稷。
(
26)世有卻,世代不和睦。卻,通「隙」,嫌隙。
(
27)猜:猜疑;不信任。
(
28)大言:說大話。
(
29)大商,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大高」。
(
30)顛越:隕墜。眢(yuān 淵)井:無水的井;枯井。
(
31)對勘:查對核實。
(
32)擊喙(huì會):掌嘴,打嘴巴。
(
33)死囚具:為死刑囚犯所用的刑具。
(
34)有婦人抱狀:有個婦人抱持狀紙,親詣公堂。按清制,婦女不宜出入公門,有訴訟之事,得委派親屬或僕人代替。此婦女抱狀自至,甚為蹊蹺。
(
35)招報:公開判決。招,揭示其罪。報,斷獄,判決。
(
36)械折(shé舌)股:夾斷你的腿。械,刑具,此指夾棍之類的刑械。
(
37)稟示,持官牌傳令。票,舊時稱官牌為「票」,見《正字通》。
(
38)簽:舊時官吏審案時,公案上置簽筒,用刑時就拔簽擲地,衙役則憑簽施刑。
(
39)既下:據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即下」。
(
40)「異史氏曰」一段:據二十四卷抄本訃,底本闕。
(
41)我夫子:指費禕祉。夫子,舊時對老師的專稱。
(
42)松:蒲松齡自稱。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歲成人,初加冠,因體弱未壯,故你「弱冠」;後來也以稱一般少年。
(
43)器許:器重和讚許。
(
44)競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意謂自己無能,辜負了賞識者的厚望。《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
不肯舞。“蒲松齡以自己科學受挫,有負責禕祉的器許,故有此喻。
(
45)不哲:不明智。
(
46)貽:留給。
義犬
周村有賈某(
1) ,貿易蕪湖(
2) ,獲重資。賃舟將歸,見堤上有屠人縛犬,倍價贖之,養豢舟上。舟人固積寇也(
3) ,窺客裝,盪舟入莽(
4) ,操刀欲殺。
賈哀賜以全屍,盜乃以氈裹置江中。犬見之,哀嗥投水,口銜裹具,與共浮沉。流蕩不知幾里,達淺擱乃止(
5).犬泅出,至有人處,狺狺哀吠(
6).或以為異,從之而住,見氈束水中,引出斷其繩。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復哀舟人,載還蕪湖,將以伺盜船之歸。
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關三四日,估楫如林(
7) ,而盜船不見。
適有同鄉估客將攜俱歸,忽犬自來,望客大嗥,喚之卻走。客下舟趁之。
犬奔上一舟,嚙人脛股,撻之不解。客近呵之,則所嚙即前盜也。衣服與舟皆易,故不得而認之矣。縛而搜之,則裹金猶在。嗚呼:一犬也,而報恩如是。世無心肝者(
8) ,其亦愧此犬也夫!
【註釋】
(
1) 周村:集鎮名。明清屬山東省長山縣,今屬淄博市周村區。
(
2) 蕪湖:縣名,明清屬太平府。今為安徽省羌湖市。
(
3) 積寇:積年盜匪,即慣匪。
(
4) 盪舟入莽:把船划到蒹葭、蘆葦叢生的僻處。盪舟,划船。
(
5) 淺擱:即擱淺。船或他物阻滯于淺灘,不能進退。
(
6) 狺狺(y ínyín 銀銀):犬吠聲。
(
7) 估楫:商船。
(
8) 無心肝:即俗言「沒良心」。心肝,猶言肝膽,喻真摯情意。杜甫《彭衙行》:「誰能艱難際,豁達露心肝。」
楊大洪
大洪楊先生漣(
1) ,微時為楚名儒(
2) ,自命不凡。科試後(
3) ,聞報優等者,時方食,含哺出問(
4) :「有楊某否?」答云:「無。」不覺嗒然自喪(
5) ,嚥食入鬲(
6) ,遂成病塊(
7) ,噎阻甚苦。眾勸令錄遺才(
8) ;公患無資,眾醵十金送之行(
9) ,乃強就道。夜夢人告之云:「前途有人能愈君疾,宜苦求之。」
臨去,贈以詩,有「江邊柳下三弄笛(
10),拋向江心莫嘆息」之句。明日途次,果見道士坐柳下,因便叩請。道土笑日:「子誤矣,我何能療病?請為三弄可也。」因出笛吹之。公觸所夢,拜求益切,且傾囊獻之。道士接金,擲諸江流。公以所來不易,啞然驚惜(
11). 道士曰:“君未能恝然耶(
12)?
全在江邊,請自取之。「公詣視果然。又益奇之,呼為仙。道士漫指曰:」我非仙,彼處仙人來矣。「賺公回顧,力拍其項曰:」俗哉!“公受拍,張吻作聲,喉中嘔出一物,墮地堛然(
13),俯而破之,赤絲中裹飯猶存(
14),病若失。回視道士已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