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191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191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191頁

朗讀:

進考木路之始,有新金山之人馬斯孟于其地初開鐵路之時,勸用木路,以引火輪車,作書一卷,極言木路之便利。普刺薩又試之於倫敦。嘗以杉木為條,長約九尺方六寸,其火輪車重十三噸,所牽五座客車各重二噸,每日行十點鐘,平常之速,每點鐘行七十五里,可行八千次而並無損傷。至木路火輪車之價,與一切修費,約省鐵路一半有奇,且成路所費之時,又約為鐵路三分之一。譯其舊說,參之時局,其利有十。能速成,利一。成費大省,利二。銷磨甚少,利三。能易行灣曲之路與斜路、利四。如正輪忽斷,則輔輪能受車體之重,行甚穩當,利五。車行時並不搖動;且不發響,利六。因各項之費用少,則運客之價可便,而主人易於得利,利七。木條內地各足,無須洋鐵,財不外滲,利八。木作土工易仿,民無失業,利九。木廠視鐵廠簡易天淵,便利速成,利十。有此十利,胡不仿而行之?

其取道之法,請由宛平、良鄉、涿州、正定計六百六十里出井陘計一百五十里、壽陽、榆次至山西太原計四百里。循汾河南下而至潼關計一千另七十里。達西安計二百二十五里。過商州商南鄖陽而迄襄陽計一千一百另十四里。之江陵計五百五十里。以為干地,計長四千一百六十四里。再由西安至咸陽,西北由興平、乾州,達甘肅皋蘭西南,由興平、武功、沔縣達成都,此備之於西北也。復由潼關循黃河東行至鄭州歸德,以及宿州,而以宿州為一匯。由宿州滁州北上,歷滕縣、濟寧、德州、景州、保定,達通州以衛神京。再由宿州、鳳陽、歷滁州、江浦、達江寧,由江寧北達揚州,南達江蘇而止於浙江,如此而東南之聲勢壯矣。復由鄭州至郾城,歷遂平、應山,下達武昌。再由鄭州、許州、陳州、太和、壽州、廬江而至安慶,由安慶至九江達南昌。再由九江東行至鉛山、廣信、玉山,左達浙江,右達福建,復由九江南下,至臨江由新淦達廣東,由新喻、袁州達廣西,星羅棋布,節節可通,而全路成矣。


  

夫泰西各國,皆各有鐵路數萬里,其成皆近在十數年之內,有開必先,寧可畏艱而自畫哉!蒙之為是說也,取道似紆,用費似繁,然實有深思存乎其間焉。歐邦之創鐵路也,其始只取便商,而後乃假之行軍,中國則當以軍務為急,而輔以載運。東南沿海臨江之區,既設有海軍長江水師矣,輪舟四達,形勢利便,似不慮其單弱,所可慮者,獨西北之策應不靈耳。萬一江海道梗,輪舟之利與敵共之,則倚為臂指之助者,非秦晉川楚之兵而誰耶?古來兵沖四要之區,得之則足以制人,失之皆足為吾患。創中國從來未有之舉,朝廷不憚恃其全力,乃僅斤斤于目前養路之費,不顧將來之全局,非計之得也。且養路亦不患其無資也。西北膏腴之地,素稱天府,特無鐵路以開其風氣耳,利豈真薄于東南哉?全路猝不易辦,當先舉幹路,計長不過四千餘里。若徑改鳥斜,更可縮省木路,既視鐵路省費過半,當不過一千餘萬。期以三年,每年僅需三百餘萬,似不患費無所出。

曰然則費果將安出乎?曰國家度支有常,近歲出不可復計,當另籌裕財之法。若俟臨時而始議費款,未有不切急從事者。使由吾前各說,先為之地,則以天下之財辦天下之事,尚何有支絀之日哉?夫泰西各國,其歲計可考而知也。開辦之初,可先就干地次第舉行,而後及支路。山徑過峻,水道較闊,猝難施功者,不必穴山架橋,視平地告峻,始行從事。目前尚可省費十分之七,而人已大得其便利。利源稍裕,再易鐵路,當易為力。

全路若成,輔以輪舟,十八行省之兵,徵調往返,不旬日而至闕下。靖內寇,禦外夷,節餉需,裕利源,進可以戰,退可以守,豈非萬世不拔之基哉。夫秦皇之備胡也,特築萬里長城。近俄人亦新添鐵路,計長七千餘里。合之中國亦不下萬餘里。豈有以堂堂中國四千餘年聲名文物之邦,甘自局于一隅,而不思急為變計哉!蓋有非常之人,而始有非常之功,在變通行之而已。

○創設議院以通下情


  

國家威德覃敷,懷柔所至,泰西各國競以長技入輸。當道諸公,師問官之意,既節取其寸長,以為土壤涓流之助。如礦務、鐵路、電線、製造諸法,以及廣方言館,水師武備等學堂,皆一一仿行。虯愚以為泰西富強之道,在有議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議院之設,中土未聞,然其法則固中國法也。考之傳記,黃帝有明堂之議,實即今議院之權輿。管子《大匡》篇,凡庶人欲通鄉吏,不通,七日困。鄭子產不毀鄉校,其知其議矣。蓋古聖鐸召之議,軒之使,皆誘之使言。凡以求通下情而已。今牧令以數千里以言語不通之人,貿貿然親臨其上,父事兄事,猝不得其要領,不得不委之無識之吏胥。於是施其鬼蜮狡獪之計,朦蔽長官,嚇詐平民,上下壅格,而弊不可勝言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