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洛三川,同日地震。」
幽王笑曰:「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遂退朝還宮。
太史伯陽父執大夫趙叔帶手嘆曰:「三川發原于歧山,胡可震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將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歧山乃大王發跡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無恙乎?」
趙叔帶曰:「若國家有變,當在何時?」
伯陽父屈指曰:「不出十年之內。」
叔帶曰:「何以知之?」
伯陽父曰:「善盈而後福,惡盈而後禍。十者,數之盈也。」
叔帶曰:「天子不恤國政,任用佞臣,我職居言路,必盡臣節以諫之。」
伯陽父曰:「但恐言而無益。」
二人私語多時,早有人報知虢公石父。石父恐叔帶進諫,說破他好佞;直入深宮,都將伯陽父與趙叔帶私相議論之語,述與幽王,說他謗毀朝廷,妖言惑眾。幽王曰:「愚人妄說國政,如野田泄氣,何足聽哉!」
卻說趙叔帶懷著一股忠義之心,屢欲進諫,未得其便。過了數日,歧山守臣又有表章申奏說:「三川俱竭,歧山復崩,壓壞民居無數。」
幽王全不畏懼;方命左右訪求美色,以充後宮。
趙叔帶乃上表諫曰:「山崩川竭,其象為脂血俱枯,高危下墜,乃國家不樣之兆。況歧山王業所基,一旦崩頽,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賢輔政,尚可望消弭天變。奈何不訪賢才而訪美女乎?」
虢石父奏曰:「國朝定都豐鎬,千秋萬歲!那歧山如已棄之屣,有何關係?叔帶久有慢君之心,藉端謗訕,望吾王詳察。」
幽王曰:「石父之言是也。」遂將叔帶免官,逐歸田野。
叔帶嘆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吾不忍坐見西周有‘麥秀'之歌。」於是攜家竟往晉國。——是為晉國大夫趙氏之祖,趙衰趙盾即其後裔也。後來趙氏與韓氏三分晉國,列為諸侯。此是後話。
後人有詩嘆曰:
忠臣避亂先歸北,世運凌夷漸欲東。
自古老臣當愛惜,仁賢一去國虛空。
卻說大夫褒晌,自褒城來,聞趙叔帶被逐,急忙入朝進諫:「吾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幽玉大怒,命囚晌于獄中。自此諫淨路絶,賢豪解體。
話分兩頭。卻說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懷抱妖女,逃奔褒地,欲行撫養,因乏乳食,恰好有個姒大的妻子,生女不育,就送些布匹之類,轉乞此女過門。撫養成人,取名褒擬。
論年紀雖剛一十四歲,身材長成,倒象十六七歲及笄的模樣。更兼目秀眉清,唇紅齒白,發挽烏雲,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傾國傾城之貌。一來姒大住居鄉僻,二來褒姒年紀幼小,所以雖有絶色,無人聘定。
卻說褒響之子洪德,偶因收斂,來到鄉問。湊巧褒似門外汲水,雖然村妝野束,不掩國色天姿。洪德大驚:「如此窮鄉,乃有此等麗色!」因私汁:「父親囚于鎬京獄中,三年尚未釋放。若得此女貢獻天子,可以贖父罪矣。」
遂於鄰舍訪問姓名的實,歸家告母曰:「吾父以直諫忤主,非犯不赦之闢。今天子荒淫無道,購四方美色,以充後之宮。有姒大之女,非常絶色。若多將金帛買來獻上,求寬父獄,此散宜生救文王出獄之計也。」
其母曰:「此汁如果可行,何惜財帛。汝當速往。」
洪德遂親至擬家,與似大講就布帛三百匹,買得褒姒回家。香湯沐浴,食以膏粱之味,飾以文綉之衣,教以禮數,攜至鎬京。先用金銀打通虢公關節,求其轉奏,言:「臣晌自知罪當萬死。晌子洪德,痛父死者不可復生,特訪求美人,名曰褒姒,進上以贖父罪。萬望吾王赦宥!」
幽王聞奏,即宣褒擬上殿,拜舞已畢。幽王抬頭觀看;姿容態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際,光艷照人。龍顏大喜。——四方雖貢獻有人,不及褒姒萬分之一。——遂不通申後得知,留褒擬于別宮,降旨赦褒晌出獄,復其官爵。
是夜幽王與褒姒同寢,魚水之樂,所不必言。自此坐則疊股,立則井肩,飲則交杯,食則同器。一連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門者,皆不得望見顏色,莫不嘆息而去。此乃幽王四年之事。有詩為證:
折得名花字國香,布荊一旦薦匡床。
風流天子渾閒事,不過龍漦已伏殃。
幽王自從得了褒擬,迷戀其色,居之瓊台,約有三月,更不進申後之宮,早有人報知申後,如此如此。申後不勝其憤,忽一日引著宮娥,徑到瓊台。正遇幽工與褒姒聯膝而坐,並不起身迎接。申後忍氣不過,便罵:「何方賤婢,到此濁亂宮闌!」
幽王恐申後動手,將身蔽于褒擬之前,代答曰:「此朕新取美人,未定位次,所以未曾朝見。不必發怒。」
申後罵了一場,恨恨而去。褒姒問曰:適來者何人?”
幽工曰:「此王后也。汝明日可往謁之。」
褒擬嘿然無言。至明日,仍不往朝正宮。
再說申後在官中憂悶不已。太子宜臼跪而問曰:「吾母貴為六宮之主,有何不樂?」
申後曰:「汝父寵幸褒擬,全不顧嫡妾之分。將來此婢得志,我母子無置足之處矣!」遂將褒姒不來朝見,及不起身迎接之事,備細訴與太子,不覺淚下。
太子曰:「此事不難。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視朝。吾母可著宮人往瓊台採摘花朵,引那賤婢出台觀看,待孩兒將他毒打一頓,以出吾母之氣。便父王嗔怪,罪責在我,與母無干也。」
申後曰:「吾兒不可造次,還須從容再商。」太子懷忿出宮,又過了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