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南齊書 - 61 / 188
中國古代史類 / 蕭子顯 / 本書目錄
  

南齊書

第61頁 / 共188頁。

 大小:

 第61頁

朗讀:

宋泰始中,童謡雲「東城出天子」,故明帝殺建安王休仁。蘇偘云:「後順帝自東城即位,論者謂應之,乃是武進縣上所居東城裡也。」熊襄云:「上舊鄉有大道,相傳雲秦始皇所經,呼為『天子路』,後遂為帝鄉焉。」案順帝實當援立,猶如晉之懷、愍,亦有征符。齊運既無巡幸,路名或是秦舊,疑不能詳。

世祖年十三,夢舉體生毛,發生至足。又夢人指上所踐地曰「周文王之田」。又夢虛空中飛。又夢著孔雀羽衣。庾溫云:「雀,爵位也。」又夢鳳皇從天飛下青溪宅齋前,兩翅相去十餘丈,翼下有紫雲氣。及在襄陽,夢著桑屐行度太極殿階。庾溫云:「屐者,運應木也。」臣案,桑字為四十而二點,世祖年過此即帝位,謂著屐為木行也。屐有兩齒有聲,是為明兩之齒至四十二而行即真矣,及在郢州,夢人從天飛下,頭插筆來畫上衣兩邊,不言而去。庾溫釋云:「畫者,山、龍、華蟲也。」


  

世祖宋元嘉十七年六月己未夜生,無火,婢吹灰而火自燃。

世祖于南康郡內作伎,有弦無管,於是空中有篪聲,調節相應。

世祖為廣興相,嶺下積旱,水涸,不通船,上部伍至,水忽暴長。庾溫云:「《易》利涉大川之義也。」

世祖頓盆城,城內無水,欲鑿引江流,試掘井,得伏泉九處,皆湧出。

建元元年四月,有司奏:「延陵令戴景度稱,所領季子廟,舊有湧井二所,廟祝列雲舊井北忽聞金石聲,即掘,深三尺,得沸泉。其東忽有聲錚錚,又掘得泉,沸湧若浪。泉中得一銀木簡,長一尺,廣二寸,隱起文曰:『廬山道人張陵再拜謁詣起居。』簡木堅白而字色黃。」謹案《瑞應圖》:「浪井不鑿自成,王者清靜,則仙人主之。」《孔氏世錄》云:「葉精帝道,孔書明巧,當在張陵。」宋均註云:「張陵佐封禪。一雲陵,仙人也。」

元徽三年,太祖在青溪宅,齋前池中忽揚波起浪,湧水如山,有金石響,須臾有青龍從池中出,左右皆見之。

升明元年,青龍見齊郡。

建元四年,青龍見順陽郡清水縣平泉湖中。

永明七年,黃龍見曲江縣黃池中,一宿二日。

中興二年,山上雲障四塞,頃有玄黃五色如龍,長十餘丈,從西北升天。

宋泰始末,武進舊塋有獸見,一角,羊頭,龍翼,馬足,父老咸見,莫之識也。

永明十年,鄱陽郡獻一角獸,麟首,鹿形,龍鸞共色。《瑞應圖》云:「天子萬福允集,則一角獸至。」

十一年,白象九頭見武昌。

史臣曰:《記》雲,升中于天,麟鳳至而龜龍格。則鳳皇巢乎阿閣,麒麟在乎郊藪,豈非馴之在庭,擾以成畜,其為瑞也如此!今觀魏、晉己來,世稱靈物不少,而亂多治少,史不絶書。故知來儀在沼,遠非前事,見而不至,未辨其為祥也。

升明三年三月,白虎見歷陽龍亢縣新昌村。新昌村,嘉名也。《瑞應圖》云:「王者不暴白虎仁。」

建元四年三月,白虎見安蠻虔化縣。

中興二年二月,白虎見東平壽張安樂村。

升明二年,騶虞見安東縣五界山,師子頭,虎身,龍腳。《詩傳》云:「騶虞,義獸,白虎黑文,不食生物,至德則出。」

升明三年,太祖為齊王,白毛龜見東府城池中。

建元二年,休安陵獲玄龜一頭。永明五年,武騎常侍唐潛上青毛神龜一頭。

七年六月,彭城郡田中獲青毛龜一頭。

八月,延陵縣前澤畔獲毫龜一枚。

八年四月,長山縣王惠獲六目龜一頭,腹下有「萬歡」字,並有卦兆。

六月,建城縣昌城田獲四目龜一頭,下有「萬齊」字。

九年五月,長山縣獲神龜一頭,腹下有巽、兌卦。

中興二年正月,邏將潘道蓋於山石穴中獲毛龜一頭。升明三年,世祖遣人詣宮亭湖廟還福,船泊渚,有白魚雙躍入船。

永明五年,南豫州刺史建安王子真表獻金色魚一頭。

建元元年八月,男子王約獲白雀一頭。九月,秣陵縣獲白雀一頭。

二年四月,白雀集郢州府館。

五月,白雀見會稽永興縣。

永明元年五月,郢州丁坡屯獲白雀一頭。

三年七月,安城王暠第獲白雀一頭。

九月,南郡江陵縣獲白雀一頭。

四年七月,白雀見臨汝縣。

七年六月,鹽官縣獲白雀一頭。

八年,天門臨澧縣獲白雀一頭。

九年七月,吳郡錢塘縣獲白雀一頭。八月,豫州獲白雀一頭。

十年五月,齊郡獲白雀一頭。

建元元年五月,白烏見巴郡。


  
永明四年三月,三足烏巢南安中陶縣庭。

八年四月,陽羡縣獲白烏一頭。

隆昌元年四月,陽羡縣獲白烏一頭。

建元二年,江陵縣獲白鼠一頭。

永明六年,白鼠見芳林園。

十年九月,義陽郡獲白鼠一頭。

永明四年,丹陽縣獲白兔一頭。

升明元年六月,慶雲見益都。

建元元年,世祖拜皇太子日,有慶雲在日邊。

三年,華林園醴泉堂東忽有瑞雲,周圓十許丈,高下與景雲樓平,五色藻密,光彩映山,徘徊良久,行轉南行,過長船入華池。

升明二年,宣城臨成縣于藉山獲紫芝一枝。

永明八年三月,陽城縣獲紫芝一株。

隆昌元年正月,襄陽縣獲紫芝一莖。

升明二年四月,昌國縣徐萬年門下棠樹連理。

九月,豫州萬歲澗廣數丈,有樹連理,隔澗騰枝相通,越壑跨水為一干。

建元二年九月,有司奏上虞縣楓樹連理,兩根相去九尺,雙株均聳,去地九尺,合成一干。

故鄣縣楓樹連理,兩株相去七尺,大八圍,去地一丈,仍相合為樹,泯如一木。

山陽縣界若邪村有一綍木,合為連理。

淮陰縣建業寺梨樹連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