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莎士比亞傳 - 11 / 47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莎士比亞傳

第11頁 / 共47頁。

 大小:

 第11頁

朗讀:

除了兩套四部曲外,莎士比亞還寫了兩部單獨的歷史劇。一部是早期的《約翰王》,另一部是他後期與別人合作的《亨利八世》。

《約翰王》取材于中世紀的英國史實。主要是描寫「獅心王」理查去世後圍繞王位展開的鬥爭,同時也反映了英王與羅馬教廷之間的反控制與控制之爭。劇中「獅心王」理查的弟弟約翰王一方面和所有篡位者一樣,為奪取王位不擇手段,如殺害自己的親侄兒等;另一方面在反對羅馬教廷的鬥爭中又顯示出極大的勇氣,使英國最先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


  

《約翰王》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是獅心王理查的私生子福康勃立琪。他的身上有着文藝復興時期冒險家的特徵。他認為「誰要是不懂得適應潮流,他就只是一個時代的私生子」。

《亨利八世》主要是揭露宮廷內外殘酷的權力之爭和統治者的反覆無常。劇中的紅衣主教伍爾習陰險奸詐,是個披着宗教外衣的野心家。

總的說來,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即反對封建割據和封建內訌,也不讚成農民起義,而希望國家統一和強盛。莎士比亞把這種希望寄託在開明君主的身上,照他看來,一位理想的君王應該正直、仁慈,同時又能消除封建貴族的割據勢力,領導英國走上興盛的道路。

3詩人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的詩歌主要包括兩首敘事長詩《維納斯與阿都尼》和《魯克麗絲受辱記》,以及一部《十四行詩集》。可以說,即使莎士比亞沒有創作戲劇,作為一個詩人,他也能在文學史上留下聲名。

《維納斯與阿都尼》大約寫於1592年,1593年出版,它為莎士比亞初次在文壇上贏得聲名。它和後來的《魯克麗絲受辱記》都是獻給他的保護人騷桑普頓伯爵的。

這部長詩的題材取自于羅馬詩人奧維德的長詩《變形記》。從詩的第一行起,詩人就把讀者引入事件中心。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對人間的美少年阿都尼一見鍾情。她熱情似火,不顧一切地向阿都尼求愛,調情。

阿都尼卻表現得冷若冰霜。他蔑視維納斯這種單純的肉慾之愛:我對於愛並不是一律厭棄,我恨的是:你那種不論生熟,人盡可夫的歪道理。

你說這是為生息繁育,這真是謬論怪議。這是給淫行拉縴撮合,卻用理由來文飾。

阿都尼將真正的愛視作聖潔的感情,他認為維納斯的愛不是「愛」而是「淫」,他嚴肅地說道:這不是「愛」,因為自從世上的淫奔不才,硬把「愛」的名義篡奪,「愛」已往天上逃開。「淫」就假「愛」的純樸形態,把「青春之美」害,使它的純潔貞正,蒙了惡名,遭到指摘……「愛」使人安樂舒暢,就好像雨後的太陽,「淫」的後果,卻像艷陽天變得雨驟風狂……「愛」永不使人厭,「淫」卻像饕餮,飽脹而死亡。

「愛」永遠像真理昭彰,「淫」卻永遠騙人說謊……阿都尼說完就掙脫維納斯的懷抱,揚長而去。最後,他由於不聽維納斯的勸告,在一次打獵中被野豬咬死。維納斯悲痛欲絶,帶著從阿都尼的血泊中誕生的一朵紅白相間的花,飛離這多事的人間。

《魯克麗絲受辱記》講述的是古羅馬的一個故事。在奧維德的《羅馬歲時記》中就已經簡單地記載了這個故事。魯克麗絲是古羅馬將領柯拉廷的妻子,美麗而貞淑。羅馬王子塔昆因她的美德而心動,趁柯拉廷在外作戰之機,來到柯拉廷的城堡,憑着他的王子身分受到魯克麗絲的熱情接待,並在堡中留宿。

當夜,他潛入魯克麗絲的臥室,強暴了她。

魯克麗絲傷心欲絶。派人請回她的丈夫和父親,揭露了塔昆的惡行,要求他們立誓為他報仇,然後突然自殺。當這一罪行被揭露出來之後,激起了羅馬民眾的公憤,塔昆家族被逐出羅馬,國政歸執政官掌握。

這兩首敘事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即男女之間的關係必須遵循一定的道德準則,否則就會造成不幸和災難。莎士比亞在詩中對情慾、愛情、貞操等觀念試圖作出自己的解釋,表達自己的人文主義思想。


  
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剛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強烈地要求個性解放,這最鮮明地表現在追求愛情自由,充分享受世俗生活的快樂上。維納斯就是這一時代思潮的產物:她被賦予濃厚的人性,是個感情強烈、充滿慾望的形象。莎士比亞對她大膽追求性愛歡樂的態度是肯定的,他承認它的合理性。莎士比亞所批判的是無節制的肉慾,他提醒世人不要從禁慾的極端又走向縱慾的極端。

與維納斯相對照,阿都尼的純潔、善良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無疑是詩人讚美的對象。他在異性的強烈誘惑下,仍能保持理性,顯示了強大的道德力量。通過他,莎士比亞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愛情既不能強求,也不可以施捨。

只有性慾而沒有愛情的苟合是淫邪的,不道德的。

真正的愛情是兩人心靈的契合。只有在此基礎之上的兩性結合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

在《魯克麗絲受辱記》中,莎士比亞指出了不受道德束縛的情慾會導致惡果,害人又害己。

詩中的羅馬王子塔昆是邪惡的代表。他對魯克麗絲產生邪念僅僅是由於聽到她的貞名。邪念一旦在他的頭腦中產生,就驅使他去達到罪惡的目的。人性中這種可怕的現象,後來還在莎士比亞的悲劇中反覆地被表現。

莎士比亞在藝術上取得更高成就的是他的十四行詩。十四行詩是16世紀上半葉由意大利傳到英國的。到了90年代,十四行詩成為英國最流行的詩歌形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