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戰國策 - 76 / 87
歷史類 / 劉向 / 本書目錄
  

戰國策

第76頁 / 共87頁。

 大小:

 第76頁

朗讀:

夫滅下之道,王伯二端而已。伯者猶知假義以為名,仗正以為功。戰國名義蕩然,攻鬥併吞,相詐相傾,機變之謀,唯恐其不深;捭闔之辭,唯恐其不工;風聲氣習,舉一他而皆然。間有持論立言不戾乎正,殆千百而一二爾。若魯仲連蓋絶出者,然其排難解紛,忼慨激烈,每因事而發,而亦未聞其反正明本,超乎事變之外也,況其下者乎?當是之時,本仁祖義,稱述唐、虞、三代,卓然不為世俗之說者,孟子一人而已。求之是書無有也。荀卿亦宗王者,今唯載其絶春申之書,而不及其他。田子方接聞孔氏之徒,其存者僅僅一言。又何略于此而詳于被邪?《史》莫大於《春秋》,《春秋》善惡兼書,而聖人之心,則欲寓褒貶以示大訓。是書善惡無所是非,而作者又時出所見,不但記載之,為談季子之金多位高,則沾沾動色;語安陵嬖人之固寵,則以江乙為善謀,此其最陋者。誇從親之利秦兵不出函谷十五年,諸侯二十九年不相攻,雖甚失實,不顧也。廁雅于鄭,則音不純;置薰于蕕,則氣必奪。善言之少,不足以勝不善之多。君子所以舉而謂之邪說者,蓋通論當時習俗之敝,舉其重而名之也。近代晃子《讀書志》,列于縱橫家,亦有見者。且其所列,固有忠臣義士之行,不繫於言者。而其繼春秋,抵秦、漢,載其行事,不得而廢,曾氏固已言之,是豈不知其為史也哉?

竊謂天下之說,有正有邪。其正焉者主于一,而其非正者,君子小人各有得焉。君子之於是書也,考事變,究情偽,則守益以堅,知益以明。小人之於是書也,見其始利而終害,小得而大喪,則悔悟懲創之心生。世之小人多矣,固有未嘗知是書,而其心術行事無不合者。使其得是書而究之,則將有不為者矣。然則所謂明其說于天下,為放絶之善者,詎可訾乎?


  

吳師道姚序跋

(一)

頃歲,予辨正鮑彪《戰國策注》,讀呂子《大事記》引剡川姚宏,知其亦注是書。考近時諸家書錄皆不載,則世罕有蓄者。後得于一舊士人家,卷末裁李文叔、王覺、孫樸、劉敞語。其自序雲,嘗得本於孫樸之子慤。樸元祐初在館中,取南豐曾鞏本,參以蘇頌、錢藻、劉敞所傳.並集賢院新本,上標錢、劉校字,而姚又會稡諸本定之。每篇有異及他書可證者,悉還於下。因高誘注,間有增續,簡質謹重,深得古人論撰之意,大與鮑氏率意竄改者不同。又云,訪得《春秋後語》,不為無補。蓋晉孔衍所著者,今尤不可得,尚賴此而見其一二,詎可廢耶?考其書成,當紹興丙寅,而鮑注出丁卯,實同時。鮑能分次章條,詳述注說,讀者眩于浮文,往往喜稱稱道;而姚氏殆絶,無足怪也。

宏字今聲,今題伯聲甫,待制舜明廷輝之子,為刪定宮,忤秦檜,死大理獄。弟寬令威、憲令則,皆顯于肘。其人尤當傳也。

余所得本,背紙有寶慶字,已百餘年物,時有碎爛處。既據以校鮑誤,因序其說于此。異時當廣傳寫,使學者猶及見前輩典則,可仰可慕雲。至順四年癸酉七月吳師道識。

(二)

右此序題姚寬撰,有手寫附於姚注本者。文皆與宏序同,特疏列逸文加詳,考其歲月則在後,乃知姚氏兄弟皆嘗用意此書。寬所注者,今未之見,不知視宏又何如也?因全錄著之左方,以俟博考者。吳師道識。

陳祖仁戰國策校注序

至正初,祖仁始登史館,而東陽吳君正傳實為國于博士。吳君之鄉,則有丁文憲、何文定、金文安、許文懿諸先生所著書,君悉取以訓詣生,匡末學。後君歸丁母艱,病卒。祖仁亦嘗聞君校注《國策》,考核精甚,而惜未之見也。今季夏,浙西憲掾劉瑛廷脩,隨僉憲伯希顏公來按吳郡。一日,囊君所校《策》來言曰:「正傳吾故人,今已矣,不可使其書赤已!吾嘗有請于僉憲公,取于其家,且刻梓學宮。君宜序之,幸勿辭!」祖仁竊惟古之君子,其居家也本諸身,其居官也本諸家,其訓人也本諸己,其安時也本諸天,文其餘也,而況於言乎?是故不以言為上,而後之為言者,莫能上也。不以計為高,而後之為計者,莫能高也。

周衰,列國兵爭,始重辭命,然猶出入《詩》、《書》,援據遺《禮》,彬彬焉先王流風餘韻存焉!壞爛而莫之存者,莫勝於戰國。當時之君臣,惴惴然惟欲強此以弱被;而游談馳騁之士,逆探巧合,強辯深語,以鬥爭諸侯,矜讋妻子。雖其計不可行,言不可踐,苟有欲焉,無不售也;苟有隙焉,無不投也。卒之諸侯不能有其國,大夫不能有其家,而蘇秦之屬不旋踵,勢敗而身僨。由此觀之,非循末沿流,不知其本故耶?

是《策》自劉向校定後,又校于南豐曾鞏。至括蒼鮑彪,病高註疏謬,重定序次,而補闕刪衍,差失于專;時有議論,非悉于正。故吳君復據剡川姚宏本,參之諸書,而質之《大事記》,以成此書。其事核而義正,誠非鮑比。古書之存者希矣,而諸儒於是書校之若是其精者,以其言則季世之習,而其策則先秦之遺也。予何幸得觀吳君此書於身後,且知其所正者有所本,而又嘉劉掾不以死生異心而卒其宏也。故不復辭,而為之序。至正十五年六月浚儀陳祖仁序。

錢謙益高誘注戰國策跋


  
《戰國策》經鮑彪殽亂,非復高誘原本,而則剡川姚宏較正本,博採《春秋後語》諸書,吳正傳駁正鮑注,最後得此本,嘆其絶佳,且謂于時蓄之者鮮矣。此本乃伯聲較本,又經前輩勘對疑誤,采正傳補註,標舉行間。天啟中,以二十千購之梁溪安氏,不啻獲一珍珠船也。無何,又得善本於梁溪高氏,楮墨精好,此本遂次而居乙。每一摩挲,不免以積薪自哂。要之,此兩本實為雙壁,闕一固不可也。崇禎庚午七月曝書於榮木樓,□翁謹識。

陳貽典古本戰國策跋

(一)

《戰國策》世傳鮑彪注者,求吳師道駁正本已屬希有,況古本哉。錢遵王假余此本,系眺宏較刻高誘注,益得之於□翁宗伯者。不特開卷便有東、兩周之異,全本篇次前後,章句煩簡,亦與今本迥不相侔,真奇書也,因命友印錄。

此冊原本經前輩勘對疑誤,采正傳補註,標舉行間,宜並存之,一時末遑也。□翁云:「天啟中,得此于梁溪安氏,無何,又得善本於梁溪高氏。」今此本具在,已出尋常百倍,不知高氏本又復問如耳。戊戌孟春六日錄校並識,虞山陸貽典。

(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