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50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50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50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弘文館: 後漢有東觀,魏有崇文館,宋有玄、史二館,南齊有總明館,梁有士林館,北齊有文林館,後周有崇文館,皆著撰文史,鳩聚學徒之所也。武德初置修文館,後改為弘文館。後避太子諱,改曰昭文館。開元七年,復為弘文館,隷門下省。  學士。學士無員數,自武德已來,皆妙簡賢良為學士。故事,五品已上稱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又有文學直館學士,不定員數。館中有四部書及圖籍,自垂拱已後,皆宰相兼領,號為館主,常令給事中一人判館事。學生三十人,校書郎二人, 從九品上。  令史二人,楷書手三十人,典書二人,拓書手三人,筆匠三人,熟紙裝潢匠九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禮儀輕重,得參議焉。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其學生教授考試,如國子學之制焉。

中書省 秦始置中書謁者,漢元帝去「謁者」二字。歷代但云中書。後周謂之內史省,隋因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煬帝改為內書省。武德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龍朔改為西台,光宅改為鳳閣,神龍復為中書省。開元元年改為紫微省,五年複舊。


  

中書令二員。 漢、魏品卑而付重。魏置監、令各一員,歷南朝不改。隋省監,置令二人,正三品。隋文帝廢三公府僚,令中書令與侍中知政事,遂為宰相之職。隋曰內書令。武德日內史令,尋改為中書令。龍朔為西台右相,咸亨復為中書令。光宅為鳳閣令。開元元年改為紫微令,五年復為中書令。天寶改為右相,至德二年復為中書令。本正三品,大曆二年十一月九日,與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後不改也。

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緝熙帝載,統和天人。入則告之,出則奉之,以厘萬邦,以度百揆,蓋佐天子而執大政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二曰制書,三曰慰勞制書,四曰發敕,五曰敕旨,六曰論事敕書,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凡大祭祀群神,則從升壇以相禮。享宗廟,則從升阼階。親征篡嚴,戒敕百僚,冊命親賢,臨軒則使讀冊。若命之於朝,則宣而授之。凡冊太子,則授璽。凡制詔宣傳,文章獻納,皆授之於記事之官。 武德、貞觀故事,以尚書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書令各二人,為知政事官。其時以他官預議國政者,雲與宰相參議朝政,或雲平章國計,或雲專典機密,或參議政事。貞觀十七年,李勣為太子詹事,特詔同知政事,始謂同中書門下三品。自是,仆射常帶此稱。自余非兩省長官預知政事者,亦皆以此為名。永淳中,始詔郭正一、郭待舉、魏玄同等,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旨平章事。自天后已後,兩省長官及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平章事,為宰相。其仆射不帶同中書門下三品者,但厘尚書省而已。總章二年,東台侍郎張文瓘,西台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書門下三品著之入銜。自是相承至今。永淳二年,黃門侍郎劉齊賢知政事,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自後兩省長官,及他官執政未至侍中書令者,皆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

中書侍郎二員。 漢置中書,掌密詔,有令、仆、丞、郎四官。魏曰中書郎,晉加「侍」字。隋置內書省,改為內書侍郎,正四品。武德初為內史侍郎,三年改為中書侍郎。龍朔、光宅、開元,隨曹易號。至德復為中書侍郎。武德定令,與尚書侍郎俱第四品。大曆二年九月,與門下侍郎共升為正三品也。  中書侍郎掌貳令之職。凡邦國之庶務,朝廷之大政,皆參議焉。凡臨軒冊命大臣,令為之使,則持冊書以授之。凡四夷來朝,監軒則受其表疏,升于西階而奏。若獻贄幣,則受之以授于所司。

中書舍人六員。 正五品上。曹魏于中書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高貴鄉公于通事下加「舍人」二字。晉于中書置舍人、通事各一人。自魏、晉、齊、梁,詔誥皆出於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已。或通事有文字者,別敕知詔誥。至梁武,制誥專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書舍人。隋曰內史舍人,置八員,掌制誥,品第六。尋升五品上。煬帝改內書舍人,置四員。武德初為內史舍人,三年,改為中書舍人。龍朔、光宅、開元,隨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敕制,及璽書冊命,皆按典故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緩,三曰違失,四曰忘誤;所以重王命也。制敕既行,有誤則奏而正之。凡大朝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而奏之。國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賀,亦如之。凡冊命大臣于朝,則使持節讀冊命之。凡將帥有功及有大賓客,皆使勞問之。凡察天下冤滯,與給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凡百司奏議,文武考課,皆預裁焉。

主書四人, 從七品上。  主事四人, 從八品下。  令史二十五人,書令史五十人,傳制十人,亭長十八人,修補敕匠五十人。


  
右散騎常侍二員, 從三品。  右補闕二員, 從七品上。  右拾遣二員, 從八品上。  起居舍人二員。 從六品上。  右常侍、補闕、拾遣。掌事同左省。起居舍人,掌修記言之史,錄天子之制誥德音,如記事之制,以記時政損益。季終,則授之於國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 從六品上。通事舍人,奏謁者之官也。掌賓贊、贊受事,隷光祿勛。晉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隷中書。東晉曰通事舍人。隋因晉制,置十六人,從六品上,又為通事謁者。武德初,廢謁者台,改通事謁者為通事舍人,隷四方館,屬中書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見引納及辭謝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進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節。凡四方通表,華夷納貢,皆受而進之。凡軍旅之出,則命受慰勞而遣之。既行,則每月存問將士之家,以視其疾苦。凱旋,則郊迓之,皆覆命。凡致仕之臣,與邦之耋老,時巡問亦如之。

令史十人,亭長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