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283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283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283頁

朗讀:

鄆州上 隋東平郡之須昌縣。武德四年,平徐圓朗,于鄆城置鄆州,領鄆城、須昌、宿城、鉅野、乘丘五縣。又以廢壽州之壽張來屬。其年,置總管府,管鄆、濮、兗、戴、曹五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仍以鉅野屬戴州。又廢宿城、乘丘二縣。八年,自鄆城移治須昌。景龍元年,又置宿城縣。天寶元年,改鄆州為東平郡。乾元元年,復為鄆州。舊領縣三:須昌、鄆城、壽張;戶四千一百四十一,口二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天寶領縣五,戶四萬四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萬四千五百三十。天寶十三載,廢濟州,其所管五縣,併入鄆州。濟州舊領縣五,戶六千九百五,口三萬四千五百一十。天寶,領戶三萬八千七百四十九,口二十一萬六千九百七十九,併入鄆州。在京師東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去東都東北九百七十三里。今領縣十。

壽張 隋縣。武德四年,于縣置壽州,領壽張、壽良二縣。五年,廢壽州,省壽良入壽張,屬鄆州


  

鄆城 漢壽良縣。隋改為萬安縣,仍于縣置鄆州,尋改萬安為鄆城。貞觀八年,移鄆州治所于須昌縣

鉅野 漢縣。隋縣升為州。尋廢,屬戴州。貞觀十七年,載州廢,鉅野來屬

須昌 郭下。漢縣,故城在今鄆州東南三十二里。隋于故城置宿城縣,仍置須昌縣于今所。貞觀八年,州自鄆城移于須昌縣。後廢宿城縣。景雲三年十二月,復分須昌置宿城縣。貞元四年,改宿城為東平縣,移就郭下。大和四年,改為天平縣。六年七月,廢天平縣入須昌縣

盧縣 漢舊。隋置濟北郡。武德四年,改濟州,領盧、平陰、長清、東阿、陽谷、范六縣。又置昌城、濟北、谷城、孝感、冀丘、美政六縣。六年,廢美政、孝感、谷城、冀丘、昌城五縣。八年,割范縣屬濮州。貞觀元年,又廢濟北縣入長清。天寶元年,改為濟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濟州。十三載六月一日,廢濟州,盧、長清、平陰、東阿、陽谷等五縣併入鄆州

平陰 漢肥城縣。隋為平陰,屬濟州。天寶十三載,州廢,縣屬鄆州。大和六年,併入東阿縣。開成二年七月,節度使王源中奏置平陰縣

東阿 漢縣。隋屬濟州。州廢,屬鄆州

陽谷 隋置,取縣界陽谷台為名,屬濟州。州廢,屬鄆州

中都 漢平陸縣,本治殷密城,在今治西三十九里。天寶元年,改為中都,移于今治。

泗州中,隋下邳郡。武德四年,置泗州,領宿預、徐城、淮陽三縣。貞觀元年,省淮陽縣入宿預,以廢邳州之下邳,廢連州之漣水來屬。八年,又以廢仁州之虹縣來屬。總章元年,割海州沐陽來屬。咸亨五年,沐陽還海州。長安四年,置臨淮縣。開元二十三年,自宿預移治所于臨淮。天寶元年,改為臨淮郡。乾元元年,復為泗州,舊領縣五,戶二千二百五十,口二萬六千九百二十。領宿豫、漣水、徐城、虹、下邳。天寶領縣六,戶三萬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萬五千九百五十九。今領縣三:臨淮、漣水、徐城。其虹縣割隷宿州,宿預、下邳隷徐州。

臨淮、長安四年,割徐城南界兩鄉于沙熟淮口置臨淮縣。開元二十三年,移治郭下

漣水 隋縣。武德四年,置漣州,仍分置金城縣。貞觀元年,廢漣州,並省金城縣,以縣屬泗州。總章元年,改為楚州。咸亨五年,還屬泗州

徐城 漢徐縣。隋為徐城縣,屬泗州,治于大徐城。開元二十五年,移就臨淮縣。

海州中 隋東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總管府,領海、漣、環、東楚四州。海州領朐山、龍沮、新樂、曲陽、沐陽、厚丘、懷仁、利城、祝其九縣。六年,改新樂為祝其。七年,以東楚州屬揚府,又以沂州來屬。八年,廢環州及龍沮、祝其、曲陽、厚丘、利城六縣,仍以廢環州之東海來屬。九年,廢漣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天寶元年,以海州為東海郡。乾元元年,復為海州。舊領縣四:朐山、東海、沐陽、懷仁,戶八千九百九十九,口四萬三千六百九十三。天寶,戶二萬八千五百四十九,口十八萬四千九。在京師東二千五百七十里,至東都一千七百五十四里。

朐山 郭下。漢朐縣,後加「山」字

東海 漢贛榆縣。武德四年,置環州,領東海、青山、石城、贛榆四縣。八年,廢環州,仍廢青山等三縣入東海縣,隷海州。縣治鬱州,四面環海

沐陽 漢厚丘縣。後魏改沐陽

懷仁 後魏置。

兗州上都督府 隋魯郡。武德五年,平徐圓朗,置兗州,領任城、瑕丘、平陸、龔丘、曲阜、鄒、泗水七縣。貞觀元年,省曲阜縣。其年,又省東泰州,以博城縣來屬。八年,復置曲阜縣。十四年,置都督府,管兗、泰、沂三州。十七年,以廢戴州之金鄉、方輿來屬。長安四年,置萊蕪縣。天寶元年,改兗州為魯郡。乾元元年,復為兗州。舊領縣八,戶九千三百六十六,口一萬五千四百二十八。天寶領縣十一,戶八萬八千九百八十七,口五十八萬六百八。中都割屬鄆州。在京師東一千八百四十三里,去東都一千七十里。

瑕丘 郭下。宋置兗州于魯瑕邑故治,隋因置瑕丘縣


  
曲阜 隋縣。貞觀元年省,八年復置

乾封 隋博城縣。武德五年,于縣置東泰州,領博城、梁父、嬴、肥城、岱六縣,貞觀元年,罷東泰州,省梁父、嬴二縣入博城。仍以博城屬兗州,兼省肥城。乾封元年,高宗封泰山,改為乾封縣。總章元年,復為博城。神龍元年,又為乾封

泗水 漢卞縣。隋分汶陽縣于卞縣古城置泗水縣

鄒 古邾國,魯穆公改為鄒

任城 漢縣。北齊于縣置高平郡。隋廢,縣屬兗州

龔丘 北齊平原縣,隋改為龔丘

金鄉 後漢縣。武德四年,于縣置金州,領方輿、金鄉二縣。五年,改金州為戴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以金鄉、方輿屬兗州,以單父、楚丘屬宋州,成武屬曹州,鉅野屬鄆州

魚台 漢方輿縣。隋屬戴州。貞觀十七年,戴州廢,縣入兗州。寶應元年,改為魚台,以城北有魯公觀魚台

萊蕪 漢縣,晉廢。後魏于古城置嬴縣。貞觀初,廢入博城縣。長安四年,于廢嬴縣置萊蕪縣。元和十五年,併入乾封縣,尋卻置,屬兗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