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
1]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曜)年號(
376—
396)。這裡年代是假托的。[
2]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縣。[
3]緣:沿著。[
4]夾岸:兩岸。[
5]落英:落花。[
6]才通人:僅能供一個人通過。[
7]阡陌(qiān mò千莫):田間小路。南北叫阡,東西叫陌。[
8]外人:指桃花源外的人。[
9]黃髮:指老人。老年人發白轉黃,故以代稱。垂髫(tiáo條):指兒童。兒童垂髮為飾。[
10]要:同邀,請。[
11]邑人:同鄉人。絶境:指與外界隔絶的地方。[
12]延:邀請。[
13]扶:沿著。向路:舊路,指來時的路。[
14]志:標記。[
15]郡下:指武陵郡治所在地。[
16]詣(yì義):往見。太守:郡的行政長官。[
17]南陽: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劉子驥:名詣之,隱士,好遊山水(見《晉書·隱逸傳》)。[
18]規:計劃。[
19]尋:不久。[
20]問津:問路。指探訪。津;渡口。
五柳先生傳
[東晉]陶淵明
【題解】這是一篇通過對五柳先生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來用以自況的文章。梁朝的蕭統在《陶淵明傳》中說:「淵明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及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可見本文是作者自抒志趣的文章。文中描繪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清人評說此傳是:「瀟瀟澹逸,一片神行之文。」([古文觀止》)今人王瑤以為此文作於太元十七年(
392)淵明為江州祭酒以前,欽立則以為作於劉宋永初元年(
420)前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1],亦不詳其姓字[
2]。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3]。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4];每有會意[
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
6],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
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
8],不蔽風日,短褐穿結[
9],簞瓢屢空[
10],晏如也[
11]。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
12]:黔婁之妻有言[
13]:「不慼慼于貧賤[
14],不汲汲於富貴[
15]。」極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16]?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
17]?葛天氏之民歟?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陶淵明集》
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植有五棵柳樹,因此就用「五柳」作為他的別號了。五柳先生安閒沉靜,不好言談,也不羡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但不執着于對一字一句的瑣細解釋;每當讀書有所領悟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嗜好喝酒,但因為家貧就不能經常得到。親朋好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備酒招待他。他前去飲酒時總是開懷暢飲,直到大醉方休;醉後就向主人告辭,從不以去留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太陽都無法遮擋,穿的粗布短衣打滿了補釘,飲食簡陋而且經常短缺,而他卻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抒發自己的志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失,只願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這樣述說自己的丈夫:「不因為處境貧困而終日憂心忡忡,不為了追求富貴而到處奔走鑽營。」推究她所說的話,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婁那樣的人物嗎?飲酒賦詩,滿足自己的志趣,這不是成了生活在無懷氏、葛天氏時代裡的人了嗎?
(徐鵬)
【註釋】