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清照資料彙編 - 51 / 53
古典詞曲類 / 李清照 / 本書目錄
  

李清照資料彙編

第51頁 / 共53頁。

 大小:

 第51頁

朗讀:

作詞須用詞眼,如潘元質之「燕嬌鶯奼」,李易安之「綠肥紅瘦」、「寵柳嬌花」,夢窗之「醉雲醒月」,碧山之「挑雲研雪」,梅溪之「柳昏花暝」,竹屋之「玉嬌香怨」,……同上

鄭孝胥


  

南渡遺嫠流人伍,老去才名誰比數。歌詞憤激一世無,小朝廷人真愧汝。畫圖省識舊詞女,比似黃花瘦幾許?趙侯贊之署德父,政和四年歲甲午。戎馬未窺想安處,歸來堂中正媚嫵。

金石圖書鬥記取,生小聰明喜自賭;暮年作序戒好古,訴述亂離備淒苦。何來《雲麓》與《苕溪》,不識紹興老命婦;《建炎要錄》尤莽鹵,理初編輯年可譜。行跡章章嚴對簿,半塘老人刻樂府。慇勤佚篇手搜補,摹圖徵題更志語。

表微事較好奇愈,荼蘼雲巢今何所?惟有流傳《漱玉詞》,從此風霜照眉宇。四印齋所刻《漱玉詞》題詩

況周頤

易安居士三十一歲照立軸,藏諸城某氏。諸城,古東武,明誠鄉裡也。余與半塘各得撫本。易安手幽蘭一枝半塘所藏改畫菊花,右方政和甲午德父題辭清麗其詞,端莊其品。

歸去來兮,真堪偕隱。左方吳寬、李澄中各題七絶一首。按沈匏廬先生濤《瑟榭叢談》:長白普次雲太守俊出所藏元人畫易安小照索題,余為賦二絶句云云。未知即此本否?易安別有「荼蘼春去」小影《蕙風詞話》卷二

易安照初臨本,諸城王竹吾前輩志修舊藏。竹吾又蓄一奇石,高五尺,玲瓏透豁,上有「雲巢」二字分書,下刻「辛卯九月,德父,易安同記」,見置王氏仍園竹中。辛卯,政和改元。是年,易安二十八歲。

同上

朱淑真詞,自來選家列之南宋,謂是文公侄女,或且以為元人。其誤甚矣。淑真與曾布妻魏氏為詞友。曾布貴盛,丁元祐以後,崇寧以前,以大觀元年卒。

淑真為布妻之友,則是北宋人無疑。李易安時代猶稍後於淑真。即以詞格論,淑真清空婉約,純乎北宋。易安筆情近濃至,意境較沈博,下開南宋風氣。

非所詣不相若,則時會為之也。《池北偶談》謂淑真《睿璣圖記》作於紹定三年。紹定當是紹聖之誤。紹定理宗改元,已近南宋末季,浙地隷輦轂久矣。

記云:「家君宦遊浙西。」臨安亦浙西,詎容有此稱耶?同上

陳大聲詞,全明不能有二。《坐隱先生草堂余意》,甲辰春半塘假去,即付手民,蓋亦契賞之至。寫樣甫竟,半塘自揚之蘇,嬰疾遽歿。元書及樣本並失去,不復可求。

其詞境約在余心目中,兼《樂章》之敷腴,《清真》之沈著,《漱玉》之綿麗。南渡作者,非上駟未易方駕。明詞往往為人指摘,一陳先生掩百瑕而有餘。是書失傳,明詞之不幸,半塘之隱恫矣。

大聲名鐸,別號七一居士,下邳人,家上元,睢寧伯陳文曾孫。正德間,襲濟州衛指揮。有《秋碧軒集》五卷、《香月亭集》卷數未詳、《秋碧樂府》二卷、《梨雲寄傲詞》、《草堂余意》各一卷。余所得鉅帙逾百葉,卷數不復記憶。

並見《千頃堂書目》。大聲精研宮律,人稱「樂王」。又善謔,嘗居京師,戲仿《月令》云云。見顧起元《客座贅語》。

又有《四時曲》、《與徐髯仙聯句》。同上卷五

按:陳鐸《草堂余意》已由今人施蟄存整理付梓,見《詞學》叢刊第一輯。

王文簡《倚聲集》序:「唐詩號稱極備。樂府所載,自七朝五十五曲外,不概見。而梨園所歌,率當時詩人之作。如王之渙之《涼州》,白居易之《柳枝》,王維《渭城》一曲,流傳尤盛。


  
此外雖以李白、杜甫、李紳、張籍之流,因事創調,篇什繁富,要其音節皆不可歌。詩之為功既窮,而聲音之秘,勢不能無所寄,於是溫、和生而《花間》作,李、晏出而《草堂》興。此詩之餘而樂府之變也。詩餘者,古詩之苗裔也。

語其正,則南唐二主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極盛,高、史其嗣響也。語其變,則眉山導其源,至稼軒、放翁而盡變,陳、劉其餘波也。有詩人之詞,唐、蜀、五代諸人是也。有文人之詞,晏、歐、秦、李諸君子是也。

有詞人之詞,柳永、周美成、康與之之屬是也。有英雄之詞,蘇、陸、辛、劉是也。至是,聲音之道乃臻極致,而詩之為功,雖百變而不窮。」云云。

僅二百數十言,而詞家源流派別,瞭若指掌。是書傳本絶鮮,亟節記之。同上續編卷一

得坐隱先生精選《草堂余意》一冊于運司街霍記書肆,無序跋,卷首有「新都環翠堂」字樣。詞全和《草堂》韻,每首調名下,徑題元作者姓名。唯一人兩調相連,則第二闋題陳大聲。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云:錄前人作,綴以已作,非是。

其題前人名者,亦大聲作。按明陳鐸,字大聲,下邳人,官指揮使。其詞超澹疏宕,不琢不率。和何人韻,即仿其人體格。

即如《淮海》、《清真》、《漱玉》諸大家,置本集中,雖識者不能辨。昔人謂詞絶于明,觀于大聲之作,斯言殆未為信。明《詞綜》僅錄《浣溪沙》一闋。同上卷二

文達有宋槧《金石錄》十捲,即《讀書敏求記》所載。自撫浙至入閣,恆攜以自隨,既屢跋之,復為其如夫人作記。蓋窮比明誠、易安雲。《選巷叢譚》

中山王《文木賦》:「奔電屯雲,薄霧濃氛。」易安《醉花陰》首句用此,俗本改「氛」為「雲」,陋甚。升庵楊氏嘗辨之,且即付之歌喉,「雲」字殊不入律,不如「氛」字起調,可為知者道耳。稼軒詞《木蘭花慢·送張仲固帥興元》句云:「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